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耳聋基因流行病学及产前诊断应用和WS致病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Waardengurg综合征 切入点:耳聋基因 出处:《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用晶芯耳聋基因试剂盒对新疆7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GJB2、SLC26A4、mtDNA、GJB3基因10个位点检测,了解其突变分子流行病学及突变特征;完成1例Waardenburg Syndrom1型PAX3c.72delG位点突变致病机理的研究;用SNPscan法对22例耳聋患者小家系进行耳聋致病基因鉴定,并进行2例GJB2基因、SLC26A4先证者家庭产前诊断实践。方法:1)本文针对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库车、莎车、墨玉、阿克苏地区3147例非综合征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晶芯耳聋基因试剂盒,对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常见耳聋基因的10个突变位点(GJB2c.235delC、35delG、176del16db、299-300delAT,SLC26A4IVS7-2、2168AG,GJB3c.538CT、547GA,mitochondrial12SrRNAm.1555AG、1494CT)进行常见已知耳聋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筛查;2)对已经明确致病基因的1例Waardenburg Syndrom病例进行其突变基因位点的功能验证,将PAX3野生和PAX3G24fs突变质粒与含有MITF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共转染UACC903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别观察MITF转录活性;运用WB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AX3野生和PAX3G24fs表达蛋白与MITF结合的能力;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突变蛋白亚细胞定位,验证其致病机制;3)应用SNPscan法完成22例耳聋家庭的耳聋致病基因的诊断,并应用羊膜羊水穿刺提取DNA进行2例耳聋家庭再生育的产前诊断。结果:1)3147例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库车、莎车、墨玉、阿克苏地区非综合征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率7.31(230/3147),汉族10.56%(131/1241)、回族3.43%(11/321)、维吾尔族5.57%(83/1490),哈萨克族5.26%(4/76),普遍低于全国其他研究报道。GJB2 c.235delC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突变热点;检出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的有145例,SLC26A4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耳聋人群检出率分别9.51%(118/1241)、3.43%(11/321)、0.94%(14/1490);检出携带有12SrRNA基因突变的有168例,汉族120例,回族19例,维吾尔族29例,占各自耳聋人群检出率的9.67%(120/1241)、5.92%(19/321)、1.95%(29/1490);2)野生PAX3单独上调MITF活性的能力较低,平均约6倍。p.G24fs细胞转染后其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免疫荧光亚细胞定位明显存在于细胞质中,核内几乎没有;p.G24fs活性明显下降,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实验也证实p.G24fs不能与DNA结合,免疫荧光实验提示其可以在胞质、胞核都有分布;3)22例耳聋家庭中,GJB2基因纯和致病检出频率为13.04%(3/22)、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致病检出率为36.09%(6/22)、线粒体12SrRNA为13.04%(3/22);尚有3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为SLC26A4杂合突变;2例耳聋患者家庭羊水穿刺耳聋基因检测结果与先证者不同,杂合突变,诊断胎儿不会有和先证者相同的耳聋基因型,家属选择继续妊娠。结论:GJB2基因、SLC26A4、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新疆非综合征性耳聋常见致病基因,杂合突变耳聋患者尚有其他致病基因可能。结论:1)GJB2基因、SLC26A4、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新疆非综合征性耳聋常见致病基因,GJB2c.235delC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突变热点,杂合突变耳聋患者尚有其他致病基因可能;2)本研究证实PAX3G24fs突变蛋白不能有效激活MITF转录,MITF表达下调必然导致其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异常,影响黑色素合成;3)明确耳聋致病基因后可以通过产前诊断实现耳聋二级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JB2 , SLC26A4 , mtDNA , GJB3 in seven patients with non - syndrotic deafness in Xinjiang . The mutation rate of GJB2 gene was 7.31 ( 230 / 3147 ) , 10.56 % ( 1 / 321 ) , 3.43 % ( 11 / 321 ) and 9.94 % ( 29 / 490 ) respectively .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发现耳聋基因[J];招商周刊;2005年09期
2 王静舒;;耳聋基因[J];日本医学介绍;2006年07期
3 迟放鲁;;重视耳聋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16期
4 韩冰;戴朴;李琦;王国建;袁永一;翟所强;黄德亮;韩东一;;青年聋人对耳聋基因检测的态度[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年04期
5 ;国家级继续教育耳聋基因诊断学习班通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年03期
6 ;耳聋与基因医学国际高端研讨会发暨全国第三届耳聋基因诊断学习班[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年02期
