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ScF-box基因cDNA全长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Dipterygium lactone is a new hormone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plant branching (tillering). The MAX2/RMS4/D3 ge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order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the gene in the performance of sugarcane tillering traits, it is important to use RT-PCR in this study. The full length of the ScF-box gene was cloned by RACE and its sequence and coding protein were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Results] The full length of the ScF-box gene was 2642 BP (KR870233),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2103 BP (ORF, 113-2215 bp), encoding 700 amino acids. Sexual nonsecretory proteins, mainly involved in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and central mediated metabolism, are subcellular localized in the cytoplasm with 22 phosphorylation sites, 4 NES signaling sites and 1 NLS signaling site. There is no signal peptide.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protein is mainly alpha helix and irregular curl. Conserved domain and terti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indicate that the protei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helix and irregular curl. [Conclusion] It is speculated that ScF-box may play a role as a specific recognition component in sugarcane tillering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egulated by monocotyledons such as sorghum and maize.
【作者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59,31660421)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4HB038)
【分类号】:S56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浚蔗二号甘蔗[J];技术与市场;2001年12期
2 ;广西柳城推广甘蔗良种良法种植效益骤增[J];中国糖料;2001年01期
3 ;崇左调整甘蔗品种农民喜增收[J];中国糖料;2001年02期
4 王水琦,王子琳,潘世明,曾东火,李海明;几个优良食用甘蔗品种的脱毒和组培快繁[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2期
5 陈玉水;干旱与甘蔗[J];广西蔗糖;2002年03期
6 张春良;勐海气候与甘蔗高产[J];甘蔗糖业;2004年01期
7 宗武;依靠科技促甘蔗增产[J];云南农业;2004年08期
8 韦超妹;;甘蔗低产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6年02期
9 张跃彬;;云南甘蔗科技与新时期发展方向[J];云南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10 罗赣丰;刘小全;张远福;孙火喜;;江西甘蔗品种改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庭;陈金侃;区颖刚;;田间倒伏甘蔗的空间姿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丽娇;李明;;甘蔗横向潜在价值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超君;韦汉文;黄有总;韩世健;陆国盈;余勇;;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甘蔗纤维分与农艺工艺性状的相关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保青;杨丽涛;李杨瑞;;自然条件下甘蔗品种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荣仲;李杨瑞;王维赞;杨丽涛;朱秋珍;梁阗;周会;唐仕云;;不同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生物技术与甘蔗[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王维赞;朱秋珍;邓展云;;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C];2003年
9 张亦诚;岑健枝;;生物工程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杨荣仲;谭裕模;谭芳;刘海斌;黎焕光;;甘蔗常用杂交组合的剥叶性能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颖;为了让甘蔗越来越甜[N];福建日报;2013年
2 记者董明;甘蔗品种换代加快[N];柳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傲立潮头育蔗苗[N];科技日报;2010年
4 邓军;云南甘蔗科技创新结硕果[N];云南科技报;2011年
5 李如丹;我省甘蔗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N];云南科技报;2010年
6 开远市农技中心 赵正伟 唐国瑞;甘蔗间套种技术要点[N];云南科技报;2011年
7 德宏州甘科所 杨光琴;甘蔗抗旱栽培保苗措施[N];云南科技报;2013年
8 农信;甘蔗“吃”空气可增氮肥[N];农民日报;2009年
9 任锐刚 陈学宽;云南10年育出中国最甜甘蔗[N];农资导报;2009年
10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刘倩;海南甘蔗试验示范基地揭牌[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波;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及内生细菌、固氮细菌多样性的效应[D];广西大学;2014年
2 韦丽君;甘蔗干旱胁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吴棉国;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朱琳;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梁潘霞;硅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许莉萍;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D];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
7 张保青;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王自章;农杆菌介导海藻糖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9 邢永秀;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叶燕萍;乙烯利促进甘蔗有效分蘖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文伟;甘蔗对铅和镉的吸收特性及生理响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2 唐云仙;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与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家慧;不同甘蔗品种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李春瑶;转SoDREB2烟草抗旱性及甘蔗转SoDREB2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吴朝兴;甘蔗Rubisco和PEPC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甘蔗品种中的表达[D];广西大学;2016年
6 赵文慧;甘蔗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oSUT5的遗传转化[D];广西大学;2016年
7 于海杰;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对机种甘蔗的生长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蒋媛;施氮水平对不同甘蔗品种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9 蒋洪涛;转Ea-DREB2B基因甘蔗苗期抗旱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广西大学;2016年
10 杨善;保水措施对土壤性质及甘蔗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15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1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