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1b和2a基因型检测

发布时间:2018-05-29 05:01

  本文选题:丙型肝炎病毒(HCV) + 中国 ; 参考:《病毒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利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对中国主要的丙型肝炎病毒(HCV)1b和2a基因型进行扩增。首先,收集临床采样标本,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第二,分别根据HCV 1b和HCV 2a序列的5’非转录区(5’UTR)设计相应的RT-LAMP引物。第三,利用与非特异模板的交叉反应以评价各引物的特异性,利用内切酶酶切产物以进一步保证扩增准确。第四,利用倍比稀释的模板以评价各引物的灵敏性,并用依赖钙黄绿素/Mn2+的可视化方法与电泳结果比较。最后,利用RT-LAMP对所有采样标本进行HCV 1b和HCV 2a两组平行反应,SPSS统计学软件对其实用性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所设计的RT-LAMP引物特异性好,HCV 1b和HCV 2a型产物大小均与预期相同。最低可检测的模板量为100IU/mL,且可视化染色方法电泳结果相一致。统计学软件比较扩增结果表明RT-LAMP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RT-LAMP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具有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前景。
[Abstract]:Reverse transcriptional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maj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1b and 2A genotypes in China. First, the clini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carry ou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Second, the corresponding RT-LAMP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5 'non transcriptional region (5' UTR) of the HCV 1b and HCV 2A sequences. Third.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pecific template was evaluated to evaluat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rimers. Fourth,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imer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dilution template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imer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phoretic results using the visualization method dependent on calcein /Mn2+. Finally, all the samples were HC with RT-LAMP. V 1b and HCV 2A two groups were reacted in parallel, and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evaluate its us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ity of RT-LAMP primers was good, the size of HCV 1b and HCV 2 A was the same as expecte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template amount was 100IU/mL, and the visual staining method was the same. Statistics software compared the result of amplification. I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RT-LAMP and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P0.05). To sum up, the RT-LAMP equipment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it has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the grass-roots level.
【作者单位】: 承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军肝病诊治中心;
【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CBJ14C010);题目:一种便携式、简便、快速检测病原体核酸新装置的研制及其在呼吸道传染病的初步应用
【分类号】:R37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owans E ,王道若;丙型肝炎病毒[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2年03期

2 霍艳英,徐德忠,赵小宁,李如琳,杨海,杨国琦;我国部分地区丙型肝炎病毒5′端部分基因序列的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3 张新芳,李益民,张俭,周旭;丙型肝炎病毒武威地方株核心区全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李克;丙型肝炎病毒与脂质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年01期

5 赵丹燕;丙型肝炎病毒分型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05期

6 柯为;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4期

7 陈勤;丙型肝炎病毒及其生物学检测方法[J];现代医院;2004年05期

8 魏来;丙型肝炎病毒学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9 ;美科学家首次人工复制成丙型肝炎病毒[J];肝博士;2005年02期

10 杨振;;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小平;聂建敏;;HIV和HCV合并感染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熊瑜琳;张长江;朱研;王小红;谭朝霞;胡亚君;;丙型肝炎病毒1b型3′端4456bp半基因组扩增[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婷婷;陈姿喧;曾劲峰;章金刚;王文敬;边奕鑫;黎诚耀;;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自然康复与慢性感染的分子特征[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4 李莹;陈建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瑞;杜绍财;田园;韩建德;魏来;;丙型肝炎病毒1b型5’非编码区变异区域性分布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光;陈姝;崔金环;;利用基因膜芯片技术进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联合诊断与分型[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7 郁佩青;池琦;赵晖;;血液净化治疗中丙型肝炎病毒跨膜通透的临床探讨[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丁世雄;梁晓岳;胡爱荣;周文红;翁彭剑;;宁波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智;张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王霞;;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陈勇;美人工复制成丙型肝炎病毒[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刘浦泉;丙肝检测速度大大加快[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王江;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丙肝病毒会伤害中枢神经[N];科技日报;2000年

4 刘浦泉;提前30天确认丙肝[N];科技日报;2003年

5 刘浦泉;我国丙肝检测法获重大突破[N];保健时报;2003年

6 新华社;丙肝病毒人工复制成功[N];健康报;2005年

7 桔梗;全球1.8 亿人患丙肝[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白毅;中科院发现丙肝治疗潜在新靶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张京华;治丙肝新药投放临床[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友杏;丙型肝炎病毒NS4B蛋白调控MMP-2和Bcl-2表达的信号通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时方圆;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和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为靶点的抗病毒先导化合物的发现[D];山东大学;2015年

3 庞晓丽;丙型肝炎病毒调控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产生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刘菲;应用感染性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研究其病毒颗粒组份和干扰素omega的体外抗病毒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5 刘长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长期体外培养及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5年

6 赵志海;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免疫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关默;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中存在介导病毒入侵和免疫逃避的三个不同结构域[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张欣欣;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高反应性多肽筛选、表达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9 毛青;免疫选择压力对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基因变异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0 屈静;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Rev蛋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翻译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介导HCV感染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吕铭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学建立及初步应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3 喻蓉;高迁移率族蛋白1促进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马力;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建立和超微结构观察及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姜翠;丙型肝炎病毒自发清除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元顺女;延吉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7 王佳;树,

本文编号:1949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49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