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脂多糖加重α-synuclein基因突变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14:14

  本文选题:帕金森氏病 + 脂多糖 ; 参考:《药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遗传和炎症等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多种可模拟PD发病的动物模型,α-synuclein(A53T)转基因小鼠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小鼠分别从基因突变和炎症角度模拟PD的病理改变,但这些模型仅模拟PD发病的单一因素,且出现病理改变的时间较长。本实验采用LPS注射α-synuclein转基因小鼠建立炎症和遗传因素双重打击的PD模型。结果显示LPS联合α-synuclein转基因刺激可明显引起小鼠运动协调能力和多巴胺神经元功能障碍,以上行为学和病理改变均较二者单独刺激明显加重,表现出协同效应。机制研究发现LPS联合α-synuclein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LPS和α-synuclein双重打击可导致小鼠脑中与炎症和凋亡相关蛋白CD99抗原样蛋白2(CD99L2)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7A相关蛋白(COX7RP)的表达明显提高,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以上研究表明在基因突变基础上引入炎症刺激可建立更理想的PD动物模型。
[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caused by heredity and inflammation. There are many animal models that can simulate the pathogenesis of PD. 伪 -synuclein (A53T) transgenic mic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LPS) mice a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to simulat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 mutation and inflammation respectively, but these models only mimic the single factor of P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ccurred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study, LPS injection of 伪 -synuclein transgenic mice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PD model with both inflammatory and genetic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PS combined with 伪 -synuclein transgenic stimul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duce motor coordination and dopamine neuron dysfunction in mice, and the behavior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severe than those of the two stimuli alone, showing synergistic effect. It was found that LPS combined with 伪 -synuclein could induce obvious neuritis and neuronal apoptosis. Differential proteomics studies showed that LPS and 伪 -synuclei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CD99 antigen-like protein 2 (CD99L2) and cytochrome C oxidase 7A-associated protein (COX7RP) in mouse brain. These two protei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e mutation can establish a more ideal animal model of PD.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3009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16-I2M-3-011)
【分类号】:R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海燕;10例帕金森氏病伴焦虑抑郁临床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2 ;四川治疗帕金森氏病达到国际水平[J];医学信息;2000年03期

3 钟静玫,丁里,武绍远,张金章;帕金森氏病合并进行性脊肌萎缩症1例报道[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2期

4 黄蕴娴;杀虫剂可能导致帕金森氏病[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年01期

5 李留芝;帕金森氏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2年02期

6 张杰,韩卓俊;西藏地区帕金森氏病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的治疗与护理[J];西藏科技;2003年12期

7 姬松波;;帕金森氏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2期

8 刘长仁;林桂花;郭庆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帕金森氏病个案报道[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5期

9 潘锡榜;;环境毒素与帕金森氏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8年05期

10 许继平;李大年;;帕金森氏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晓苏;陈伶;;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张留莎;陈佐明;;帕金森氏病与抑郁[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伟祥;靳瑞领;刘景隆;李春华;董子祺;;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病个例报导[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蒋家启;陈庆良;;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5 杨虹;赵艺蕾;许顺良;郑旭宁;臧玉峰;王珏;;早期帕金森氏病静息状态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的改变[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维;于小平;毛俊;刘晟;;实验性帕金森氏病的影像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杨春;谷玲;张延军;;血浆β-内啡肽定量检测对帕金森氏病临床诊治的价值[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Peter Chung;;灵芝孢子对帕金森氏病的保护作用[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张蕊;苑玉和;陈乃宏;;帕金森氏病药效学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10 康君芳;张宝荣;尹厚民;冯蔚;;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华斌;遗传性帕金森氏病研究有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06年

2 冯 凯;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取得新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副主任医师 王素丹;帕金森氏病早期易误诊[N];保健时报;2004年

4 特约记者 程守勤;帕金森氏病治疗莫失良机[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王文斗;西药让帕金森氏病老人更痛苦[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董笑非;美国37款帕金森氏病药物在研[N];中国医药报;2014年

7 龙钢医院 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 沈敏海 兰长征妹;帕金森氏病治疗的几种新型药物[N];闽西日报;2009年

8 多乐;神经内科医生赞成多巴胺激动剂作为帕金森氏病的首选治疗药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医学硕士 顾卫红;出现震颤就是帕金森氏病吗[N];中国老年报;2005年

10 蒋志君;人老为什么手发抖[N];中国石油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红;脐带血多能干细胞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潜能[D];山东大学;2012年

2 于芙蓉;帕金森氏病病变的机理研究与分子伴侣的保护作用癫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马开利;α-synuclein核输入机制及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耀祖;氯胺酮对构建6-OHDA诱导的帕金森氏病大鼠模型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康君芳;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卢海燕;BDNF基因RNA干扰在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田伟;百草枯诱导C57小鼠帕金森氏病的保护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红华;帕金森氏震颤的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叶民;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7 王艳;醌氧化还原酶NQO1对多巴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帕金森氏病防治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2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82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