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单增李斯特菌nox基因的克

发布时间:2018-05-03 02:40

  本文选题:单增李斯特菌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 参考:《食品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以Gen Bank中报道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野生型菌株EGDe的nox基因(Gen Bank ID:986631)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高等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在Lm中是否也可以介导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首先通过诱导nox基因在BL21中表达产生Nox蛋白,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质分子质量;然后构建过表达菌株EGDe-nox,测定ROS产生情况,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ox基因的过表达对Lm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Nox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3 k D,过表达菌株EGDe-nox与对照组EGDe的ROS产生量相比并无多大变化,nox基因的过表达会导致与侵袭相关的基因act A、inlA和inlB以及毒力基因prfA的表达上调。由此推测,该Nox蛋白不能独立主导ROS的产量,但其过表达却可以增强毒力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为继续探讨细菌中Nox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Abstract]:The nox gene, Gen ID986631, of wild-type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 EGDe, which was reported in Gen Bank,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which is common in higher plants and animals, can also mediate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xygen) in LM. Firstly, the nox gene was induced to express in BL21 to produce Nox protein,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Western blot, and then the overexpression strain EGDe-nox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 of ROS. The effect of overexpression of nox gene on the expression of Lm virulence gene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Nox protein was about 33kD,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ROS gene of EGDe-nox did not change much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EGDe. The overexpression of ROS gene resulted in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invasion-related genes act Agnin A and inlB and virulence gene prfA.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Nox protein can not independently dominate the production of ROS, but its overexpression ca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virulence gene.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role of Nox in bacteria.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1776)
【分类号】:R378;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建新;林洪;曹立民;王静雪;王光辉;;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02期

2 田霞;李远钊;张培正;朱英莲;;即食菜卷和肉汤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及控制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10期

3 王海艳;刘中学;石新华;赵林立;刘虹;甄宏太;;单增李斯特菌及其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科学;2006年02期

4 郭明星;朱堂明;郭爱珍;陈晨;赵晖;王振华;陈建军;徐新生;;湖北省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基因分型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9期

5 梁启平;陈健舜;陈巧妙;劳华均;黄绍棠;方维焕;;进口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J];微生物学报;2009年06期

6 杨松;曲祖乙;刘永华;;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3期

7 闻一鸣;李志清;童吉宇;向军俭;;免疫磁珠富集技术联合选择性培养基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J];生物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于佳佳;邓兴梅;蒋建军;朱江虹;马勋;;单增李斯特菌新疆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陆海霞;黄小鸣;朱军莉;;超高压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的损伤和致死机理[J];微生物学报;2014年07期

10 叶正兴;王艳;李培京;刘凯;叶长芸;;单增李斯特菌1/2a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差异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轶;周小明;邢达;;基于磁珠分离和超分支滚环扩增的单增李斯特菌电化学发光检测[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丁建英;韩剑众;;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耀祺;石磊;;分离自生肉的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慧燕;;单增李斯特菌室间比对活动实验室结果评价[A];2009年卫生检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会刊[C];2009年

5 陈健舜;方维焕;;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致病力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郑华英;江元山;吕均;熊燕;龙一兵;曾莹春;;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多重PCR鉴定分型[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何冬梅;王洪敏;柯昌文;邓小玲;杨杏芬;赖蔚傮;柯碧霞;李柏生;谭海玲;;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与评价[A];2011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斯国静;俞骅;刘涛;胡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市售食品中污染现状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郭明星;朱堂明;陈晨;赵晖;王振华;陈建军;徐新生;;湖北省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基因分型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程超男;张笑言;彭媛;白家磊;刘原媛;宁保安;高志贤;;基于3-巯基丙酸修饰金电极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牛奶中的单增李斯特菌[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重视单增李斯特菌风险防范[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张启华邋姜文辉;烟台首次从进口水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3 记者  胡其峰;进口日本食品连续出现质量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4 黄全权;进口日本食品连出问题,质检交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夏文俊;进口日本食品连续出现质量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吕壮;日本输华食品频现安全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高亚兰;小心:进口日本食品频现质量问题[N];国际商报;2006年

8 记者 黄全权;进口日本食品连续出现问题[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谱系Ⅲ强毒株与弱毒菌株比较基因组及致病力差异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亢春雨;食源性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分布、遗传多态性及其毒理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一敏;三种有机酸对单增李斯特菌诱导性耐酸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长城;三文鱼鱼籽中单增李斯特菌预测模型建立及控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夏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应激转录组学与RsbX对SigB表达和细菌存活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5年

6 郗远;植物提取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及乳化香肠的品质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建锋;抗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化合物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隋建新;单增李斯特菌鸡卵黄抗体的抑菌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田静;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10 张辉;单增李斯特菌ActA的表达、免疫原性及胶体金试纸研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慧;单增李斯特菌在肉牛屠宰过程中的流行特点及其热失活模型的建立[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于旖斯;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抑制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3 赵一鸣;三种分型技术对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万松华;食品中污染微生物通用型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阳;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昊宇;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7 周旋;姜黄素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活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张星星;漆黄素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妊娠小鼠流产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9 解新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云霞;纳米磁珠对单增李斯特菌低场磁共振检测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6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36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