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Bt基因欧洲黑杨转化TA29-Barnase基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04:45

  本文选题:转Bt基因欧洲黑杨 + Barnase基因 ; 参考:《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获得雄性不育转Bt基因欧洲黑杨,在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转Bt基因欧洲黑杨叶片组培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叶盘法将TA29-Barnase基因转化到转Bt基因欧洲黑杨中。结果表明,转Bt基因欧洲黑杨叶片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05mg·L~(-1) NAA+0.01mg·L~(-1) TDZ+30g·L~(-1)蔗糖+6g·L~(-1)琼脂;不定芽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0.05mg·L~(-1) NAA+0.2mg·L~(-1) IBA+20g·L~(-1)蔗糖+6g·L~(-1)琼脂;经过在叶片不定芽诱导及生根诱导培养基添加除草剂PPT连续筛选,共获得9株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基因特异性PCR检测,其中有5株呈阳性,转化阳性率达55.6%。初步表明获得了转Barnase基因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植株。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ransgenic black poplar with BT gene, TA29-Barnase gene was transformed into BT transgenic black poplar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leaf disc method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th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transgenic BT transgenic poplar leaves using leaves as ex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medium for adventitious bud differentiation of black poplar leaves with BT gene was MS: 0. 5 mg / L ~ (1) 6-BA 0.05mg / L ~ (1) NAA 0.01mg / L ~ (1) NAA 0.01mg / L ~ (1) TDZ ~ (30) g / L ~ (-1) sucrose 6 g / L ~ (-1) Agar, and the optimum medium for rooting of adventitious bud was: 1 / 1 / 2 MS / 0.05mg / L ~ (1) NAA 0.2mg / L ~ (1) IBA ~ (20 g / L ~ (-1) sucrose 6 g / L ~ (-1) Agar. After continuous selection of herbicide PPT on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 and rooting induction medium, 9 resistant plants were obtained. Five of the resistant plants were positive for gene specific PCR,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transformation was 55.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BT transgenic poplar plants with Barnase gene we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转基因林木生物安全控制及早期评价技术引进”(2013-4-38)
【分类号】:S792.1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贾小明;樊军锋;王娟娟;;河北杨和新疆杨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2 何业华,熊兴华,官春云,李h,林良斌,陈社员,刘忠松,李文彬,钟军,刘春林,周小云;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3年04期

3 樊军锋,韩一凡,李玲,彭学贤,李嘉瑞;84K杨树耐盐基因转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樊军锋,李玲,韩一凡,李嘉瑞;84K杨叶片外植体再生系统的建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田颖川,郑均宝,虞红梅,梁海永,李常青,王进茂;转双抗虫基因杂种 741毛白杨的研究(英文)[J];植物学报;2000年03期

6 李玲,齐力旺,韩一凡,汪迎春,李文彬;TA29-Barnase基因导致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雄性不育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1期

7 傅荣昭,曹光诚,马江生,李文彬,孙勇加,陈占宽,易明林,郅玉宝,,林作辑;用基因枪法将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初报[J];遗传学报;1997年04期

8 田颖川;李太元;莽克强;韩一凡;李玲;王学聘;卢孟柱;戴连韵;韩一侬;严静君;W.Gaberiel;;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培育[J];生物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颖;秤锤树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子敬;孙宇涵;卢楠;李云;;杨树耐盐机制及转基因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17年03期

2 王桂英;刘晓杰;冯争光;王进茂;杨敏生;;杨树转抗虫基因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16年04期

3 Yiwen Zhang;Jun Zhang;Jinping Lan;Jinmao Wang;Junxia Liu;Minsheng Yang;;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Bt toxin expression in Bt-transgenic poplar and insect resistance in field tests[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6年06期

4 郑瑞丰;赵博文;叶融;张文彪;王华芳;;杂种白杨717-1B_4组培技术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5 刘军侠;宋晓英;姜文虎;周国娜;高宝嘉;;靶标昆虫杨扇舟蛾对转Bt基因741杨胁迫效应的SSR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12期

