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低温胁迫下人参愈伤组织中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家族的表达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8 06:08

  本文关键词: 人参 愈伤组织 低温胁迫 氧化鲨烯环化酶 表达特性 出处:《北方园艺》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培养3周的新鲜人参愈伤组织为试材,分别进行5℃持续低温处理与25℃/5℃培养12h/12h间歇低温处理,取材时间为0、1、2、3、4d,分别设为CK、D1、D2、D3、D4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种氧化鲨烯环化酶(OSC)基因在不同处理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gDAS的表达在持续式低温胁迫D4处理和间歇式低温胁迫D3处理中被显著诱导并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15、2.12倍;而Pgβ-AS1与Pgβ-AS2的表达仅在持续式低温胁迫D2处理中被诱导,分别为对照组的1.27、1.71倍;PgCAS与PgLOS的表达在2种低温胁迫中均未被诱导。表明PgDAS可能在响应不同低温胁迫时起到关键作用,而其它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协同表达。
[Abstract]:In 3 weeks of incubation of fresh ginseng callu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5 DEG C for treatmen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25 DEG /5 DEG 12h/12h cultured in intermittent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sampling time was 0,1,2,3,4d, respectively CK, D1, D2, D3, D4,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of 5 kinds of oxidosqualene cyclase (OSC) gene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gDAS in the continuous low temperature stress D4 treatment and intermittent D3 treatment in low temperature stres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reached the peak, were 2.15,2.1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Pg was induced by beta -AS1 and Pg beta -AS2 only in D2 continu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were 1.27,1.71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PgCAS and PgLOS in 2 kinds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have not been induc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gDAS may be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stress plays a key role, and the other oxidosqualene cyclase gene co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农学院;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462044)
【分类号】:S56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玲;杨国涛;李海青;;黄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杨巧珍;赵雪梅;杨路路;赵惠玲;周小梅;;中草药对紫羊茅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3期

3 郑企成;陈文华;朱耀兰;;高粱、小麦干种子与体细胞愈伤组织辐射敏感性比较[J];核农学报;1986年01期

4 李士生;张玉玲;;小麦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J];西藏农业科技;1992年02期

5 ;与愈伤组织形成能力(%)及愈伤组织生长相关的籽粒形态学特征[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年05期

6 高振宇,黄大年;影响籼稻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因素[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年03期

7 佘建明,张保龙,倪万潮;影响"扬稻6号"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因子[J];江苏农业学报;2002年04期

8 陈妹幼,聂以春,张献龙;转化棉花胚性愈伤可以有效缩短转基因周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郑树松,安成才,李启任,陈章良;离体条件下抗生素对棉花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2年05期

10 罗建平,吴礼福,姜绍通;怀槐愈伤组织形成与异黄酮积累[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职明星;李秀菊;王清连;;基质含水量对扦插棉花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郭志刚;刘雪;刘瑞芝;;培养条件对藏红花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3 张寿文;曹岚;;彭泽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寿文;聂秀霞;曹岚;;彭泽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丕武;王雷;张君;;基因枪转化玉米愈伤组织转化条件的优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黄皓;夏涛;高丽萍;;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的研究[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春义;戚凤春;陈桂玲;申镇维;王宣军;谢英林;盛军;;表达人胰岛素的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系的建立[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甘烦远;郑光植;沈月毛;;毛喉鞘蕊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9 吴顺;萧浪涛;刘清;张雪芹;童建华;沈革志;欧阳龙丹;;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徐立华;张举仁;周柱华;许方佐;阴卫军;邢燕菊;;玉米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俄罗斯培育出更耐涝小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涛;虎杖愈伤组织白藜芦醇次生代谢调控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2 于海鹏;人参愈伤组织细胞表达HBsAg-rhIFNα-2b融合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吉前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穗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基因型变异及其遗传基础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4 吴顺;籼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反义waxy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克臣;亚麻离体再生及早期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商海红;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张朝军;棉花叶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雷秀娟;人参花药、杂种胚培养及基于皂苷含量的特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夏燕莉;玉米愈伤组织分化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任琦;人参愈伤组织细胞表达CTB-hIFN-α2b融合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惠;谷子不同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及优化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兰兰;农杆菌介导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人参愈伤组织的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3 曹乐慧;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愈伤转化及小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燕;木薯“西选03”再生体系建立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初探[D];广西大学;2015年

5 常亚慧;丹参花药培养及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蔡阳光;除草剂在转基因小麦筛选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岳高超;蒺藜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丁喜莲;农杆菌介导的海岛棉转Bt基因遗传转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陈琦;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建勇;黄麻组培再生和胚性悬浮细胞体系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46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46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