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mi标记基因筛选培育转EaDREB2B基因甘蔗
本文选题:甘蔗 + pmi基因 ; 参考:《植物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利用已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rd29a-dreb-hyg,通过酶切连接到含有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的表达质粒pZMLR14上,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DREB-PMI。利用基因枪轰击转化甘蔗愈伤,经过甘露糖筛选,共获51株抗性苗,转化再生频率为4.25%。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有8株为阳性转基因无性系。氯酚红试验表明标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均有表达。对转基因T_1代甘蔗植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EaDREB2B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T_1代中稳定遗传。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aDREB2B基因在甘蔗抗旱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DREB-PMIM was constructed by digesting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rd29a-dreb-hyg to the expression plasmid pZMLR14 containing the gene of mannose phosphate isomerase.The callus of sugarcane was transformed by bombardment with gene gun, 51 resistant seedlings were obtained by mannose screening, and the frequency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was 4.25%.Molecular analysis of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8 positive transgenic clones.Chlorophenol red assay showed that the labeled mannose phosphate isomerase gene was expressed in transgenic lines.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sugarcane plants showed that EaDREB2B gene was inherited steadily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sugarcane clones.The results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role of EaDREB2B gene in sugarcane drought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2BBF6013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13543)~~
【分类号】:S56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有总,徐建云;我国甘蔗品种命名的规范化刍议[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年02期
2 ;浚蔗二号甘蔗[J];技术与市场;2001年12期
3 ;广西柳城推广甘蔗良种良法种植效益骤增[J];中国糖料;2001年01期
4 ;崇左调整甘蔗品种农民喜增收[J];中国糖料;2001年02期
5 王水琦,王子琳,潘世明,曾东火,李海明;几个优良食用甘蔗品种的脱毒和组培快繁[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2期
6 陈玉水;干旱与甘蔗[J];广西蔗糖;2002年03期
7 张春良;勐海气候与甘蔗高产[J];甘蔗糖业;2004年01期
8 宗武;依靠科技促甘蔗增产[J];云南农业;2004年08期
9 韦超妹;;甘蔗低产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跃彬;;云南甘蔗科技与新时期发展方向[J];云南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庭;陈金侃;区颖刚;;田间倒伏甘蔗的空间姿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丽娇;李明;;甘蔗横向潜在价值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超君;韦汉文;黄有总;韩世健;陆国盈;余勇;;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甘蔗纤维分与农艺工艺性状的相关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保青;杨丽涛;李杨瑞;;自然条件下甘蔗品种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荣仲;李杨瑞;王维赞;杨丽涛;朱秋珍;梁阗;周会;唐仕云;;不同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生物技术与甘蔗[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王维赞;朱秋珍;邓展云;;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C];2003年
9 张亦诚;岑健枝;;生物工程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杨荣仲;谭裕模;谭芳;刘海斌;黎焕光;;甘蔗常用杂交组合的剥叶性能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颖;为了让甘蔗越来越甜[N];福建日报;2013年
2 记者董明;甘蔗品种换代加快[N];柳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傲立潮头育蔗苗[N];科技日报;2010年
4 邓军;云南甘蔗科技创新结硕果[N];云南科技报;2011年
5 李如丹;我省甘蔗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N];云南科技报;2010年
6 开远市农技中心 赵正伟 唐国瑞;甘蔗间套种技术要点[N];云南科技报;2011年
7 德宏州甘科所 杨光琴;甘蔗抗旱栽培保苗措施[N];云南科技报;2013年
8 农信;甘蔗“吃”空气可增氮肥[N];农民日报;2009年
9 任锐刚 陈学宽;云南10年育出中国最甜甘蔗[N];农资导报;2009年
10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刘倩;海南甘蔗试验示范基地揭牌[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波;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及内生细菌、固氮细菌多样性的效应[D];广西大学;2014年
2 韦丽君;甘蔗干旱胁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吴棉国;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朱琳;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梁潘霞;硅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许莉萍;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D];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
7 张保青;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王自章;农杆菌介导海藻糖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9 邢永秀;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叶燕萍;乙烯利促进甘蔗有效分蘖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文伟;甘蔗对铅和镉的吸收特性及生理响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2 唐云仙;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与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家慧;不同甘蔗品种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王尊欣;31个甘蔗品种田间综合评价及优良品种的抗旱性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5 叶琳莉;甘蔗SSR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系统的开发[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李春瑶;转SoDREB2烟草抗旱性及甘蔗转SoDREB2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吴朝兴;甘蔗Rubisco和PEPC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甘蔗品种中的表达[D];广西大学;2016年
8 赵文慧;甘蔗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oSUT5的遗传转化[D];广西大学;2016年
9 于海杰;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对机种甘蔗的生长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蒋媛;施氮水平对不同甘蔗品种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57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5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