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根肿菌胁迫下大白菜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鉴定

发布时间:2018-10-13 17:34
【摘要】: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也是危害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植株生长不良、萎蔫、矮化,产量和质量均受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被根肿病菌污染的土壤长期带菌,严重威胁下一茬十字花科作物。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发生,由此可见,根肿病对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抗、感根肿病大白菜近等基因系接种后Oh,12 h,72 h和96 h的根进行转录组测序,深入研究大白菜在根肿菌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动态变化及高抗和高感品种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全面分析参与大白菜与根肿菌互作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分析,筛选出与抗根肿病密切相关的几丁质酶基因,对其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在根肿菌胁迫及几丁质处理后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大白菜与根肿菌的互作以及大白菜应对根肿菌侵染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RNA-seq技术对大白菜高抗根肿病品种CR BJN3-2及其高感根肿病的近等基因系BJN3-2接种后Oh,12h,72h和96h的8份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序列的组装、聚类,共获得180,185,005条的reads,总碱基数为36.4Gb。2.抗感材料之间共检测到3812个差异表达基因,接种后0h,12 h,72 h和接种后96 h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分别是2056、1597、1569和1452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987、587、670和574个,下调表达的分别是1069、1010、899和878个。在取样的4个时间点持续上调表达的有83个,下调表达的321个。将所有差异基因与GO、KEGG和COG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到GO数据库的有3355个,注释到COG的1034 个,KEGG 788 个。3.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病原菌的PAMPs并激发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反应。分析发现,有23个差异表达的类受体激酶基因(receptor-like kinases,RLKs)。其中在CR BJN3-2中上调的有9个,在BJN3-2中上调的有14个。4.NBS-LRR类抗病蛋白可特异的识别病原菌的效应因子,在转录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发现16个含有NBS-LRR结构域的抗病蛋白差异倍数在2倍以,其中14个在抗病材料CR BJN3-2中表现为上调表达。5.病程相关蛋白是植物响应病原菌胁迫的特异性蛋白。接种根肿菌后共发现18个差异表达的病程相关蛋白,与BJN3-2相比,在CRBJN3-2中这些病程相关蛋白分别在接种后不同时期表现为上调表达。6.目前与抗病相关的植物激素途径主要包括SA、JA和ET介异的三条信号途径。本研究中共发现20个与SA、JA/ET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个与SA相关的基因、8个JA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以及9个E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接种后SA途径在抗病材料中被诱导,而JA/ET途径受到抑制。7.根肿菌侵染会引起植物细胞异常增生和增大。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34个差异表达的细胞壁修饰基因,包括7个木葡聚糖水解/转移酶(xyloglucan c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4 个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8 个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11个扩张蛋白(Expansin),4个纤维素合酶(Cellulosesynthase),在抗病品种只有11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余23个均下调表达。8.本研究鉴定出大白菜基因组中33个几丁质酶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大白菜儿丁质酶基因共分为5大类,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有8个基因在A01、A03和A05上发生了串联复制;保守结构域在各家族内部成员之间比较保守;在几丁质酶基因家族成的启动了区域鉴定出15个与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每个儿丁质酶基因均含有1-7个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9.根肿菌胁迫下,14个几丁质酶基因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14个几丁质酶在两个近等基因系中表达模式不同。感病材料BJN3-2中,几丁质酶基因在侵染后期(10-20 d)的表达量要高于侵染前期;而在抗病材料中,大多数儿丁质酶基因的表达量在侵染前期(0.5-3 d)表达量较高。几丁质处理后,14个几丁质酶基因在两个材料中均在处理早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并且抗病材料中几丁质酶基因对几丁质处理的响应比感病材料迅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6.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平;;几丁质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浙江柑橘;2013年02期

2 杨承勇,周世宁;几丁质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陈崇顺;朱雪峰;郁志芳;;豇豆几丁质酶纯酶液对不同真菌的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0年04期

4 崔欣,杨庆凯;植物几丁质酶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J];植物保护;2002年01期

5 张世宏,李多川,魏毅,刘开启;粉红聚端孢菌胞外几丁质酶纯化、特性及抗菌活性[J];植物病理学报;2002年03期

6 朱丽梅;斜纹夜蛾几丁质酶抑制剂生测新方法[J];现代农药;2002年03期

7 彭宇 ,王荫长;昆虫几丁质酶作为生防措施促进因子的应用前景[J];世界农药;2002年01期

8 何迎春,贺思学,高必达;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3年07期

9 李华,刘开启,王革;微生物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静,杨洪强,魏钦平;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与在农业中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崇顺;朱雪峰;郁志芳;;蔬菜植物几丁质酶最新研究评述[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2 周洪妹;郭庆港;李社增;鹿秀云;马平;;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基因克隆[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明艳;田玉敬;张洪斌;;昆虫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蔡银杰;;几丁质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几丁质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5 林毅;方光伟;彭琨;;苏云金杆菌4H2菌株几丁质酶产生条件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王海东;宋小慧;何腾腾;胡忠;;海洋微生物新几丁质酶编码基因的探索[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郝之奎;蔡宇杰;廖祥儒;张峰;童超;;一株产几丁质酶细菌的筛选与鉴定[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文娟;李聪;王步云;;几丁质酶与苜蓿抗病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申屠旭萍;俞晓平;;几丁质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钟万芳;郭慧芳;方继朝;;Serratia sp.几丁质酶基因的比较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林岳夫;海洋微生物几丁质酶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海洋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林岳夫 李文星;而今迈步从头越[N];中国海洋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之奎;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产几丁质酶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陆雪莹;低温胁迫下小胸鳖甲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几丁质酶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静静;根肿菌胁迫下大白菜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鉴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4 张婕;嗜热真菌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分子改造[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沙莉;苏云金芽胞杆菌几丁质酶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刘东;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特性分析及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确定[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艳君;角毛壳菌Chi58基因克隆与密码子优化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郭润芳;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热稳定几丁质酶纯化及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范艳华;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陶勇;一株产几丁质酶细菌的鉴定、酶的性质及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香;几丁质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姚祥春;气单胞菌产几丁质酶的工艺条件优化和应用初探[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丹;产几丁质酶渤海丝状真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永娟;嗜线虫致病杆菌几丁质酶基因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顾东华;基于几丁质酶阻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孙琳琳;昆虫几丁质脱乙酰基酶BmCDA1和OfCDA1的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夏梦;亚洲玉米螟Ⅳ家族几丁质酶的克隆表达、性质表征及抑制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圆;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与酶学性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苏明慧;短短芽孢杆菌FM4B几丁质酶发酵、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张瑞祥;海底沉积物中几丁质酶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69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69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