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文昌鱼TAB1基因的克
本文选题:白氏文昌鱼 + TAB1基因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可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TGF-β激活激酶-1(TAK1),也称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7(MAP3K7),最初是作为MAPK家族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被发现的。TAK1通过介导激活核因子κB (NF-κB)、c-Jun氮末端激酶(JNK)和p38通路来应对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和toll样受体的刺激。TAB1(也就是TAK1结合蛋白)是蛋白激酶TAK1的一个调节亚基,并且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TAK1氮末端从而直接诱导TAK1激酶活性。文昌鱼在进化过程中作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物种,位于脊索动物的底端,是研究脊椎动物免疫进化的重要材料。为了进一步的研究TAB1基因的功能和进化,本论文首次克隆了白氏文昌鱼的TAB1基因,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且采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了白氏文昌鱼TAB1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AB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白氏文昌鱼TAB1基因全长序列。TABl基因全长为2281bp,其中ORF序列长度为1659bp,可编码533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长度为89bp,3’非翻译区长度为533bp。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PET32a-TAB1表达载体,通过原核表达实验,IPTG低温诱导6h后成功表达出大小为62KDa的特异性蛋白,进一步利用Anti-His tag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初步验证该特异蛋白就是重组表达的TAB1蛋白。(2)白氏文昌鱼TAB1基因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文昌鱼TAB1蛋白序列与其它物种之间相似性高;文昌鱼TAB1基因组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文昌鱼TAB1基因序列含有一个特异的PP2Cc结构域;与另外20个物种的TAB1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白氏文昌鱼TAB1位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且白氏文昌鱼TAB1基因属于TAB1基因家族。(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文昌鱼TAB1基因在鳃、肝盲囊、肠、肌肉、脊索和性腺等6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情况,结果表明文昌鱼TAB1基因在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且TAB1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盲囊、肌肉和脊索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鳃和肠中的表达量最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AB1基因在LPS刺激后不同时间点(2h,4h,6h,8h,10h,12h,24h和48h)的表达量情况。结果表明文昌鱼TAB1基因在6h时的相对表达量出现差异(P0.05)。本论文首次在白氏文昌鱼中克隆研究TAB1基因,为文昌鱼的先天免疫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并为TAB1基因家族的进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Abstract]: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s) is a serine / threonine kinase family. TGF- 尾 activated kinase 1 (TAK1), also known a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7 (MAP3K7), was first found as a serine / threonine kinase in the MAPK family by mediating the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魏 B (NF- 魏 B) c-Jun nitrogen terminal. Terminal kinase (JNK) and p38 pathway respond to the stimulation of interleukin-1 (IL-1), tumor necrosis factor- 伪 (TNF- 伪) and toll like receptor. TAB1 (TAK1-binding protein) is a regulatory subunit of protein kinase TAK1. Furthermore, TAK1 kinase activity can be induced directly by acting specifically on the end of TAK1 nitrogen. Amphioxus, as a transitional species between invertebrates and vertebrates,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vertebrates and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immune evolution of vertebrates.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TAB1 gene, the TAB1 gene of amphioxus was clon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sequence of TAB1 gene was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The TAB1 protein of amphioxus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by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AB1 gene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total length of TAB1 gene was 2281bp.TABl gene was cloned by RT-PCR and RACE-PCR. The length of ORF sequence was 1659bpand the length of 533 amino acid 5'untranslated region was 89bpn3'untranslated region 533bp. The expression vector PET32a-TAB1 was constructed by DNA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The specific protein of 62 KDa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after 6h induction by IPTG. The specific protein was confirmed to be a recombinant TAB1 protein by using anti-His tag antibody. (2)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TAB1 gene in amphioxu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of TAB1 protein in amphioxu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species. The TAB1 genome of amphioxus consists of 8 exons and 7 introns; the TAB1 gene sequence of amphioxus contains a specific PP2Cc domain;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is constructed with TAB1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20 other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B1 was located between invertebrate and vertebrate, and TAB1 gene belonged to TAB1 gene family. (3) the TAB1 gene in Gill, liver blind sac, intestine and muscle of amphioxu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B1 gene of amphioxus was expressed in all tissues, and TAB1 gene was the highest in gonad, and higher in hepatic blind sac, muscle and chordal cord. The lowest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he Gill and intestine. The expression of TAB1 gen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LPS stimulation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AB1 gene in amphioxus was different at 6 h (P0.05). In this paper, the TAB1 gene was cloned and studied in amphioxus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provided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nate immunity of amphioxus and meaningful inform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AB1 gene famil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锦荣;基因克隆[J];微生物学免疫学译刊;1985年02期
