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PCR检测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的拷贝数
本文选题:实时荧光定量PCR + 拷贝数 ; 参考:《核农学报》2016年04期
【摘要】:快捷、准确地检测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是转基因生物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7个抗虫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抗草甘膦EPSPS-G10转基因大豆事件为材料,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PCR反应获得的Ct值与起始模板数的对数值存在线性反比关系这一原理,建立了相关性系数在0.99以上的模板定量标线。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大豆肌动蛋白编码基因ACTIN的起始模板量比较,估算出各株系的目的基因拷贝数。数据显示,株系1、2、3和4的2个基因均为单拷贝,株系6的2个基因均有2个拷贝,株系5和7的2个基因的拷贝数为3。利用Southern印迹方法对材料1~4的拷贝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实时荧光PCR检测法是大豆外源基因拷贝数检测中快速有效的方法。实时荧光PCR高效快速检测基因拷贝数,对于大规模转基因株系的外源基因拷贝数检测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Abstract]: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 copy number of foreign genes in transgenic plant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breeding and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In this study, 7 insect-resistant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glyphosate resistant EPSPS-G10 transgenic soybean event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SYBR Green I was used as fluorescent dye,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as used.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re is a linear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t value and the logarithmic value of the initial template number obtained by PCR reaction, the template quantitative marking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bove 0.99 is established.The copy number of the target gene was estimated by comparing the initial template quantity of the target gene with that of the soybean actin encoding gene (ACTIN).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two genes of strain 1, 2, 2 and 4 were all single copies, the 2 genes of line 6 had 2 copies, and the copy numbers of 2 genes of lines 5 and 7 were 3.The Southern blot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copy number of the material 1H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method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It was proved that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assay was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foreign gene copy number of soybean.High efficiency and fast detection of gene copy number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foreign gene copy number in large-scale transgenic lin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基金(2014ZX08004-001,2014ZX0800401B-002)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业部放行美转基因大豆[J];河南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2 李颖;;日本培育出能预防脱发的转基因大豆[J];新农业;2006年06期
3 叶汉英;杨伟华;;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及其安全性评价[J];粮油加工;2007年04期
4 张丽君;;转基因大豆进口对中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年04期
5 叶增民;潘婕;;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分析[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年07期
6 熊海燕;李志旭;;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及其种植推广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年08期
7 王灿;;非产业化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概况[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年19期
8 罗阿东;焦彦朝;曹云恒;王艳;陈霄;;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元芹;;美国新一代转基因大豆悄然上市[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年15期
10 芦春斌;周文;刘标;;喂食转基因大豆对子代雄鼠生殖系统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欧秀元;魏东盛;张代文;邢来君;李明春;;无选择标记转基因大豆表达载体的构建[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 周霞;张文庆;;广东省转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监测[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霞;徐正浩;;中国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造成的危机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欧仕益;曹柏营;米培芝;黄才欢;汪勇;;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酚类物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文坤;赵俊义;刘崇俊;彭德良;;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评价[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毛德倩;杨晓光;牟维鹏;;利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的GMO[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十一期):转基因食品及相关问题专题[C];2001年
7 周波;关荣霞;陶波;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逃逸检测及分子验证[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黄俊明;李文立;胡帅尔;杨杏芬;陈海珍;谭剑斌;;TaqMan探针检测转基因大豆含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晓军;叶春江;王超;吕慧颖;李葳;张利明;朱保葛;;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武泰存;王景安;;基于PCR和SDS-PAGE方法的转基因大豆检测[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洪良;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展开新一轮博弈[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华 蒋建科 陈一鸣;转基因大豆安全吗?[N];人民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喻京英;进口转基因大豆放心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4 记者 林小春;转基因大豆是“瓶中魔鬼”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记者 王春雨;黑龙江:严防转基因大豆进中央储备大豆库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人民;美科学家开发可防心脏病转基因大豆[N];江苏科技报;2008年
7 记者 董峻;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安全有保障[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钟石;转基因大豆:想说“爱你”不容易[N];粮油市场报;2009年
9 记者 王兆勇;巴西批准新转基因大豆品种[N];农资导报;2010年
10 张永生;观点争鸣不能成口水大战[N];安徽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秀春;表达γ-亚麻酸的无标记转基因大豆的培育[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营;OsDREB3转基因大豆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增民;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分析[D];中北大学;2009年
2 赵光;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氮转化及相关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袁铁琰;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蒋亦武;转基因大豆发酵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内、外源基因变化规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沈会平;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杨文明;转基因大豆分子检测技术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敏;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杂交转育及栽培因子对品质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8 郭旺;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关世超;转基因大豆萌发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10 章秋艳;转基因大豆种植对固氮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6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3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