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稻瘟病菌对主要抗瘟基因及主栽品种的致病性分析
本文选题:稻瘟病菌 + 抗瘟基因 ; 参考:《植物保护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各稻区的主要抗瘟基因及主栽品种的利用价值,2012—2014年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丽江新团黑谷上的193个菌株对30个水稻抗瘟基因及93个主栽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稻瘟病菌对30个抗瘟基因表现为强致病力和较强致病力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3.47%和52.85%,对93个主栽品种表现为强致病力和较强致病力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55%和11.40%;供试稻瘟病菌对抗瘟基因Pi-k~m、Pi-7(t)、Pi-k~p和Pi-9(t)的毒力频率均低于20%;供试稻瘟病菌对谷优2329、谷优5138、昌优964等37个品种的毒力频率均低于20%,对谷优系列、全优系列、深优系列、泰丰优系列及天优系列水稻品种的毒力频率均低于20%。研究表明,在福建地区抗瘟基因Pik~m、Pi-7(t)、Pi-k~p和Pi-9(t)可作为抗源使用,且谷丰A、全丰A、深97A、泰丰A和天丰A仍是抗瘟性较好的育种亲本材料。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main blast resistance genes and main cultivar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pathogenicity of 193 strains on Xintuanhegu, Lijiang, from 2012-2014 to 30 rice blast resistant genes and 93 main rice varieties was determined by spray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frequency of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to 30 resistant genes were 13.47% and 52.85% respectively, and the frequency of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to 93 main cultivars were 1.55% and 11.40% respectively.The virulence frequencies of the resistant genes Pi-kapu Pi-kopp and Pi-9GUT) were lower than 20, and the virulence frequencies of the tested 37 varieties were lower than 20, and the virulence frequenci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aoyou 2329, Gouyou 5138, Changyou 964 and Gaoyou series, respectively.The virulence frequency of rice varieties of Quanyou series, Shenyou series, Taifeng series and Tianyou series are all lower than 20 k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t genes Pikamia morifolia Pi-7tPi-kapp and Pi-9t1) could be used as resistance sources in Fujian area, and Gufeng A, Quanfeng A, Shen 97A, Taifeng A and Tianfeng A were still breeding parents with better resistance to blast.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4)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5R1028-1) 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09N2005)
【分类号】:S435.11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星,谈孝凤,杨光灿,焦汝志;贵州省稻瘟病发生规律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0年03期
2 曾千春,叶华智,朱祯,周开达;稻瘟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0年03期
3 罗朝喜,李进斌,李成云;稻瘟病菌色素遗传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4 汪安云;稻瘟病菌病组织与单孢菌株的分子指纹分析比较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黄富,程开禄,潘学贤,刘牛,罗林明,卿雨文;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评价及病菌生理小种监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何月秋,唐文华,Hei Leung,Robert S.Zeigler;稻瘟病菌致病突变株的分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赵国臣,赵伟辉;稻瘟病的防治技术[J];农村天地;2000年07期
8 屈明光;曾德禄;;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获突破[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21期
9 ;我国生物控制稻瘟病研究获重大突破[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18期
10 沈建新,张洪坤,宣伯承,董国X,何道根;气象因素与早稻稻瘟病发生的关系及灾变条件分析[J];湖北植保;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梅;郭晓莉;姜兆远;李莉;孙辉;任金平;;2008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致病性分析[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2 林成增;周洁;郑祥梓;王琴秋;何守贵;王宗华;鲁国东;;稻瘟病菌几丁质酶家族基因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晓寒;周腾胜;陈继圣;王宗华;;稻瘟病菌中一个假定的ADP核糖基化因子ARF6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甘代耀;翁启勇;王乌齐;江文清;;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抗病育种[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白娟;周益军;程兆榜;;我国南方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6 黄富;程开禄;潘学贤;刘牛;罗林明;卿雨文;;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评价及病菌生理小种监测[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何月秋;唐文华;HeiLeungRobertS.Zeigler;;稻瘟病菌致病突变株的分离[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郑小波;张正光;;稻瘟病菌无性重组研究[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彭丽年;彭化贤;卢代华;;四川地区稻瘟病菌的抗药性[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雷财林;王久林;蒋琬如;凌忠专;M.L.GEORGE;;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海峰邋方又平;江西 严把种子关控制稻瘟病[N];农民日报;2008年
2 农业植保专家 任金平;用水稻品种混栽技术控制稻瘟病[N];吉林农村报;2014年
3 植保专家 任金平;稻瘟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4年
4 田伯光;日本发现抗击稻瘟病基因[N];农民日报;2010年
5 冯国明;近年稻瘟病为何高发[N];湖南科技报;2007年
6 ;保护性稻瘟病防治剂——三环唑[N];四川科技报;2001年
7 涂飞;水稻病害防治[N];四川科技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卢育辉 梁少棉;我省攻克稻瘟病世界性难题[N];广东科技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袁万茂;要根据稻瘟病生态区选择水稻品种[N];湖南科技报;2006年
10 李一平 何可佳;水稻三大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N];湖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程;稻瘟病菌丝氨酸蛋白酶在水稻中的功能验证[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2 刘静;稻瘟病菌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基因功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晓;稻瘟病菌两个假定的Rho GTP酶激活蛋白的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周志程;稻瘟病菌一个无毒基因簇的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赵巍巍;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基因的检测及分布情况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6 李科;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及其抗药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杨诺;两株抗苯菌灵稻瘟病菌突变体的若干特性[D];广西大学;2005年
8 刘小红;利用启动子陷阱技术(Promoter trapping)构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突变体库[D];浙江大学;2004年
9 冯东岳;波拉毒素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评价及机制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10 田延丽;稻瘟病菌中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相关基因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6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4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