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4个栽培密度对6个马铃薯基因型微型薯繁育种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8 14:19

  本文选题:马铃薯 + 密度 ; 参考:《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6个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6个不同用途基因型马铃薯(副处理)两因素裂区设计,通过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基因型对产量、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中薯个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大小薯个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Duncan多重比较)。密度和不同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互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大中小薯个数增加,但薯块平均重量在降低。【结论】为了获得数量多的小整薯个数不同的品种有最适宜的密度。不同密度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块茎大小分布呈规律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马铃薯大中小薯块茎个数和总薯个数。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n yield and number of large and medium potato in 6 genotypes. [method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our different densities (main treatment) and six genotypes of potato (para-treatment)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split zon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ANOVA and fitted linearly. Multiple comparative significance te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n the yield, the number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tubers reached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n the number of middle and small tubers reached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large and small tubers was significant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density and different genotyp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the number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tubers increased, but the average weight of tubers decreased. [conclusion] in order to obtain a large number of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small whole tubers, there is the most suitable density. According to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iffe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potato tuber, the number of tuber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ubers can be well predicted.
【作者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
【基金】:云南省“十三·五”科技攻关(2013BB005)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CARS-10-P07)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4HB060)
【分类号】:S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宇;秋种马铃薯效益高[J];河南农业;2000年07期

2 栾运芳;西藏发展马铃薯问题研究[J];西藏科技;2000年05期

3 滕修有;;提高马铃薯产量新法[J];农家科技;2000年03期

4 洪殿玉,李广忠,于金昌;“讷河模式”在指导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马铃薯;2001年02期

5 徐江,李玉清,秦军;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马铃薯生产[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6 侯利霞,铁双贵,丁勇,张天才;如何生产脱毒微型马铃薯[J];农村百事通;2001年17期

7 田种存;高效多功能复合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种业;2002年11期

8 季相金,安景文,王祥珍,解占军,刘煜东,于立宏;育苗专用土壤调制剂在马铃薯上的初步应用效果[J];杂粮作物;2002年03期

9 孔令郁;马铃薯合作88号肥料与密度丰产栽培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2年04期

10 张丽华;哈密地区马铃薯资源开发前景探讨[J];新疆农机化;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雅玲;李继承;刘明月;;湖南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探析[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2 邱北玲;毛国伟;;关于加快发展呼伦贝尔马铃薯生产优势的新型模式的探讨[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樊民夫;李久昌;王淑仔;;论山西省马铃薯资源的开发利用[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4 朱锡义;杨文光;;开发21世纪健康食品—马铃薯[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5 张勇飞;王兴原;谢庆华;龙维彪;;制约滇西北马铃薯生产主要因素的调查[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远学;田恒林;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陈家吉;;恩施州新型通风储藏库储藏的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7 郭志乾;吴林科;;微集流集雨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8 刘宏胜;;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措施[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9 程群;田恒林;沈艳芬;朱云芬;张远学;高剑华;;不同叶面肥用量对马铃薯影响效果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10 杨国苍;董学敏;廖召发;杨买全;刘成林;;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光辉 本报记者 晏华超;马铃薯的成长空间在哪?[N];六盘水日报;2010年

2 刘阜民 杨旭 宁利勇;围场马铃薯是如何壮大的[N];承德日报;2012年

3 记者 王海滨;山西科技援疆攻克难题 马铃薯产量增长10倍[N];科技日报;2013年

4 盈江县农业局土肥站 刘克冠;冬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9年

5 盈江县农业局土肥站 刘克冠;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9年

6 ;马铃薯平衡施肥[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7 ;马铃薯优质高产,科学用肥是关键[N];农资导报;2009年

8 王永春;峨边 助农种植脱毒马铃薯[N];乐山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徐志波;围场农户种的马铃薯产量咋这么高[N];河北科技报;2010年

10 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 李云海;马铃薯冬早种植注意事项[N];云南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婷;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水氮对其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2 石建斌;马铃薯赤霉素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GA2ox1、GA20ox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青海大学;2016年

3 王春玲;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张自强;马铃薯杂交种优质高产抗黑痣病株系选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聂利珍;应用拟南芥CDPK1基因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星;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技术初探[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谭雪莲;轮作模式下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素军;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及复水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9 姜超;彩色马铃薯优良新品系培育及花青素组分的HPLC-MS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焦峰;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杏春;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海超;马铃薯在摆动分离筛上的动力学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朝友;利川市马铃薯生产的技术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4 葛茜;汉中丘陵山区马铃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建国;施肥对旱作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6 刘腾飞;SbSnRK1对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调控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牛红霞;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和土壤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8 杨庆飞;马铃薯/玉米套作品种配置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赵里红;套作马铃薯密度和施氮量的生理效应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赵胜利;施氮对玉米//马铃薯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7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07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