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猪伪狂犬病毒Bartha-K61疫苗株和变异株主要免疫原性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5 14:27

  本文选题:猪伪狂犬病 + Bartha-K株 ; 参考:《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自2011年底以来,我国多个省份暴发了猪伪狂犬病,一些研究院所证实当前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疫苗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为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比较不同厂家猪伪狂犬病毒Bartha-K61疫苗株,以及与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在主要免疫原性蛋白之间的差异,选取了4个厂家的活疫苗Bartha-K61株,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测序,对Bartha-K61株gB、gC和gD这3种主要免疫原性基因以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变异株之间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Bartha-K61疫苗株与变异株gB蛋白序列中有23处特征性的差异,同源性为96.3%~96.9%;gC蛋白序列中有25处特征性的差异,同源性为92.7%~93.1%;gD蛋白序列中有10处特征性的差异,同源性为96.8%~97.3%;以gB、gC和gD氨基酸序列建立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artha-K61疫苗株与变异株分属两个不同进化分支。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2011, pig pseudorabies has occurred in many provinces of China. Some research institut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current epidemic strain of pseudorabies virus has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vaccine can not provide complete protection.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rtha-K61 vaccine strain of pig pseudorabies virus (PPRV)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and the prevalent variant strain of PPRV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level, four live vaccine strains Bartha-K61 were selected. The main immunogenicity genes of Bartha-K61 strain gBGC and GD and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by the second generation sequenc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3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in GB protein sequence between Bartha-K61 vaccine strain and mutant strain, the homology was 96.3% 96.9% gC protein sequence, and the homology was 92.7% 93.1% gd protein sequence, there were 10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sequence of GB protein of Bartha-K61 vaccine strain and mutant strain, the homology was 96.3%, 96.9% g C protein sequence and 92.7% 93.1% gd protein sequenc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evolutiona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gBGC and GD showed that Bartha-K61 vaccine strain and mutant strain belonged to two different evolutionary branches.
【作者单位】: 厦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54095)
【分类号】:S858.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泰冲;猪伪狂犬病毒对人的感染性问题(综述)[J];中国兽医杂志;1987年01期

2 姚卫东,田荣福,于国明;猪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04期

3 边传周,王惠杰,陈创;猪伪狂犬病毒河南株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4 付薇;胡晓静;朱伟;潘杰;龙剑明;王常伟;刘棋;;广西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状况调查报告[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8年06期

5 贺营;韩勇;;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03期

6 邓岳松;陈权军;;纳米元素硒对猪伪狂犬病毒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7 杨天宁;何月英;;抗猪伪狂犬病毒的中草药筛选的进展[J];湖南畜牧兽医;2010年03期

8 王大伟;李学伍;王丽;史西保;;猪伪狂犬病毒的增殖、纯化和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9 韩勇;;一例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05期

10 潘霄;刘明阳;李学伍;郭成留;邓瑞广;张改平;;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柴磊;刘树军;王世山;张新林;;一例猪伪狂犬病毒的实验室分离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术;郭瀛军;王开宇;朱维佳;孙树汉;;猪伪狂犬病毒B细胞表位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澜;朱万光;任明明;杨丽;王永明;李士成;;猪伪狂犬病毒BZ株的分离与鉴定[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4 宁召峰;刘文强;范伟兴;赵宏坤;;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E基因的序列结构分析[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小康;崔保安;赵丽;陈红英;魏战勇;;多重PCR检测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崔保安;杨明凡;王学斌;张素梅;徐端红;;自制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二联灭活苗对后备母猪免疫效果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冼琼珍;黄良宗;彭启明;王淑敏;顾万军;;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二联PCR诊断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郭广君;吕素芳;沈志强;管宇;肖跃强;曲光刚;张松林;魏凤;毕研丽;;山东省分离强毒株猪伪狂犬病毒SA株TK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凤;猪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多重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阳;福建省部分地市猪伪狂犬病毒gE血清调查及免疫效果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2 王凤求;猪伪狂犬病毒GDHD-1株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郁宏伟;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封琳;猪瘟病毒抗体的纯化及其对猪伪狂犬病毒的结合作用[D];暨南大学;2012年

5 张青占;变异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邱佳;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马俊;猪伪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病毒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1年

8 刘晓慧;猪伪狂犬病毒冀A株g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检测[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崇灵;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华俊清;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衣壳N蛋白[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2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22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