7 王国建;;“耳聋基因诊断高级研讨会暨全国第四期耳聋基因诊断学习班”会议纪要[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年03期
8 韩明昱;戴朴;;我国耳聋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医学;2011年05期
9 ;第五届全国耳聋基因诊断治疗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耳聋基因诊断学习班在三亚举行[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曹琴英;葛军;张为霞;张宁;马会卿;郭世弘;朱俊真;;聋人婚前耳聋基因检测及婚配生育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涛;吴皓;魏晓明;;79基因125病例:运用靶向捕获与二代测序方法行非常见耳聋基因分子病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蒋璐;冯永;吴宏;刘亚兰;王鸿涵;门美超;梅凌云;贺楚峰;;Illumina Goldengate 384K高通量耳聋基因筛查芯片工作平台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侯军华;李爽;赵淑萍;宁菲;;聋儿家长对耳聋基因检测的认知分析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4 聂文英;;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在妇幼保健院的临床实践[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5 戴朴;;耳聋基因筛查、基因诊断及其在优生优育领域的应用[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6 张劲;余勐;吴高强;再努拉;丁伟;夏志刚;阿布利克木;马晶;周宁;张伦;;新疆维吾尔族新生儿听力及易感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相丽丽;聂文英;林倩;侯茜;刘心洁;;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同步筛查及随访[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8 杨树法;李珊珊;段朗;刘伟;于璐;王琳琳;赵娟;;孕妇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9 段程颖;李红;王玮;汪宪平;丁洁;;耳聋基因GJB2的突变分析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申晓芳;王慧君;姜楠;张进;梁燕;王颖芝;田卫东;马端;;耳聋基因msrb3对斑马鱼听觉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继荣邋记者 李颖;解放军总医院普及耳聋基因诊断方法[N];科技日报;2007年
2 刘涛先;湘雅二医院博士揭开耳聋基因之谜[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于娟;耳聋基因检测:对“一针致聋”说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4 记者 张可喜;患者福音 耳聋基因被发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本报记者 刘欢;婚检有望增加筛查耳聋基因[N];北京日报;2012年
6 王继荣邋黄余红;产前基因检测可避免生育聋儿[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永为;长春启动耳聋基因诊断项目[N];吉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金振娅;我国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多达8000万人[N];光明日报;2014年
9 王继荣邋黄余红;产前基因检测可避免生育耳聋婴儿[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李天舒;我国绘制出耳聋基因突变谱[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捷;新疆耳聋基因流行病学及产前诊断应用和WS致病机理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国建;耳聋基因诊断的临床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陈俞;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性聋耳聋基因常见突变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吴宏;Bartter综合征遗传学分析与耳聋基因芯片研发[D];中南大学;2013年
5 纪育斌;中国耳聋人群常见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河北邢台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突变的流行病学调查[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曾红艳;山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的突变分析以及新突变功能预测[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陆洋;深圳市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模式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杨爱利;河南省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5 程静;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症型耳聋基因的定位与突变筛查[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启珍;重庆市永川地区青少年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满荣军;中国西北不同民族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陈焕玲;153例耳聋患者的耳聋基因芯片检测[D];吉林大学;2008年
9 相丽丽;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及随访[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韩立影;Pfu高保真酶介导的直接全血检测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的方法建立[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6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1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