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枯病菌侵染下的水稻内参基因稳定性
本文选题:水稻白叶枯 + 水稻内参基因 ; 参考:《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01期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的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的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 RNA和GAPDH)的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三种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白叶枯病菌侵染后的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Abstract]:Rice bacterial blight is a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ice and bacterial blight by detecting the changes of gene expression in rice infected with white leaf bligh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stably expressed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and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of subsequent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the leaves of rice inoculated with bacterial blight fungus PXO61 and PXO99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the samples wer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fection. The expression of 18 Sr RNA and GAPDH of six common ric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TUBQ5, EF1 伪, and GAPDH, were detected by qRT-PCR, and the stability of 6 common reference genes were analyzed by ge Norm Finder and Best Kee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six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after infection by two bacterial blight bacteria. The most stable genes expressed in rice leaves infected by PXO61 and PXO99 were EF1 伪 ACT and TUB,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further functional study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ponsive bacteria (PXO61 and PXO99).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海南省科学自然基金(20153071) 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Kyqd1518)共同资助
【分类号】:S435.11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首先向世界公布水稻基因图[J];中国稻米;2002年03期
2 江泽民;在国际水稻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稻米;2002年06期
3 ;我国科学家“解读”水稻基因[J];发明与革新;2002年06期
4 ;我国率先破译水稻基因 解决全球一半人吃饭问题[J];国土经济;2002年05期
5 ;水稻基因竟然比人的基因还多[J];科技广场;2002年05期
6 平;用中国水稻养活全世界[J];南方农村;2002年04期
7 道吉;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京召开[J];南京农专学报;2002年03期
8 ;我国科学家“鸟枪”搞定水稻基因[J];农家之友;2002年05期
9 ;水稻基因“精细图”让中国农业吃了“定心丸”[J];江西农业科技;2003年01期
10 ;我国启动破解杂交水稻基因功能密码工程[J];食品科学;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基洪;;水稻与菰属间性状转移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张国良;陈文军;戴其根;许轲;霍中洋;张洪程;;水稻耐1,,2,4-三氯苯胁迫基因型的筛选[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裴忠有;;水稻T—DNA插入群体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桂权;丁效华;曾瑞珍;张泽民;李文涛;陈兆贵;刘冠明;何风华;AkshayTulukdar;刘芳;席章营;黄朝锋;朱文银;易懋升;秦利军;施军琼;赵芳明;冯明姬;单泽林;陈岚;郭晓琴;JaiChandRana;;水稻功能基因组学材料平台的建立[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景余;孙海波;李艳萍;邹美智;;水稻遗传转化研究及应用进展[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姬生栋;秦广雍;耿飒;盛有名;薛华政;吴刘成;徐存拴;霍裕平;;离子束介导玉米基因组DNA的水稻后代遗传性状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阳生;朱英国;;水稻设计育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罗彦长;王守海;;分子标记辅助水稻抗病虫育种进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沈辉;王宗阳;;水稻OsEBP89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陈石燕;王宗阳;;T-DNA介导的promoter trap系统[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本破译3.2万个水稻基因[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田耕;水稻基因组图谱带来希望与困惑[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徐玲玲;杨焕明:评说水稻“基因大战”[N];科技日报;2001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水稻基因研究里程碑(科技大观)[N];人民日报;2002年
5 杨健、蒋建科;水稻基因“天书”被打开[N];人民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娄沂春 记者 马瑛瑛;浙大成功开发大容量水稻基因芯片[N];浙江日报;2001年
7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王景刚;水稻基因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将全面提升我国水稻国际竞争力[N];湖北日报;2006年
8 邓肯;永久保护世界水稻资源协议签订[N];科技日报;2007年
9 徐瑞哲;沪苏皖育出“软糯”水稻新品种[N];农民日报;2006年
10 刘新萍;高个水稻具有玉米特性[N];江苏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兆海;水稻类病变相关基因SPL29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慧;水稻精氨酸酶基因启动子表达模式及精氨酸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李万昌;2个水稻苗期失绿叶基因的图位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陈隽;水稻穗型与粒型调控基因FUWA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黄立钰;水稻抗旱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及候选基因OsDRAP1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6 刘小云;水稻H3K27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崔迪;粳稻抗逆性关联分析及云南农家保护水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历时变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崔彦茹;利用选择育种群体进行水稻高产、抗旱和耐盐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陈伟;水稻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周航;组配改良剂对土壤—水稻中重金属迁移累积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永涛;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emi-dominant Dwarf1)Si-dd1的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远森;基于通路分析法诠释水稻农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沈孝辉;施硅对水稻砷吸收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章潘;水稻过氧化物酶体型醛缩酶OsAld-Y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苏锋;砷和草甘膦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娜;水稻苗期耐盐性鉴定及相关QTL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7 王娇;水稻抗旱性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8 朱晓龙;湘中某工矿区土壤、水稻镉砷污染特征与迁移规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高晓庆;水稻稻瘟病抗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鹏程;水稻OsCBL5在植物耐盐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2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1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