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基于“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的水稻分子改良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16:30
【摘要】:传统水稻育种技术最主要瓶颈是选择效率低和周期长。为了提高水稻优异材料选育和杂交稻组配效率,创新水稻分子育种策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和早世代杂交组配,展开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和杂交新组合的调查评价。供体亲本H318与恢复系亲本华占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设计关键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将Wxb、fgr、Xa23、Pi2、Pi46以及Pita 6个稻米品质、香味、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相关功能基因进行聚合利用。通过多世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米质、抗性等表型鉴定,获得14份以恢复系华占为遗传背景,目标基因纯合的优质、双抗和香型稳定的水稻株系。依据材料稳定遗传特性,将改良后代株系与生产应用的不育系进行测配和组合的调查评价,筛选获得潜在优良杂交稻。在育种进程中采用"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实现多个有利基因快速聚合,定向改良稻米品质和抗病性等关键性状,并且促进杂交水稻组合的高效选育。
[Abstract]:The main bottleneck of traditional rice breeding technology is low selection efficiency and long peri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reeding excellent rice materials and hybrid rice, and to innovate the strategy of rice molecular breeding,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multi-gene aggregation and early generation hybrid comb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molecular improvement of rice restorer line and the new hybrid combination. The donor parent H318 crossed with the restorer parent Huazhan. By selecting and designing molecular markers of key favorable genes and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genotyping technique, the Wxb,fgr,Xa23,Pi2,Pi46 and Pita rice quality and aroma were studied. The functional genes related to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and rice blast were polymerized and utilized.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biological characters, rice quality, resistance and other phenotypic identification, 14 rice lines with homozygous target gene, high quality, double resistance and aroma type were obtained. The restorer line Huazhang was used as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gene was homozygous. According to the stabl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s, the improved progeny lines and the sterile lines used in production were tested and the combin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and the potential fine hybrid rice was obtained. 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 the strategy of "multi-gene polymerization-early generation matching" wa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rapid aggregation of several favorable genes, to improve rice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breeding of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6YFD010210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B0203101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12)
【分类号】: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营;李声春;李晓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虫抗病基因育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2 程式华;;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3 孙大元;周丹华;肖武名;杨祁云;王慧;张建国;陈志强;;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J];华北农学报;2014年06期

4 田大刚;陈在杰;陈子强;林艳;周元昌;陈松彪;王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聚合抗稻瘟病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改良新恢复系[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5期

5 肖武名;孙大元;王慧;郭涛;刘永柱;张建国;曾列先;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分子标记选育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双抗种质[J];华北农学报;2014年01期

6 张分云;李宏;周向阳;王重荣;周德贵;赖穗春;陈立云;周少川;;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3年06期

7 李锦江;肖友伦;孟秋成;肖国樱;;水稻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基因聚合品系抗性分析[J];杂交水稻;2012年05期

8 ;A Pyramid Breeding of Eight Grain-yield 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Based on Marker-assistant and Phenotype Selection in Rice(Oryza sativa L.)[J];遗传学报;2012年07期

9 王建康;李慧慧;张学才;尹长斌;黎裕;马有志;李新海;邱丽娟;万建民;;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J];作物学报;2011年02期

10 陈深广;周屹峰;赵霏;金亮;沈圣泉;;利用Wx和fgr基因双功能性标记高效选育优质水稻保持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洁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大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凯;郭涛;刘永柱;王慧;陈志强;;基于“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的水稻分子改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7年03期

2 张羽;李小刚;王保军;王业文;王俊义;;陕西省水稻Wx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3 马小军;莫长明;;药用植物分子育种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11期

4 WANG Fei;PENG Shao-bing;;Yield potential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China's super rice[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7年05期

5 鲁秀梅;张宁;陈劲枫;钱春桃;;作物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04期

6 杨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与育种研究进展[J];北方水稻;2017年02期

7 孙大元;周丹华;张景欣;王慧;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广谱抗源H4中2个主效抗病基因的单基因系构建及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2017年01期

