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黄兔肌纤维性状及Myh6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本文选题:福建黄兔 切入点:肌纤维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选取我国地方品种福建黄兔为研究对象,利用冰冻切片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福建黄兔背肌和腿肌的肌纤维性状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在肌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Myh6基因在福建黄兔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肌纤维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6、8、10和12周龄福建黄兔的白肌纤维密度均显著大于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白肌纤维的面积显著高于红肌纤维,长径和短径的大小排列为白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红肌纤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周龄前,背肌和腿肌中各类肌纤维长径、短径和面积呈显著增大的趋势,而6周龄后增大趋势逐渐变缓;Myh6基因在公母兔背部和腿部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母兔在4周龄表达量最高,公兔在6周龄表达量最高;Myh6基因的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长径和短径的变化一致。表明Myh6基因与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Abstract]:The muscle fiber properties of the dorsal and leg muscles of Fujian yellow rabbi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frozen section techniqu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yh6 ge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scle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 in Fujian yellow rabbi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of white muscle fiber in 10 and 12 week old Fujian yellow rabbit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red muscle fiber and intermediate muscle fiber, and the area of white muscle fib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d muscle fiber. The size of length and short diameter were arranged as white muscle fiber, middle type muscle fiber red muscle fiber,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6 weeks of age, the length, short diameter and area of all kinds of muscle fibers in dorsal muscle and leg muscl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Myh6 gene in the back and legs of male and female rabbit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6 weeks of age,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h6 gene was the highest in female rabbits at 4 weeks of age. The expression of Myh6 gene in male rabbits at 6 weeks of ag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s of muscle fiber area, length and short diameter, indicating that Myh6 gen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 of muscle fiber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uscle fiber.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动物繁育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4-1)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2014-134)
【分类号】:S8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岩锋;陈冬金;孙世坤;桑雷;谢喜平;吴信生;丁晓红;;闽西南黑兔肌纤维特性与肉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0期
2 陈静霞;余静;;兔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业现状[J];肉类研究;2008年12期
3 王丽辉;;福建黄兔开发利用及配套技术研究[J];中国养兔杂志;2007年03期
4 刘刚;;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J];四川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5 陈宽维,李慧芳,张学余,陈国宏,高玉时;肉鸡肌纤维与肉质关系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2年06期
6 俞荣林,石火英,吴云霞,明智勇,邢华,,张汤杰,章世元,孔佩兰,朱满兴,娄志荣;新西兰白兔生后骨骼肌发育的超微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J];中国养兔杂志;199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睿琦;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北京油鸡肌肉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怀婷;斑马鱼基因Myh6和Nodal与果蝇CG3295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表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绍斌;王国泽;曾浪;冯康琳;林银银;唐仁勇;;四川省兔肉产业发展现状浅谈[J];肉类工业;2017年06期
2 王金泉;马木尔·阿克木汉;蒙建菊;孙宗扬;姚刚;;新疆褐牛与土黄牛不同部位肌纤维面积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20期
3 穆琳;王文洲;赵博昊;胡帅帅;赵斌;陈阳;吴信生;;福建黄兔肌纤维性状及Myh6基因表达水平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年03期
4 林诗宇;杜夏夏;冉崇霖;李霞辉;王志刚;徐超;舒刚;;舍饲与林地放养混合模式下寿光鸡、固始鸡和罗曼蛋鸡蛋品质及肉品质的比较[J];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6期
5 白婷;贺婷;陈垅;张佳敏;王卫;;强化钙磷对兔肉松游离氨基酸和风味成分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08期
6 李婧;吴恋;晏宸然;王卫;刘文龙;;麻辣味金黄兔肉松加工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7年04期
