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本文选题:大熊猫 切入点:嗅觉受体 出处:《四川动物》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嗅觉受体(OR)在嗅觉系统识别气味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哺乳动物OR蛋白由其最大的多基因家族编码。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OR基因家族,结果显示大熊猫有1 048个OR基因,包括645个完整基因、219个假基因和184个片段基因。大熊猫的OR基因根据序列相似性可划分为22个家族、240个亚家族,平均每个亚家族的成员不足5个,表明大熊猫的OR基因家族具有丰富的序列多样性。基于大熊猫、北极熊Ursus maritimus、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OR蛋白序列的多物种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具有267个直系同源基因簇,而大熊猫没有特有的OR基因,表明其嗅觉特异性不明显。大熊猫OR基因的数量明显比其近亲北极熊的少,显示其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大量OR基因,这可能与其食性的显著改变有关。
[Abstract]:Olfactory receptor ORs play a key role in odour recognition in olfactory system, and mammalian OR protein is encoded by its largest polygene family. In this study, the OR gene family of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iant panda had 1,048 OR genes, including 645 complete genes, 219 pseudogenes and 184 fragment genes. The OR genes of the giant panda could be divided into 22 families and 240 subfamilies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similarity. The average number of members of each subfamily is less than five, indicating that the OR gene family of the giant panda is rich in sequence diversity. Multispecies cluster analysis of OR protein sequences of polar bear Ursus maritimus, dog Canis lupus familiaris and mouse Mus musculus showed that they had 267 lineal homologous gene clusters, while giant pandas had no specific OR gene. The number of OR genes of giant panda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olar bea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iant panda has lost a large number of OR genes during its evolutio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ts eating habit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分类号】:Q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蒙;王智鹏;刘定震;魏荣平;张贵权;张和民;周小平;李德生;;发情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交互模态信号通讯[J];科学通报;2011年36期
2 刘国琪,王昊,尹玉峰;王朗自然保护区中大熊猫发情场的嗅味树和嗅味标记调查[J];生物多样性;2005年05期
3 胡锦矗;大熊猫的摄食行为[J];生物学通报;1995年09期
4 汤纯香;大熊猫采食行为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佐义;李午佼;张修月;岳碧松;范振鑫;;大熊猫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四川动物;2017年01期
2 李亚军;蔡琼;刘雪华;Melissa Songer;武鹏峰;贾晓东;何祥博;;海拔对大熊猫主食竹结构、营养及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影响[J];兽类学报;2016年01期
3 段利娟;康东伟;王小蓉;杨宏伟;李俊清;;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原始林与次生林的生境利用比较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4年03期
4 汶录凤;何晓军;;太白山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与分布[J];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5 李蓓;郭莉娟;龙梅;汤纯香;周晓平;罗燕;邹立扣;;圈养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及细菌耐药性研究[J];四川动物;2014年02期
6 杨宏伟;康东伟;李俊清;赵联军;王小蓉;黄舰;田勇金;;王朗、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越冬生境利用比较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3年03期
7 周晓;胡海平;李倜;邓林华;李仁贵;;大熊猫的行为和保护研究[J];绿色科技;2013年02期
8 施晓刚;胡强;金森龙;王茂麟;杨程;彭晓辉;;卧龙保护区三江片区大熊猫嗅味树分布初步调查[J];四川动物;2012年05期
9 徐立峰;;论大熊猫文化内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蒋辉;古晓东;黄雁楠;张泽钧;;四川与秦岭野生大熊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的差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le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urine contains kinship inform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年18期
2 田红;魏荣平;张贵权;孙儒泳;刘定震;;雄性大熊猫对化学信息行为反应的年龄差异(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7年02期
3 ;Do anogenital gland secretionsof giant panda code for their sexual abilit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年16期
4 刘定震,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房继明,孙儒泳;性别与年龄对圈养大熊猫行为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2年05期
5 张和民,王鹏彦,张贵权,魏荣平;卧龙大熊猫保护及研究技术的进展[J];四川动物;2000年01期
6 刘定震,房继明,孙儒泳,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大熊猫个体不同性活跃能力的行为比较[J];动物学报;1998年01期
7 傅达莉,王昊,秦大公,潘文石;秦岭大熊猫的嗅味标记与发情场植被调查[J];生物学通报;1997年04期
8 胡锦矗;G.B.Schaller;K G.Johnson;;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觅食生态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9 朱靖,孟智斌;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叫声及其行为意义[J];动物学报;1987年03期
10 邓耀楷;夏志良;秦邦红;刘安全;何先清;杨良华;陈仁伍;;大熊猫活动记实[J];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章,褚嘉yP,杨昭庆,余龙;一个NEK基因家族新成员的克隆和鉴定[J];遗传;2001年02期
2 常丽丽;吴连成;库丽霞;孙朝辉;王新涛;陈彦惠;;植物FLOWERING LOCUS T/TERMINAL FLOWER1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4期
3 李娜;陆海;;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研究进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标金;张祥喜;罗林广;;与植物镉吸收转运相关的主要基因家族[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年01期
5 奇云;戏说基因:基因家族中的特殊成员(一)[J];化石;1996年03期
6 奇云;戏说基因:基因家族中的特殊成员(二)[J];化石;1996年04期
7 孙春晓,何荣根,陈诗书;ICE基因家族和细胞凋亡[J];生命科学;1999年S1期
8 安新民,张上隆,徐昌杰;柑桔转化酶基因家族新成员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牛艳梅;沈文涛;周鹏;;Expansin超级家族的进化与命名[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10 魏云虎;张煜s,
本文编号:164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4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