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麻风树脂肪酸去饱和酶7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5 18:07

  本文选题:麻风树 +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质体型ω-3(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FAD7)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催化亚油酸(Δ9,12-C18∶2)形成α-亚麻酸(Δ9,12,15-C18∶3,ALA)的关键酶。基于麻风树低温锻炼转录组数据,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到麻风树FAD7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JcFAD7。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全长1 796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 341 bp,编码44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1.1 ku,等电点为8.92。序列分析表明,JcFAD7编码蛋白包含膜结合FAD蛋白的4个跨膜区、2个膜嵌合区、1个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及3个组氨酸簇等特征区域。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麻风树JcFAD7蛋白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亲缘关系最近。
[Abstract]:The plastid type 蠅 -3 (螖 15) fatty acid desaturase (FAD7) is the key enzyme in the synthesi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hich catalyzes the formation of 伪 -linolenic acid (螖 9 ~ (12) -C ~ (18): 2) into 伪 -linolenic acid (螖 _ (12) -C _ (18): 2) in 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ynthesis pathway. The full-length cDNA of FAD7 gene of Leprosy was clon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technique and named JcFAD7 based on the data of hypothermia training transcription group of Lepros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DNA sequence was 1 796 BP in length,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 1 341 BP, encoding 446 amino acids. The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 was 51. 1 ku. the isoelectric point was 8. 92.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JcFAD7 protein contained four transmembrane regions, two membrane chimeric regions, one heme binding motif and three histidine clusters.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JcFAD7 protei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aeonia lactiflora.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高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动植物多样性及生态适应性进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460179)
【分类号】:S79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元冬娟;吴湃;熊继红;周克元;江黎明;;蓖麻和线虫的两种不同结构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原核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S1期

2 林萍;齐力旺;汪阳东;张守攻;;植物抗寒工程中脂肪酸去饱和酶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3期

3 元冬娟;周克元;康景轩;江黎明;;绿色巴夫藻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克隆和初步研究(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4期

4 张跃群;阎生荣;吕峰;金洁蓉;王勇军;;3种海洋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魏雯雯;张波;徐昌杰;陈昆松;;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11年04期

6 叶静;胡海涛;王长春;杨玲;;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与抗冷性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曹福亮;王欢利;郁万文;程华;;高等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及编码基因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于超;王华森;;番茄内质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09期

9 刘华;张建涛;陈海燕;衣艳君;刘家尧;张洪霞;;脂肪酸去饱和酶参与植物对胁迫的响应[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马丽;李洪梅;张秀君;韩晓伟;尚帅;刘宗现;何文兴;;沙棘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分子进化[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艳;沈以红;鲁成;;家蚕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玉梅;杨玲;;白银豆脂肪酸去饱和酶与其低温敏感性[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石娟;潘克厚;王晓青;周蜜;朱葆华;卿人韦;;小新月菱形藻△5脂肪酸去饱和酶功能鉴定[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4 陈芳;李远友;王树启;姜丹莉;朱文娣;游翠红;;金钱鱼HUFA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春阳;杜道海;于水燕;周志刚;;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特性以及在氮限制条件下相对转录量的分析[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于超;王华森;杨莎;唐贤丰;赵世杰;孟庆伟;;温度胁迫下番茄内质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张银波;江木兰;胡小加;张晓昱;;刺孢小克银汉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帅;富油微藻筛选及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于超;温度胁迫下番茄内质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训言;番茄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LeFAD7)的克隆及其在温度逆境下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明珠;皱纹盘鲍Δ5脂肪酸去饱和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迟晓元;微藻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及重要基因功能的验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周洲;转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PtFAD2和PtFAD3银腺杨84K的抗寒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晶晶;小麦硬脂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TaSSI2-1)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颖;表达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转基因鸡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宋淑香;凤丹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PoFAD_2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玉梅;低温敏感植物白银豆中三个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东辉;球等鞭金藻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鉴定及橘林油脂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张燕;橘林油脂酵母△9-和△1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郭兵;两株海洋微藻中Δ4-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Δ5-脂肪酸延长酶基因的克隆以及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安美玲;不同生境下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及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功能验证[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9 张亮;黄斑蓝子鱼参与HUFA合成的三个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特性[D];汕头大学;2010年

10 陈晓瑛;ω-3脂肪酸去饱和酶转基因羊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2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02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