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I基因对混养缅甸蟒个体来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本文选题:缅甸蟒 + 个体来源 ; 参考:《野生动物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采用PCR技术首次用缅甸蟒人工养殖混养种群作为实验样本,进行mt DNA COI基因序列扩增,得到28条mt 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1 428 bp,其中T、C、A和G的含量分别为29.8%、15.5%、27.9%和26.9%,A+T的含量(54.8%)高于C+G的含量(45.2%)。保守位点(C)占89.6%,变异位点(V)占9.6%,简约信息位点(Pi)占1.7%。根据个体系统发育进化树与群体间遗传距离重新判定缅甸蟒人工养殖混养养殖种群的个体来源,并确定28条养殖个体中8条来自海南,20条来自越南。从遗传距离结果可以看出,缅甸蟒养殖群体与野生缅甸蟒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
[Abstract]:The 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mt DNA COI gene sequenc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28 mt DNA COI gen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The length of the fragment was 1 428 BP, in which the contents of TCU A and G were 29. 8% and 27. 9% and 26. 9%,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T was 54. 8% higher than that of C G. The conserved site (C) was 89.6%, the mutation site (V) was 9.6%, and the parsimonious information site (Pim) was 1.7%. 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phylogenetic tree and population, the individual origin of the mixed culture population of Burmese python was redetermined, and 8 of the 28 individuals were from Hainan and 20 from Vietnam. The results of genetic distance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cultured populations of Burmese python and wild Burmese python.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Q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玉宝;王英树;马建章;白素英;戎可;;缅甸蟒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李大命;张彤晴;唐晟凯;钟立强;;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5年04期
3 刘雅芳;侯冠_g;于萍;赵春萍;曹婷;张立岭;;海南与越南缅甸蟒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4 茅云翔;吴菲菲;杜国英;;红藻DNA条形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5 张迪;雷光春;龚成;王忠锁;;基于COI基因序列的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J];湖泊科学;2012年02期
6 陈英苗;易兰;段成;刘家武;;武汉市蛇类市场初步调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2期
7 杨宝山;候庆君;王欢;李喜升;姜德富;刘彦群;秦利;;不同地理种群银杏大蚕蛾COI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J];昆虫学报;2009年04期
8 郑文娟;朱世华;沈锡权;刘必谦;潘志崇;叶央芳;;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泥蚶的遗传分化[J];动物学研究;2009年01期
9 杨博;陈小勇;杨君兴;;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肖金学;王文强;廉振民;;浅议分子生态学的概念[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银星果;蟒蛇幼体对人工饲料的消化率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翠平;段玉宝;田秀华;白素英;;基于COI基因对混养缅甸蟒个体来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7年02期
2 李青;郑风荣;关洪斌;倪世俊;王波;;星斑川鲽、石鲽及其杂交一代(星斑川鲽♀×石鲽♂)的线粒体DNA序列比较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7年02期
3 姚红伟;石磊;;泥蚶遗传多样性研究探讨[J];河北渔业;2017年03期
4 张鹏飞;周晓榕;庞保平;谭瑶;田帅;;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内蒙古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J];环境昆虫学报;2017年02期
5 白兴荣;柴建萍;唐芬芬;张永红;邵榆岚;朱峰;;采自云南省的一种野生绢丝昆虫的分子鉴定与茧质性状调查[J];蚕业科学;2016年06期
6 刘伟;代应贵;袁振兴;范家佑;;都柳江鲇形目两种经济鱼类种群Cyt 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年10期
7 刘红艳;李存耀;熊飞;;入侵地和原产地太湖新银鱼群体遗传结构[J];水产学报;2016年10期
8 陈晨;贺晶晶;邵青臣;刘坤;王加连;;乌鳢(Channa argus)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9 刘若愚;孙忠民;姚建亭;胡自民;段德麟;;中国近海重要生态建群红藻真江蓠的群体遗传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16年07期
10 赵琳;张敏莹;徐东坡;周彦锋;方弟安;段金荣;刘凯;;2个地理种群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芳;曹婷;刘建才;于萍;赵春萍;侯冠_g;张立岭;;缅甸蟒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J];四川动物;2014年01期
2 柯文灿;武蕾蕾;吴文珊;陈友铃;;基于Cytb和COⅠ基因序列的蟒蛇分子鉴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周毅;石建华;钱伟;沈振华;姚燕林;孟祥龙;徐晔;范广宇;王海涛;张敬友;王维志;段宏安;;太湖藻类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4 黄冰心;李军;;紫菜属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5 苏翔;汪桂玲;冯建彬;李家乐;李远宁;;鄱阳湖日本沼虾1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6 董路;牛文慧;周祯婷;许育诚;孙岳;Huw Lloyd;张雁云;;黄腹角雉笼养种群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再引入项目进行的种群内近交水平评估(英文)[J];Chinese Birds;2011年02期
7 郭立;李隽;王忠锁;傅萃长;;基于四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银鱼科鱼类系统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8 管淑玉;曾常青;刘广锋;;中药蛇胆的鉴别及质量控制现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周晓犊;杨金权;唐文乔;刘东;;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DNA条形码的中国鲚属物种有效性分析[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4期
10 谷晶晶;朱迎军;孟雪松;孙效文;;微卫星标记对红鳍东方渶繁殖的指导应用及遗传分析[J];水产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希;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家系生长与育珠性状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2 王德青;黄山市人工养殖尖吻蝮蛇主要疾病调查及口腔炎的治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绍彬;重庆市五步蛇养殖现状、问题及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孝明;东北林蛙生长发育规律及野生与圈养个体鉴别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静;陈琦;张立岭;林明栋;;缅甸蟒脂肪酸分析[J];四川动物;2009年06期
2 青木;;美国佛州发现最大巨蟒[J];科学大观园;2012年18期
3 朱恒章;木马;;那些“闯祸”的动物们[J];科学之友(上旬);2010年10期
4 龙跃;;宠物巨蟒称霸沼泽[J];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2007年05期
5 ;环球动物趣闻[J];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2006年10期
6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琼;美国缅甸蟒成灾[N];科学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玉宝;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放归种群的建立及行为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雅芳;缅甸蟒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与进化分析及两地方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25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2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