2 陈启军,李德昌;基因克隆的几种常用方法[J];中国兽医学报;1999年01期
3 涂友斌,王纪;图位基因克隆[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4 ;中国克隆出解毒酶基因[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年03期
5 ;“九五”期间我国人类遗传性疾病基因克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中国科技奖励;2001年04期
6 周莎莎;;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7 王桂花;孙霞;王致远;赵德明;;小鼠脑14-3-3ζ蛋白的基因克隆及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4期
8 戴顺志;;1983年基因工程回顾[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4年06期
9 董龙英;凌俊;;高等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结构及其基因表达的调节[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06期
10 颜真,韩苇,李芳梅,赵宁,,张英起;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美;;论基因伦理的存在之基[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张宪省;宿红艳;李全梓;李兴国;白书农;陆文梁;;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HOM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宿红艳;李全梓;李兴国;白书农;陆文j;张宪省;;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HOM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魏力;方加玮;周俊初;李友国;;一株海洋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相关功能基因克隆[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怡;印莉萍;;OsArh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王盛;钟伏弟;张永江;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海藻孔石莼中一种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和基因克隆[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上隆;;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及其基因工程[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8 毕延震;郑新民;乔宪凤;刘西梅;周荆荣;华文君;李莉;肖红卫;张立苹;华再东;魏庆信;;一种无缝基因克隆方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安娜;徐荣艳;申晨;郭晓红;李多川;;嗜热毛壳菌热稳定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分子改造[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岳文;王冬梅;袁红丰;裴雪涛;;干细胞分化调控新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敏华;成功克隆2.1万个功能基因[N];解放日报;2004年
2 张学全;克隆人类全长功能基因获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王新佳;基因:改变人类命运的新技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张汝金;发现37条人类新基因[N];解放军报;2003年
5 记者 谢军;SARS病毒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等取得最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申音 记者 王旗;基因不是.com[N];中国经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周立文 本报通讯员 丁学国;中国基因三个人物与一个事业[N];光明日报;2000年
8 记者 张学全;克隆人类全长功能基因获得重大进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张武 本报记者 徐兰山;打造基因“王国”[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吕媛;基因控制家蚕生男不生女[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桂雄;油桐种子转录组解析及油脂合成重要基因克隆[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熊华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相关新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D];汕头大学;2002年
3 张高华;獐茅离子转运蛋白基因AlNHX1与AlHAK1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学仁;担子菌毛头鬼伞的TMV抗性蛋白y3基因的分离、鉴定和表达[D];西北大学;2010年
5 吕鸿雁;枯草芽孢杆菌中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苏伟;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7 温建国;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及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鉴定[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梅章;人类新基因的分离和鉴定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生书晶;何首乌芪合酶基因(FmSTS)的克隆、鉴定及转化拟南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文;人成骨蛋白-1成熟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5’端修饰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峰;拟南芥SDL基因的分离与功能互补验证[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晓兵;白芥CBL基因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3 姜文静;刚地弓形虫RH株ROP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宋彬彬;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β-actin基因克隆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晶莹;欧洲葡萄芪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进化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席海秀;小麦TaNCED3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蕊;刺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在自溶中的变化规律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8 钱小莉;Bt肠毒素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安全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林志聪;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10 王琳琳;盐胁迫下甜菜M14品系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54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5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