6 陈春艳;马晖玲;董文科;杨江伟;李玉珠;姜寒玉;冯玉兰;;甘肃红豆草BAN基因克隆与双标记选择表达载体构建[J];核农学报;2016年10期

7 周洲;李永丽;安世恒;胡建军;;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8 张文林;任亚超;张益文;刘红梅;张军;;不同光质LED光源对转基因杨树叶片Bt毒蛋白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6年08期

9 季家磊;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中国蔬菜;2016年07期

10 冯连荣;;盖杨叶片高频植株再生体系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康;转Bt基因欧洲黑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及其TA29-Barnase基因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黄琴;重庆市特有濒危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 Y. Wu et S. Chow)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姜盼盼;红果臭椿繁殖体系的建立[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黄雯;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枣嫩枝扦插生根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霄霞;4种木本植物插穗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变化与生根关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6 丁银鹏;岩桂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邹义萍;北美冬青快繁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8 沈琪;榉树扦插繁殖与生根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王云丽;沙棘嫩枝微扦插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10 丁彤;北美红栎无性繁殖体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宇飞,高秀华,赵彦修,张慧;欧美107杨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诸葛强,王婕琛,黄敏仁,王明庥;新疆杨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苏晓华,张冰玉,黄烈健,黄秦军,张香华;转基因林木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4 樊军锋,韩一凡,李玲,彭学贤,李嘉瑞;84K杨树耐盐基因转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樊军锋,李玲,韩一凡,李嘉瑞;84K杨叶片外植体再生系统的建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赵华燕,卢善发,晁瑞堂;杨树的组织培养及其基因工程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1年02期

7 范小峰,李师翁,张民权;河北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1年03期

8 沈革志,王新其,朱玉英,杨红娟,陆桂华,王江,宛新衫,张景六;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产生雄性不育植株[J];植物生理学报;2001年01期

9 林善枝,肖基浒,张志毅;杨树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刘春林,官春云,李h,阮颖,廖晓兰,熊兴华,周小云,王国槐,陈社员;油菜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及抗菌核病性状的QTL定位[J];遗传学报;200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耀军;牡丹茎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师晨娟;青海云杉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淑芳;奇异的“欧洲黑杨”[J];新疆林业;1982年04期

2 刘海涛;张川红;郑勇奇;贾志清;马淼;胡建军;;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刘海涛;周静;张川红;冯锦霞;郑勇奇;;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多重PCR技术检测体系构建[J];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4 李霞;薛泉宏;樊军锋;周永学;高建设;;一年生转Bt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希华;廖之栋;邢建宏;苏晓华;;不同氮素水平下欧洲黑杨光合特性的遗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6 褚延广;苏晓华;黄秦军;张香华;;欧洲黑杨基因资源光合生理特征与生长的关系[J];林业科学;2010年07期

7 沈亚洲;王军辉;张守攻;马建伟;张宋智;;欧洲黑杨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崔莉洁;王宏芝;魏建华;崔进荣;;1个欧洲黑杨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11期

9 周永学,樊军锋,高建社,刘永红,苏晓华;欧洲黑杨无性系苗期抗病性测定[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胡建军;李淑梅;卢孟柱;李继祥;李开花;孙雪芹;赵自玉;;转Bt基因欧洲黑杨抗虫稳定性及其对天敌昆虫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军辉;张守攻;张建国;张真;韩一凡;胡建军;;转Bt基因抗虫欧洲黑杨安全性评价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王军辉;张建国;韩一凡;胡建军;张守攻;;转Bt基因抗虫欧洲黑杨安全性评价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3 褚延广;苏晓华;黄秦军;;欧洲黑杨水分利用效率性状的关联分析[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真;;转基因技术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欧黑抗虫杨12号(世纪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军辉;转Bt基因抗虫欧洲黑杨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丁明明;欧洲黑杨育种基因资源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刘希华;欧洲黑杨幼苗氮高效基因型及SNPs标记筛选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褚延广;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 L.)水、光资源高效利用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颜波;欧洲黑杨N46组培再生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朱伟康;转Bt基因欧洲黑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及其TA29-Barnase基因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霞;转Bt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曾宪君;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 L.)优质核心种质库构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郑书星;欧洲黑杨基因资源的抗旱性及遗传变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念;转Bt杀虫基因欧洲黑杨安全评价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春霞;欧洲黑杨与川杨、滇杨杂交及杂种苗的SSR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0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40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