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ATP合酶g亚基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8 21:06

  本文选题:ATP合酶g亚基 + 淡色库蚊 ; 参考:《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克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ATP合酶g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其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ATP合酶g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预测ATP合酶g亚基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对淡色库蚊和其他物种的ATP合酶g亚基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比较ATP合酶g亚基基因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出长306bp的淡色库蚊ATP合酶g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KY783435),该基因编码10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ATP合酶g亚基基因编码蛋白理论分子质量单位(Mr)为11×10~3,等电点为9.56,在第6-98位氨基酸具有ATP合酶g亚基结构域,未发现信号肽和跨膜区,亚细胞定位预测以线粒体表达量最多(占39.1%)。实时定量PCR检测ATP合酶g亚基基因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中表达量的3.14倍。结论获得淡色库蚊ATP合酶g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该基因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高表达。
[Abstract]:Objective to clone the coding region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from Culex pipiens pallens and analyze it by bioinformatics. To compare its expression in deltamethrin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strains, the coding reg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protein domain, transmembrane region, signal peptide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encoding protein were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and other species were compared and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The express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in deltamethrin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strain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compar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the coding reg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ith long 306bp was cloned. The gene encodes 101 amino acids in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Y783435.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 unit of ATP synthase g gene encoding protein was 11 脳 10 ~ (-3) and the isoelectric point was 9.56. The 6-98 amino acid had ATP synthase g subunit domain, and no signal peptide or transmembrane region was found. Mitochondrial expression was the highest 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rediction (39.1%). The express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in deltamethrin resistant line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3.1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sensitive strains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Conclusion the coding reg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obtained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gene was overexpressed in deltamethrin resistant lines.
【作者单位】: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血液肾病科;河北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QN2016005)
【分类号】:R3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福愉;一个值得模拟的奇妙分子——ATP合酶[J];科学中国人;2004年04期

2 倪张林,魏家绵;ATP合酶的结构与催化机理[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唐志红,鞠宝,林剑,任育红,王长海;多糖裂合酶及其应用前景[J];生命的化学;2005年02期

4 杜艳;高锋;;细胞表面ATP合酶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5 钱晖,刘继林,黄诒森;ATP合酶旋转机制[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黄睿,彭文林,张敏芳,庄广伦;人卵和胚胎线粒体ATP合酶表达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7 石晓冰,沈允钢;ATP合酶:自然界最小的旋转发动机[J];生命的化学;1999年05期

8 赵明文,钟家禹,王南,梁婉琪,潘迎捷;鲨烯合酶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3年05期

9 韩镇;解桂秋;高仁钧;;杂合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张永丽;金志强;徐碧玉;王家保;;芪合酶基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彦婕;;棉花蔗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艳霞;;ATP合酶亚基OSC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齐伟;段荔;李峻柏;;生物马达CF_0F_1-ATP合成酶的分子组装[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玲玲;朱玉山;;P450酶特性研究进展与新型杂合酶的构建[A];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mes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祥娥;凌沛学;张天民;;巴斯德菌heparosan合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宇;过表达苹果α-法尼烯合酶基因烟草早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邢三丽;神经细胞表面ATP合酶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曾小美;ATP合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细胞光自养过程中的活性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谭琳;芪合酶基因转化番茄产生白藜芦醇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5 杭晓明;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陶美凤;两个Ⅰ型聚酮合酶功能结构域在异源宿主的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7 王倩;聚羟基脂肪酸酯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降解以及分子改造[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闪;刺五加内生青霉鲨烯合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马成通;葫芦科栝楼属植物鲨烯合酶SS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邓可;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阳春砂挥发性萜类合酶基因的挖掘[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崔孟颖;丹参中四种倍半萜类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高月皎;宏基因组文库中Ⅰ型聚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杭宇;水稻柠檬烯合酶的克隆与鉴定[D];南京大学;2014年

7 刘田;F_1-ATP合酶的分离及其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宁;F_0F_1-ATP合酶的纯化和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文燕;聚羟基脂肪酸酯合酶的初步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韩镇;嗜热杂合酶的设计、克隆表达与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16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16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