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IbFBA5基因的时空表达及与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关系
本文选题:甘薯 + 果糖- ; 参考:《植物生理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是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及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分析研究 IbFBA5基因在甘薯不同组织及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及与叶片和贮藏根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IbFBA5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甘薯‘徐781’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地下部(牛蒡根、储藏根和纤维根),叶柄、茎和花中表达量较低;甘薯储藏根初始膨大期至膨大盛期, IbFBA5在‘徐薯18’叶片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在‘徐781’中的表达量;而在储藏根初始膨大期和膨大盛期,该基因在‘徐781’储藏根中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徐薯18’中的表达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析表明,甘薯初始膨大期至膨大中期,叶片和储藏根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极显著提高,储藏根中淀粉含量也极显著提高,然而储藏根中的蔗糖含量及叶片中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甘薯叶片和储藏根中 IbFBA5的表达模式分别与不同时期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变化和储藏根中果糖及葡萄糖的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Abstract]:Fructose 6 diphosphate aldolase (FBA) is a key enzyme in glycolysis, glycosylation,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and photosynthesis. In this stud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IbFBA5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growth stages of sweet potat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bFBA5 gene expression and carbohydrate accumulation in leaves and storage ro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bFBA5 had tissue expression specificity, which was the highest in sweet potato 'xu781' leaves, followed by underground (burdock root, storage root and fibrous root), lower in petiole, stem and flower. The expression of IbFBA5 in the leaves of 'Xushu 1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Xu781'from the initial expansion stage of storage root to the peak stage of the storage root, bu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bFBA5 in the leaves of 'Xushu 1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Xu781'leaf, but in the initial expansion stage and the blooming stage of the stored root, The expression of this gene in the stored roots of 'Xu78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Xushu 18'. The analysis of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conten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fructose and glucose in leaves and storage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the initial expansion stage to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expansion, and the starch content in the stored root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wever, the content of sucrose in storage roots and starch content in leav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bFBA5 in sweet potato leaves and storage roo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s of starch content in leaves and fructose and glucose contents in storage roots.
【作者单位】: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1,甘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204)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5313)~~
【分类号】:S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新祥,王庆南,赵荷娟;江苏省甘薯育种进展和展望[J];南京农专学报;2000年03期
2 余华,黄敬浩,蔡南通;特用甘薯的开发与产业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卢新建,许朝辉,吕美琴,何文中;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4 陈越;陕西甘薯育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12期
5 郑小江,李求文;恩施州选育并经审(认)定的甘薯品种[J];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6 辛国胜,王建玲,韩俊杰;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J];北京农业;2004年01期
7 支勇平;彩色甘薯在陕西问世[J];农村百事通;2004年07期
8 ;彩色甘薯市场前景广阔[J];西北园艺;2004年03期
9 陈越;关于彩色甘薯[J];中国蔬菜;2004年01期
10 蒋梅巧,张尚法,孔向军;特色甘薯应用简介[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龙;高正良;;甘薯的新用途及在我国发展前景[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赵波;张青;张晓宇;谢皓;陈学珍;;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赵玖华;尚佑芬;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甘薯无毒苗的培育、检测及应用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4 崔广琴;杨中萃;林祖军;刘学庆;王建玲;辛国胜;孙纪霞;;甘薯太空诱变育种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李玉銮;;不同复混肥在甘薯上的肥效比较[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庆昌;翟红;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峰;毕瑞明;陈永文;林忠平;王小佳;;转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甘薯植株的获得及性状表现[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9 刘庆昌;翟红;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小丁;谢一芝;尹晴红;;甘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A];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 郭恩才 韩继成 章德明;怎样选脱毒的甘薯品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2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张松树;甘薯专用品种介绍[N];河北科技报;2006年
3 程洪花;甘薯栽后巧管护[N];河南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黄橙;转基因甘薯:在更大的空间中“收获”能源[N];科技日报;2009年
5 ;春甘薯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N];山西科技报;2010年
6 安平县农牧局 王贵霞;甘薯要高产 把握这几点[N];河北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马永刚;30余种优质甘薯在威海试种[N];中国食品报;2010年
8 记者 高传立;共商甘薯产业发展大计[N];徐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高传立;徐州甘薯在沙漠地区种植成功[N];徐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田力;甘薯增产不是梦[N];黄石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晋雅;紫心甘薯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唐忠厚;低钾胁迫对甘薯若干生理特征和块根淀粉特性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梁婧婧;甘薯水溶性糖蛋白的提取纯化及降血脂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孙敏杰;甘薯蛋白的营养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柳哲胜;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程瑞锋;水培甘薯连续生产系统构建及根系功能分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蒋盛军;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再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陈观水;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陆国权;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张超凡;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家磊;基于甘薯徐781和徐薯18转录组测序的SNP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寇旭超;甘薯育苗技术与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孔昆;Bt cry3Aα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甘薯茎段遗传转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4 卢鑫;新湖农场滴灌条件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5 陈晓丽;过表达IbOr和IbMYB基因甘薯增强抗逆性的生理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司成成;甘薯不同品种块根萌芽性差异及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江燕;氮钾互作对甘薯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韩俊杰;烟薯22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任国博;钾肥运筹对甘薯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曹月阳;不同品种甘著钾素吸收积累特征及钾效率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6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1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