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群中低氧适应相关基因EP300的变异模式及其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遗传贡献
[Abstract]: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one of the most extreme environments inhabited by human beings. The Tibetan people have shown good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adaptation to the plateau's unique hypoxic habitat through long-term Darwinian evolutionary selection. Adaptation to hypoxia in Tibetan populations is a dynamic polygenic process. In this study, EP300 (108.93k) genes of 80 unrelated Tibetan individuals were sequenced, and SNP loci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allele frequency and haplotype neutral selection signal detection, functional prediction and genetic assoc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alleles in a group of mutation loci between Tibetan and low altitude population (Han, European and African). The EP300 gene was identified by SNP with thousands of human genomes as reference. After quality control, 185 SNP loci were obtained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neutral test based on allelic frequency and haplotype showed that 34 SNP loci had higher FST than the whole genome average divergence value (0.03) XPEH2, indicating that EP300 was selected by Darwin. The CADD databas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function of 149 sites based on GERP sequence conserved,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region, shearing motif, histone methylation / tri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site and DNA enzyme I hypersensitive shear site. It was found that except for 2 nonsynonymous mutations, 14 SNP loci were highly conserved (GREP 5.0), and many other sites were related to H3K4Me1/H3K4Me3 modific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odification of histone, chromosome remodeling and promoter activity. We used blood eQTL database to analyze the SNP locus of EP300 gene. Three of the six TagSNP loci (rs2076578rs5758251 and rs2143694) showed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expression of EP300, and the (P v values were 1.64 脳 10-54 and 3.26 脳 10-54,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EP300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adaptation to hypoxia in Tibetan population. The results of genetic 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P300 was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nitric oxide (NO) in Tibetan blood, suggesting that EP300 might help Tibetan people adapt to hypoxia environment by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no.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天正;低氧对培养不同内径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2 ;应激适应比低氧适应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动物对亚致命性低氧的抵抗[J];高原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3 赵诚民;低氧仪及其研制开发的意义[J];体育科学;2000年02期
4 吕国蔚;低氧反应通路[J];生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5 于天正,马传桃;低氧对培养的不同内径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6 吕国蔚;低氧耐受动物细胞的耐低氧策略[J];高原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7 钱频,王关嵩,蒙伟宗,关崧,陈维中;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陈宝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01期
9 周兆年;低氧与健康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3年05期
10 陈伟,陈家佩,葛世丽,从玉文,付小兵;低氧对大鼠肝肾组织内红细胞生成素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岭;文赛兰;井然;宋智;李岑;向阳;;间歇性低氧对小鼠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陈学群;杜继曾;;低氧脑-内分泌网络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3 郭世荣;李式军;李娟;解卫华;;根际低氧逆境的危害和蔬菜作物的耐低氧性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景孝堂;范文红;吴燕;杨应忠;范明;;神经发育中低氧相关新基因的筛选[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杜继曾;陈学群;张颖沙;刘健翔;许宁一;张家兴;;低氧下生长发育抑制与认知功能促进的调节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单淑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低氧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马子敏;范明;;低氧损伤与离子通道[A];2003’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转导专题研讨会专辑[C];2003年
8 李海生;陈金武;朱玲玲;赵彤;赵惠卿;马兰;丁爱石;范明;;不同程度持续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彭兆云;孙学军;练庆林;蒋春雷;;高压氧预处理提高小鼠耐低氧能力的实验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洪欣;尹昭云;谢印芝;吕永达;;低氧时肺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其在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周仲全;窒息的海洋[N];辽宁日报;2008年
2 ;低氧健身好处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雪飞;间歇性低氧对学习记忆有利[N];健康报;2004年
4 李庆;健身新概念:低氧运动[N];工人日报;2000年
5 记者 马芳;地下鼠低氧生存源自基因突变[N];南方日报;2014年
6 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中心教授 胡扬;低氧运动也很棒[N];健康报;2010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睡几天“低氧屋”也能减肥?[N];健康时报;2008年
8 记者 严存义 周丹波;高原低氧关注健康[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涎腺腺样囊性癌中低氧与自噬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纪志鹏;低氧预处理诱导的HIF-1α可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糖代谢并保护线粒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叶巧;Tat-NGB低氧神经保护作用机理研究及低氧相关模型探索与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张森;低氧右心室在压力/容量超负荷条件下的适应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周洋;miR-199a-5p在慢性缺氧心肌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许晓玲;抑制CapG基因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游咏;低氧状态下肌红蛋白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D];南华大学;2016年
8 张培;低氧调控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及核转位的分子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童大力;HIF/PHF8/AR轴在去势抵抗前列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10 谢惠春;三种小型哺乳动物低氧适应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姗姗;低氧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的修复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严卫亚;低氧预处理MSCs通过Pim-1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慧娟;低氧对团头鲂生理生化指标及低氧应答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鑫杰;低氧对团头鲂细胞凋亡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寇蓬;Twist在低氧微环境中宫颈癌顺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锦松;金丝桃苷对低氧时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抗氧化应激损伤机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7 郭佳;宫内生理性低氧微环境对哺乳动物胚胎早期肾脏发育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8 张振中;低氧处理对不同年龄段C57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张建明;低氧下cyclinB1表达与肝癌细胞对Hsp90抑制剂17-DMAG耐药性的关系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吴国瑞;低氧微环境对脑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86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8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