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转录因子GmWRI1基因的分离及其转录激活特性分析
本文选题:大豆 + 转录因子 ; 参考:《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探讨大豆转录因子GmWRI1在大豆种子油脂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大豆吉育72花后35d的种子中克隆得到GmWRI1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花后不同时期籽粒中GmWRI1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种子进行油脂含量的测定,推测GmWRI1的表达量可能与大豆籽粒中油脂含量有关。此外,利用重组DNA技术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BKT7-GmWRI1并转入AH109酵母菌株中,结果表明GmWRI1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属于转录激活子。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on of soybean transcriptional factor GmWRI1 in the process of soybean seed oil formation, the full length cDNA sequence of GmWRI1 was cloned from the seeds of 35d after 72 flowers of soybean jilt,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is gene and its structure function we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seeds of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the flower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mWRI1 in the grai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il content of the seed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mWRI1 may be related to the oil content in the soybean grain. In addition, the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yeast expression vector pGBKT7-GmWRI1 and into the AH109 yeast st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mWRI1 has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activity, which belongs to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40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0520164JH)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建庆,付玉东;大豆种子的安全贮藏[J];种子;2000年03期
2 刘玉侠,孟召鹏;大豆施钼效果好[J];安徽农业;2000年02期
3 耿臻;大豆种子的收获技巧[J];河南农业;2000年09期
4 王天雷;冬季贮存大豆种子要十防[J];大豆通报;2002年05期
5 杨晓杰,孙志琳,王艳;阿司匹林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种子;2003年02期
6 范彦英,赵继文,郭凤英,郭循为;影响大豆种子外观品质的因素及对策[J];种子;2003年03期
7 张春雷,任艳军;大豆种子外观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4年01期
8 高敏,徐大明,刘德义;干旱对大豆种子芽率的影响[J];大豆通报;2004年01期
9 胡凤新,孙福春;辽宁省大豆生产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10 沈宏;;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J];中国种业;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华;徐豹;王宁;;大豆在东方大陆的历史[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2 方旭前;邱丽娟;;大豆过敏蛋白特性及其遗传改良[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邵志刚;杨德旭;刘畅;焦维鹏;高连兴;;大豆输送损伤特征及规律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树起;韩丽梅;杨振明;阎飞;鞠会艳;;大豆根茬腐解液和营养液残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麻浩;王立群;宋利茹;;高温高湿胁迫下大豆种子田间劣变分子机制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本华;李成华;;静电场对大豆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7 王学东;苍晶;崔琳;桂明珠;;大豆种柄的扫描电镜观察[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春梅;杨守萍;盖钧镒;喻德跃;;大豆种子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徐晓燕;李春梅;盖钧镒;喻德跃;;大豆种子萌发的蛋白质组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任海祥;童淑媛;杜维广;邵广忠;杜震宇;宗春美;岳岩磊;王玉莲;;水分胁迫对大豆形态和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梅隆;突破关键科技 提高大豆产量[N];农民日报;2011年
2 陈瑞英;如何贮藏大豆种子[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朱满仓;种用大豆贮藏[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4 陈贵善;秋大豆留种春种好[N];云南科技报;2004年
5 洋县黑米名特作物所 张彦春;大豆施钼莫忽视[N];陕西科技报;2005年
6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供;东北及内蒙古大豆春播技术指导意见[N];农民日报;2008年
7 ;专家提出主产区大豆春播技术[N];农资导报;2008年
8 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研究员 张代平 助理研究员 宋晓慧;大豆春季播种阶段注意事项[N];北大荒日报;2014年
9 记者 纪可真;控制好大豆播种密度[N];佳木斯日报;2008年
10 ;大豆播种密度与深度[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海超;大豆MYB基因的进化机制及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周思军;大豆抗虫基因转移及其转化系统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陈伟;应用基因沉默技术调节大豆脂肪酸代谢进而选育高油和高油酸大豆新材料[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三雄;大豆微卫星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在大豆抗病、虫基因定位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丽群;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的评价及抗性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马淑梅;大豆硫素代谢与蛋白质功能组分的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瑞波;大豆FT/TFL1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关荣霞;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及中国大豆与日本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9 何漪;大豆NDH复合体及其在盐胁迫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姜振峰;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遗传效应及与环境互作效应QTL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博;大豆株型有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左丽;GmSultr1;2b基因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高明潇;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初步功能验证[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余南静;大豆籽粒中γ-氨基丁酸富集技术及其胚芽豆乳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罗友明;播期和净套作处理下不同活力的大豆种子差异蛋白质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靳路真;大豆品种(系)耐热性鉴定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雪凝;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差异蛋白的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毕文佳;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大豆品种鉴别方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董强;大豆维生素E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何茹薇;大豆早期共生信号传导途径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95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9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