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盐度下中华绒螯蟹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本文选题:中华绒螯蟹 + 盐胁迫 ; 参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通过对中华绒螯蟹在4个盐度梯度(0、10、20、30)下的胁迫试验,观察了4个类别的10个相关基因,即4个能量代谢相关基因、3个生长相关基因、2个应激性相关基因和1个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个能量代谢相关基因(VATB、UBE、GAPDH)、1个应激性相关基因(GST)和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NAK)在不同盐度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Best Keeper、Norm Finder和Ge Norm 3个软件对各基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应激性相关基因(GST)和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NAK)对盐度变化的响应程度较高,表达不稳定;3个生长相关基因(S27、β-ACTIN、α-TUB)对盐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低,表达稳定,可以作为不同盐度处理下基因差异表达的内参基因.
[Abstract]:The stress test of Eriocheir sinensis (Eriocheir sinensis) was carried out under four salinity gradients (10%) and 10 related genes were observed. Four genes related to energy metabolism, three genes related to growth, two genes related to stress and one gene related to osmotic pressure regulation were expr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three energy metabolism-related genes (VATB UBEB GAPDHN, one stress-related gene (GST) and osmotic pressure regulation related gene (nak) among different salinity (P 0.05),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other genes (P 0.05). The stability of each gene was analyzed by Best Keeperger Norm Finder and GE Norm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ess related gene (GST) and osmotic pressure regulation related gene (nak) were highly responsive to salinity changes. The three growth related genes, S27, 尾 -ACTIN, 伪 -TUB, had low response to salinity change and stable expression, and could be used as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treatments.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上海市科委崇明科技专项项目(13391912102) 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13DZ2251800)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仁宇,魏育红,朱越雄,曹广力,贡成良;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J];内陆水产;2000年07期
2 钱名全;中华绒螯蟹[J];湖南农业;2004年01期
3 陈昌福,张松柏;绿氧灵对中华绒螯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J];渔业致富指南;2004年14期
4 马贵华;钟青;刘六英;陈道印;曹义虎;;中华绒螯蟹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内陆水产;2006年11期
5 ;江苏省培育出首个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J];北京农业;2012年34期
6 柏爱旭;郭雪骊;任秀芳;张萍;周鑫;;氯化钙对中华绒螯蟹卵巢组织中5种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7 杨健;邱楚雯;苏彦平;刘洪波;;不同水域条件下中华绒螯蟹的形态和元素分布[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8 王丹,于伟君,石俊艳,刘中,姚福相,宣明春,刘义新,王晓光;辽河下游水域污染及其对中华绒螯蟹资源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周鑫;中华绒螯蟹人繁技术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一)[J];科学养鱼;1999年05期
10 杨先乐;中华绒螯蟹疾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彪;赵云龙;杨健;;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海迪;杨先乐;胡鲲;王翔凌;钱云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主要组织中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方法的建立[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3 孟庆国;顾伟;王文;;中华绒螯蟹螺原体抗原相关蛋白筛选[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堵南山;;中华绒螯蟹的受精[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顾景龄;张云贵;刘祥云;杜育哲;;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数学模型的初探[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邱高峰;刘萍;房君江;冯海洋;;成熟促进因子在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中的作用[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洁;陈立侨;周忠良;唐思贤;;中华绒螯蟹同工酶发育遗传学研究 Ⅰ.长江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特异性分析[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艾春香;陈立侨;高露姣;温小波;;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血清及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磷酸酶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王群;赵云龙;马强;丁银娣;陈立侨;;微量元素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生殖的影响[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成永旭;南天佐;吴旭干;;中华绒螯蟹第一、第二次产卵的生殖性状和苗种质量的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淳宣;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通过验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2 通讯员 周璐 王一森;艾比湖中华绒螯蟹养殖有了地方标准[N];博尔塔拉报;2010年
3 许本宏邋林鸣;中华绒螯蟹特色哪里来[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赵文;东台打造中华绒螯蟹原生态品牌[N];江苏科技报;2009年
5 于志;江苏高淳建设全国中华绒螯蟹“种子库”[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6 记者 古丽娜;布尔津绒螯蟹上首都餐桌[N];阿勒泰日报;2010年
7 姜奕轲;东海所回收人工放流中华绒螯蟹[N];中国渔业报;2011年
8 通讯员 吴高翔 刘洪春;怀远重振中华螯蟹品牌[N];安徽日报;2006年
9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徐在宽;高效水产品种推荐——中华绒螯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10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中华绒螯蟹育苗生产标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孙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吞噬功能与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蒋惠;中华绒螯蟹的基因表达谱及生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晶晶;中华绒螯蟹免疫致敏现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4 邱仁杰;脂肪酸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免疫及耐低氧能力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穆淑梅;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毒性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李义;中华绒螯蟹新型免疫调节剂及其酚氧化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吴江立;中华绒螯蟹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变化特征[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莹;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免疫相关因子功能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朱泽远;中华绒螯蟹微卫星DNA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母昌考;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Peroxiredoxin 6和Thioredoxin 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盼盼;太湖养殖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2 钱陪陪;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巢发育中的表达特征[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敏;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殖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吴韬;不同水溶性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Erocheirsinensis)生长、消化生理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侍苗苗;纳米硒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陈小兵;中华绒螯蟹肠道核心菌群初探[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高先楚;脂质对中华绒螯蟹性腺香气的作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8 杜洁;基于机器嗅觉的中华绒螯蟹新鲜度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石婧;配合饲料和野杂鱼育肥对中华绒螯蟹风味品质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10 慈元吉;中华绒螯蟹性早熟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6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4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