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利用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五个转基因大豆品系

发布时间:2018-05-06 11:56

  本文选题:转基因大豆 + 多重PCR ; 参考:《大豆科学》2016年06期


【摘要】:转基因大豆305423、MON89788、CV127、GTS40-3-2、356043作为商品化应用最为广泛的大豆品系,种植面积占世界转基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根据大豆内标准基因Lectin和5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的边界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验证引物的适用性、特异性和灵敏度,优化多重PCR检测体系中不同引物的用量及反应退火温度,建立了能同时扩增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5个转基因大豆品系的六重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确定的大豆内源基因和5个转基因大豆品系的引物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引物之间无交叉扩增和非特异性扩增,多重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1%。该方法可作为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成分检测的辅助手段,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中的相应品系。
[Abstract]:Transgenic soybean (305423) MON89788 / CV127 GTS40-3-2 / 356043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oybean strain, and its planting area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0% of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of transgenic soybean in the world.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sequence of the standard gene Lectin and 5 transgenic soybean strains. By verifying the applicability,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primers, the dosage of different primers and the reac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 the multiplex PCR detection system were optimized. A six-fold PCR detection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of endogenous gene Lectin and 5 transgenic soybean line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ers of the identified endogenous genes and 5 transgenic soybean lines had good specificity, and there was no cross amplification or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between the primer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ultiplex PCR method was 0.1%.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n auxiliary means to detect the components of transgenic soybean and its products, and to quickly detect the corresponding strains in transgenic soybean and its products.
【作者单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4ZX0801202B) 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3)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国政府将销毁一批转基因大豆[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06期

2 赵月荣;转基因大豆不会造成“基因污染”[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年01期

3 ;转基因大豆出新品种[J];中国牧业通讯.养殖场顾问;2004年03期

4 ;农业部放行美转基因大豆[J];河南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5 高宏伟 ,刘心同 ,陈世山 ,丁士兵 ,昃向君 ,施昌彦;大豆样品中转基因大豆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中国计量;2005年04期

6 李颖;;日本培育出能预防脱发的转基因大豆[J];新农业;2006年06期

7 叶汉英;杨伟华;;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及其安全性评价[J];粮油加工;2007年04期

8 盛东峰;杨同文;;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及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张丽君;;转基因大豆进口对中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年04期

10 叶增民;潘婕;;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现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欧秀元;魏东盛;张代文;邢来君;李明春;;无选择标记转基因大豆表达载体的构建[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 周霞;张文庆;;广东省转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监测[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霞;徐正浩;;中国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造成的危机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欧仕益;曹柏营;米培芝;黄才欢;汪勇;;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酚类物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奇;彭焕;彭可维;陈强强;彭于发;彭德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豆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文坤;赵俊义;刘崇俊;彭德良;;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评价[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毛德倩;杨晓光;牟维鹏;;利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的GMO[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十一期):转基因食品及相关问题专题[C];2001年

8 周波;关荣霞;陶波;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逃逸检测及分子验证[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黄俊明;李文立;胡帅尔;杨杏芬;陈海珍;谭剑斌;;TaqMan探针检测转基因大豆含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晓军;叶春江;王超;吕慧颖;李葳;张利明;朱保葛;;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秀荣;欧盟批准一种转基因大豆进入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钟实;答案出乎意料,,转基因大豆并不增产[N];粮油市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姜洪良;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展开新一轮博弈[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4 王妍;巴西本年度转基因大豆获准销售[N];国际商报;2003年

5 金民;转基因大豆进口要严检 [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石金功;转基因大豆知多少[N];粮油市场报;2003年

7 ;亡羊补牢还不晚,黑龙江严防转基因大豆混入粮库[N];粮油市场报;2008年

8 记者 胡军华;金龙鱼陷转基因风波 益海嘉里否认非法使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冯华 蒋建科 陈一鸣;转基因大豆安全吗?[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马爱平;转基因大豆油真的会致癌吗?[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芳;饲料及原料中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秀春;表达γ-亚麻酸的无标记转基因大豆的培育[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3 陈曦;转基因大豆专利的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4 刘营;OsDREB3转基因大豆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许小丹;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对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检测及鉴定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红实;四种转基因大豆的毒理学评价[D];延边大学;2015年

2 郑祖亮;转基因大豆流式荧光杂交检测体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谷晓娜;hrpZ_(Psta)基因表达与转基因大豆抗病性关系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韩庆梅;高蛋氨酸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吴辉珩;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瞿德敬;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异黄酮差异分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欣;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曾莹;转基因大豆、玉米特异品系LAMP检测方法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郭文云;苦豆子抗盐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宋秀娟;农户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意愿、效益及风险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2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52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