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高危中央型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差异基因表达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4 13:37
【摘要】:这一博士学位课题由两部分研究工作构成。第—部分高中低危中央型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目的:中央型肝细胞肝癌(centrally loc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研究资料目前仍较少,本论文研究中央型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找寻预后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13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7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长短分三组,高危组(DFS≤1年)、中危组(1DFS≤3年)、低危组(3年)。术前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切除,术中参照重建结果进行精准肝切除。术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以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中央型肝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73例患者中,74例归为高危组,67例中危组,32例低危组。三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5,24.0及45.5月(P= 0.000/0.000)。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共确定9枚肝癌预后影响因子。其中,肝被膜浸润(P=0.022)、肿瘤临近大血管(1cm)(P=0.000)、肿瘤直径大于50mm(P=0.012)、脉管瘤栓(P=0.000)、肿瘤侵袭性生长(P=0.000)、术前TACE治疗(P=0.028)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男性性别(P=0.013)、甲胎蛋白200ng/ml (P=0.005)、肿瘤直径大于50mm(P=0.013)、肿瘤临近大血管(lcm)(P=0.000)、较高分化级别(P=0.003)、术前TACE治疗(P=0.010)、肿瘤侵袭性生长(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68.0%的高危组患者预后影响因子数目≥4,73.1%的中危组患者影响因子数目≥2,≤4。78.1%的低危组患者影响因子数目≤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近大血管(1cm)及侵袭性生长为影响中央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其在高危组患者中的比例为40.5%,在中危组为13.4%,低危组为3.1%(P=0.001)。高危组患者与其它两组患者相比,肿瘤临近下腔静脉(1cm)的几率也明显升高(21.6 vs.11.9 and 3.1%, P=0.023)。结论:高危组患者较之中危及低危组具有较多的预后危险因子。这些危险因子组合起来可以较好地进行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及危险系数分级,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高危组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第二部分高危型中央型肝细胞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目的:肝细胞癌在不同个体中临床表现和预后特点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DFS的患者肝癌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发现一组可能具有中央型肝癌预后判断价值的分子标志。方法:回顾性筛选高危组8例,中危组10例,低危组15例患者,对其肝癌组织的mRNA表达谱,采用安捷伦4×44k基因芯片平台进行分析,检测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实时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ativ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结果:通过表达谱芯片分析,在33例肝癌组织中发现438个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显示,肝癌组织高表达基因236个,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信号传导和细胞免疫等过程,低表达基因202个,主要参与细胞代谢等过程。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Real time PCR验证了其中6个基因:IFNGR1 (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1,干扰素γ受体1)、LAMB3 (laminin β3,层连蛋白β3、MFSD2A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促进调解蛋白超家族2A)、RASD1 (dexamethasone-induced RAS related protein 1,类固醇诱导的RAS相关蛋白1)、STARD5(StAR-related lipid transfer domain containing 5, StAR关脂质转运蛋白5)和TRIM35 (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protein 35,三结构域蛋白35)。在93例肝癌肿瘤组织中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发现,上述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分为两大组:6个基因整体水平高表达组(High, n=59)和低表达组(Low, n=34)。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别(P=0.024),且高表达组患者预后差。109例肝癌患者的ELISA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浆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肝癌患者血浆MFSD2A浓度与其术后复发转移显著相关,高MFSD2A浓度(≥16.382 ng/ml)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MFSD2A浓度(16.382ng/ml)患者(P=0.037)。结论:比较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中央型肝癌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发现了一组与肝癌复发相关的差异基因与蛋白表达产物,为肝癌的分子机理研究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可增加治疗机会[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2期

2 Schafer DF,潘朝法,李苏云;肝细胞癌[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中沼安二,林淑兰,姚桢;有关小肝细胞癌病理学的最新认识[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5期

4 静雨;;美国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1期

5 张玉勋;;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5期

6 徐宏勇,李开宗,付由池,窦科峰,李景梦,何扬举;bcl-x,bax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4期

7 蔡端;多中心源肝细胞癌的特征:与肝内转移的比较[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8 张春平;与白介素-18水平升高有关的肝细胞癌自发性消退[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9 薛海鸥,岳莉;儿童肝细胞癌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德力,白志刚,牧荣,赖玉书,金灿浩,夏医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读军;;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磁共振波谱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贾建伟;赵洁;;肝细胞癌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孝平;;肝细胞癌外科治疗进展[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杰;刘军建;韩云;张宁;芮静安;金城;周柔丽;;用荧光差异显示法筛选肝细胞癌相关新基因[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冯仕庭;李子平;谭国胜;孙灿辉;彭振鹏;;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张法标;方哲平;王义;董辉;丛文铭;;上皮钙粘素和β-连接素在儿童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钟杰;;螺旋CT诊断原发型肝细胞癌28例[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贾克东;;肝细胞癌的诊断进展及治疗现状[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9 李秋萍;龙顺钦;杨小兵;邓宏;蔡姣芝;潘宗奇;河文峰;周宇姝;欧阳育树;廖桂雅;吴万垠;;癌服灵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朱明华;祝峙;刘晓红;林静;曲建慧;陈颖;曹晓哲;王力;倪灿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的分子病理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秦叔逵;治疗肝细胞癌 别只盯着靶向药[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 管九苹;肝细胞癌标志物研究获新进展[N];健康报;2013年

3 吴一福;四军医大唐都医院发现硒蛋白P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黎彬;肝癌研究重要进展——预测肝癌转移成为可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钱文彩;α2δ1阳性细胞为新的肝细胞癌干细胞[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新美;基础研究进展推动肝脏病学进步[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周金莲;MIB-1和bcl-2表达预测肝癌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张金山;要灵活运用影像学提供的方法和手段[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李杰;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N];科技日报;2006年

10 ;修复肝细胞 改善肝功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兰;乙肝病毒捕获细胞因子和信号级联以逃避宿主免疫并维持持续感染[D];武汉大学;2014年

2 何洪卫;肝细胞癌内γδT细胞浸润减少及功能缺陷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蔡晓燕;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向导;细胞周期因子FoxM1促进肝脏再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康富标;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6 杨纯;Gankyrin正反馈调控Nrf2在肝细胞癌中发挥抗氧化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陈媛媛;BTG2与肝细胞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高霞;PNPLA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表达与乙肝病毒感染易感性及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关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9 彭晨星;microRNA结合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肝细胞癌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田伟;γδT细胞免疫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中博;咖啡摄入与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华鹏;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3 郭慧敏;血清sCD25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凌青霞;双氧化酶1(Duox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调控及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李会芬;血清Talin-1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赵占学;ILK与TNFAIP8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D];青海大学;2016年

7 邢时龙;2型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韦义;TRPV3在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发展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刘菁;旋毛虫ES抗原诱导DC对肝细胞癌预防性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熊淑晨;HULC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病理学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70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70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