7 胡帅帅;王文洲;闫晓荣;赵博昊;朱杰;郝晔;陈阳;吴信生;;新西兰白兔中Myh6基因的表达及与肌纤维性状的相关性[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8 曲湘勇;陈继发;魏艳红;贺长青;杜鹃;胡平;;桃源鸡屠宰性能及肌肉常规品质研究[J];中国家禽;2016年23期
9 曹宪福;杨志成;姜廷波;仲庆振;;肌肉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21期
10 薛山;;我国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J];肉类研究;201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海东;硒蛋白W在鸡缺硒性骨骼肌损伤中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郎玉苗;肌纤维类型对牛肉嫩度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崔小燕;去势对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唐湘方;基于蛋白质组与代谢组的肉鸡热应激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仁俊;黄启超;唐臻睿;刘兴勇;石振兴;王燕;文忠;;云南武定鸡肌肉组织学特性与嫩度分析[J];食品科技;2012年07期
2 诸永志;宋玉;黄伟;王道营;徐为民;徐幸莲;;雪山草鸡宰后肌肉成熟过程中剪切力及肌纤维结构的变化[J];江苏农业学报;2012年02期
3 许世勇;刘春;冯凯;赵健亚;吴信生;;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及其杂交组合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杂种优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4 曹芝;敖日格乐;王纯洁;王小梅;;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组织学结构与嫩度对比研究[J];肉类研究;2012年02期
5 谢喜平;陈冬金;陈岩锋;孙世坤;桑雷;吴信生;丁晓红;;闽西南黑兔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6 赵衍铜;马倩;柏明娜;郭丽君;张小纯;张永宏;牛淑玲;;三种优质肉鸡肌纤维特性与肉质关系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7 张春园;杨富民;;美系獭兔肉质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杨烨;方桂友;李忠荣;廖伏荣;冯玉兰;;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嫩度的研究[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09年01期
9 方梦琳;张德权;张柏林;李淑荣;李庆鹏;;我国羊肉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肉类研究;2008年03期
10 赵健;王二霞;;传统牛肉制品的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J];肉类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苟钟勇;鸡TLRs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抗沙门氏菌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崔焕先;肉鸡肌内脂肪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及相关基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蒋瑞瑞;烟酸对鸡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赵景鹏;肉鸡肌纤维特性与肉质性状的形成规律及日粮营养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李文娟;鸡肉品质相关脂肪代谢功能基因的筛选及营养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李明洲;脂肪型和瘦肉型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和分子网络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史仍飞;振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张广民;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杨烨;优质鸡肌内脂肪代谢调控及其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喜平;陈岩锋;孙世坤;郑真珠;陈秀霖;郑朝阳;;福建黄兔保种及创新利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养兔;2006年06期
2 俞春英;谢金东;李秀红;林玮;王训立;;福建黄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经济动物学报;2009年02期
3 谢喜平;陈岩锋;孙世坤;刘景;王丽辉;郑真珠;;福建黄兔专门化父系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4 俞春英;谢金东;李秀红;林玮;王训立;;福建黄兔部分生理参数的测定[J];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03期
5 郑芳;;夏季提高福建黄兔繁殖力的技术与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0年05期
6 谢喜平,徐龙,林和官;季节对幼龄福建黄兔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养兔杂志;1997年01期
7 周铭;福建黄兔腹泻常见的四种类型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1998年04期
8 刘峰;;福建黄兔[J];饲料与畜牧;2002年03期
9 刘峰;;养殖好项目——福建黄兔[J];农村.农业.农民;2002年05期
10 王长青;福建黄兔[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桑雷;孙世坤;陈冬金;陈岩峰;谢喜平;;福建黄兔促卵泡素β亚基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A];2013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峰;养殖好项目——福建黄兔[N];中国特产报;2002年
2 ;福建黄兔[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添文;家兔毛囊发育规律及其相关基因的遗传效应、表达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思恋;平菇菌糟替代苜蓿对福建黄兔生产性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郑秦文;HMBi对福建黄兔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黄柳英;福建黄兔微卫星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4 冒留留;兔白细胞介素10部分序列克隆、遗传变异及与免疫性状关联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黄伟煌;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福建黄兔免疫性能和肉质品质的试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张蕾;利用STR分型技术分析8个家兔品种遗传多样性[D];扬州大学;2012年
7 李挺;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家兔肌肉发育相关基因[D];扬州大学;2013年
8 马雪峰;中国三个地方家兔品种和三个配套系的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65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6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