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CYP76AH1转基因毛状根的建立及其蛋白的分离
本文选题:蛋白质复合物 + 次生代谢物 ; 参考:《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20期
【摘要】:蛋白质复合物参与植物多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分离对阐明植物次生代谢及提高体外催化效率至关重要。该研究构建了过表达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CYP76AH1的转基因毛状根株系,通过Western杂交筛选得到高表达CYP76AH1蛋白的丹参转基因毛状根,并以此作为后续提取丹参酮合成途径中蛋白质复合物的组培材料。通过优化蛋白提取缓冲液中的去污剂种类和浓度,筛选出含0.5%Triton X-100的缓冲液为最佳提取缓冲液,并分离得到相对大量的可溶性CYP76AH1蛋白质。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分离纯化与CYP76AH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度解析丹参酮合成代谢通路提供思路。
[Abstract]:Protein complexes are 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of many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s. The separ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secondary metabolism of plants and improve their catalytic efficiency in vitro. In this study, transgenic hairy root lines expressing the key enzyme CYP76AH1 of tanshinone biosynthesis pathway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transgenic hairy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CYP76AH1 protein were obtained by Western blot. It was used as a tissue culture material for the subsequent extrac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from tanshinone synthesis pathway. By optimizing th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f detergent in protein extraction buffer, the buffer containing 0.5 Triton X-100 wa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buffer, and a relatively large amount of soluble CYP76AH1 protein was isolated.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interacting with CYP76AH1, and provided a way for deep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c pathway of tanshinone biosynthesis.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Z2016026)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分类号】:S56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才军,刘永春;通过培养毛状根生产药物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黄素梅;石丸^y二;;乌桕毛状根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22期
3 C,向德军,丁家宜,刘涤;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化学成分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年01期
4 郑明智,郭志刚,刘瑞芝;栝楼毛状根生长及营养消耗动力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5 王莉,于荣敏,张辉,朱江,程克棣;何首乌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培养[J];药物生物技术;2002年02期
6 刘峻,丁家宜,周倩耘;人参毛状根培养过程中对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年04期
7 于树宏,赵丽丽,王伟,张嫡群;影响虎杖毛状根高频诱导的因素探讨[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9期
8 刘士平;沙爱华;薛艳红;李金泉;宋志红;;三裂叶葛毛状根的诱导及葛根素的产生[J];湖北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9 苗晓燕;于树宏;沈银柱;黄占景;;利用基因转化提高虎杖毛状根中活性成分的含量[J];药学学报;2007年09期
10 齐香君;郭乐康;陈秀清;;黄芩毛状根的生长与产物代谢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虎杖毛状根的诱导、优化培养及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郝瑞文;贾敬芬;林雪;郝建国;;怀牛膝毛状根转化系的建立及其齐墩果酸含量的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傅承新;姜维梅;王沛;王晓韵;陈绍媛;;八角莲毛状根的诱导及其鬼臼毒素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峻;丁家宜;周倩耘;何林;;真菌诱导子对人参毛状根皂苷生物合成和生长的影响[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胡之璧;刘涤;宋纯清;;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开发是药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郝瑞文;贾敬芬;郝建国;;发根农杆菌介导牛膝遗传转化及转化体的齐墩果酸含量测定[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肖雄健;范文毅;杨敬平;朱凌;杨永华;;甘草细胞次生物形成和调控的初步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明;通过大豆毛状根体系快速验证GmNAC08、GmNAC06和GmNAC15的基因功能[D];石河子大学;2017年
2 徐洪伟;发根农杆菌诱导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及抗旱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春丽;丹参中次生物质积累与可溶性糖代谢及激素关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铂;丹参近缘种成分差异及毛状根中丹参酮积累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娣;木豆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相关生理生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罗婉娇;甘草转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与IFS基因功能验证[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丽;龙葵毛状根诱导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4 王礼强;甘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转HMGR、SQS1、β-AS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刘静;紫草LeEIL-1基因过表达毛状根的诱导及对紫草宁合成的调控效应[D];南京大学;2014年
6 韩昱姝;金铁锁毛状根的扩大培养及其植株再生技术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琨儒;夏枯草迷迭香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毛状根体系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刘佳;诱导子对颠茄毛状根生长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机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董瑜;不同因子对白英毛状根生长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10 陈宇;白英毛状根培养与薯蓣皂苷元的获得[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91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9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