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种植须解决隔离 贸易安全引关注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0月11~15日,讨论转基因作物贸易规则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国际有关转基因作物的探讨已经转向了种植和贸易安全方面。对此国内专家也表示,中国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关键是必须有效解决作物种植时的隔离问题,以保证安全使用转基因技术。
据了解,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主要集中于基因逃逸造成的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动及转基因产物进入土壤后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应该采取隔离措施,设置隔离带,以防止花粉传播给常规农产品的同类作物。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中国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分散种植为主,农民不可能设置隔离带,因而无法防止花粉传播造成的基因污染。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贾士荣研究员表示,当前监控转基因风险的重点不是一般抗除草剂基因,而是拿来作药物、疫苗、以及工业用途等的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漂流,转到非转基因材料里去、进入食物链,使不需要那些药物的人接触到这些基因才是风险所在。
据悉,目前全世界有几百种转基因作物在试验用于制药“工厂”。转基因植物药品可用于治疗癌症、炎症、心血管病、神经病、代谢紊乱,也可以用于预防疾病的疫苗以及生物战。而转基因植物制药则广泛应用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科研人员将乙型肝炎病毒包膜的蛋白基因导入马铃薯和番茄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该外源基因的工程植株;将产毒素大肠杆菌热敏毒素b亚基及定居因子CS6B抗原蛋白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抗原蛋白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而以上转基因植物都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尽管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水稻、玉米、马铃薯、番茄等种植面积并不大,但是,如果不能与常规农作物有效隔离,造成的基因污染将异常严峻。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8月农业部批准发放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010年1月31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相关资料
美国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控制严格
美国农业部对转基因水稻或利用转基因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蛋白质、抗体等药品的田间试验控制相当严格,要求种植转基因水稻、转基因药物稻试验的公司必须向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验办公室提交种植计划,,并严格遵守隔离、监控、限制使用等协议。即便如此,2002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在玉米种植季节里用转基因玉米进行植物制药试种,因疏忽与50万蒲式耳大豆混合,美国农业部不得不进行隔绝检疫,确保混有转基因玉米的大豆不流入粮食供应系统之中。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