8 郑剑;李兴星;苏华英;周军杰;秦小健;南文斌;杨永清;张汉马;李贤勇;梁永书;;粳稻资源热粳35遗传图谱构建与耐热QTL分析[J];核农学报;2017年05期

9 苏在兴;高闰飞;李强;;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郭辉;冯锐;陈灿;张晓丽;刘百龙;秦学毅;;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褐飞虱水稻三系保持系和不育系[J];西南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巍;东北地区粳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分化及水稻品种对9号小种抗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邱磊;水稻抗稻瘟病遗传改良以及基因定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涂军明;长江流域早稻稻瘟病抗性分子改良育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柏斌;水稻MPIC基因介导的抗稻瘟病机制分析及位点相关抗病分子育种[D];中南大学;2012年

5 阿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水稻空育131(Pi9)和空育131(cry1C~*)[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任洋;;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分析及基因聚合抗性改良[J];植物保护学报;2016年02期

2 黄福旦;李斌;陈尤嘉;王国荣;;单季晚稻防治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J];中国稻米;2016年01期

3 况浩池;曾正明;蒋钰东;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高抗稻瘟病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泸恢37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稻米;2016年01期

4 楼珏;杨文清;李仲惺;罗天宽;谢永楚;郑国楚;岳高红;徐建龙;卢华金;;聚合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基因的三系恢复系改良效果的评价[J];作物学报;2016年01期

5 张荟;周鹏;涂诗航;郑家团;张建福;谢华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抗稻瘟病水稻新恢复系[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9期

6 涂诗航;周鹏;郑轶;董瑞霞;张水金;黄庭旭;郑家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25基因选育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9期

7 胡巍;李艳芳;胡侃;江奕君;张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褐飞虱基因改良桂农占的BPH抗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5期

8 杜太宗;余显权;朱速松;李光正;丁军;;稻瘟病抗性基因Pi1与Pi9聚合材料的抗性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9 杨德卫;叶宁;叶新福;郑向华;程朝平;卢礼斌;黄凤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早稻恢复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5年04期

10 田大刚;陈在杰;陈子强;林艳;周元昌;陈松彪;王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聚合抗稻瘟病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改良新恢复系[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於金生;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1的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区段序列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谭明谱;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一文;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2 郑燕;稻瘟病抗性基因Pi-2(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的筛选及其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陈夕军;水稻品种抗瘟遗传多样性及抗瘟基因分子标记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崧;;蜜蜂工程育种概论(二)[J];中国养蜂;1986年04期

2 周崧;;蜜蜂工程育种概论(二)[J];蜜蜂杂志;1987年03期

3 李廷泉;;大豆杂交育种相像组配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87年05期

4 刘国信;;肥料科学组配效力高[J];农民文摘;2006年01期

5 喻铁栋;供虫群的组配与应用[J];蜜蜂杂志;1994年06期

6 阎辉芝,,郝增义,王岳;4LZ—140型组配式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4年02期

7 李智勇,黄鹤羽;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组配促需机制与政策[J];林业科学;1996年02期

8 王岳,阎耀芝,张英汉,辛万德;4LZ-140型组配式联合收割机[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3年06期

9 毕杰;早熟多抗优质番茄——金象番早[J];农村科技开发;2004年01期

10 张清海,王志和,刘华山,李铁庄,周新宝,李汉中,韩秀云,张智伟,闵保锋,张宏涛;河南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系谱追溯及其亲本组配技术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人豪;濮凤根;;液压控制元件产品结构创新和发展趋势——对模块化、可组配、开放式和集成化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学术会议大会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黄人豪;濮凤根;;液压控制元件产品结构创新和发展趋势——对模抉化、可组配、开放式和集成化的思考[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学术会议大会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甜;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纯珍;“合法/非法X”的不对称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英杰;调控稻田土壤中Pb、Cd和As复合污染组配改良剂的研发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3 杨忠雪;“应该”和“说”组配的多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赵雅青;“高/深+N”的组配及语义对接的管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艳;意向类型及其与命题组配特点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吴燕明;组配固化剂对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污染调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婷婷;现代汉语中“V+至+O”的组配及其语法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54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54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