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近缘种花蓟马的双基因鉴定
[Abstract]: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species is the key to screening natural enemy insects to carry out targeted biological control. The invasion species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and the native thrips F.intonsa occur in the same homologous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ir small size and similar morphology,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m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western flower thrips and flower thrips from 10 sampling sites in China was carried out using mt DNA COI and r DNA ITS2 as mark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thrips and thrips were 0.221 and 0.11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22.1 times and 18.8 times as much as those within species when COI or ITS2 was used as the target, and there was no overlap between the genetic distances within species and between species. The phylogenetic tree is an independent branch,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genes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thrips from thrips. In addition,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ased on COI gene showed that the haplotypes of thrip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branches, corresponding to greenhouse strain and Lupan strain,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COI gene could also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rips sp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related thrips, the screening of specific natural enem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201200,2016YFC1201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2067) 农业部“948”计划(2016-X48)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分类号】:S433.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花蓟马[J];生物学通报;2003年08期
2 沈国琴;西花蓟马的识别[J];青海农技推广;2004年04期
3 程峻峰,万方浩,郭建英,张国安;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J];中国生物防治;2005年02期
4 陈月颖;西花蓟马的发生、识别与防治[J];吉林农业;2005年05期
5 陈洪俊,张友军;西花蓟马的鉴别与检疫[J];植物检疫;2005年01期
6 陈志杰;李英梅;张锋;张淑莲;;警惕西花蓟马的发生及危害[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8年02期
7 张爱国;;思茅区西花蓟马调查与防治[J];云南农业;2009年08期
8 张磊;李世界;;西花蓟马的危害与防治[J];河南农业;2010年21期
9 赵成银;何余容;吕利华;钟锋;高燕;齐国君;邵晓迎;;西花蓟马的寄主、危害及防治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10 高戈;贺洋;王华忠;;天津温室西花蓟马种群分布及为害情况调查——以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芬;刘循;孟祥钦;万方浩;;西花蓟马在我国分布范围的初步调查[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安盛;张思聪;门兴元;李丽莉;于毅;;西花蓟马在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上分布的初步调查[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3 袁成明;郅军锐;;寄主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金平;张帆;范青海;;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评价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潜能[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郅军锐;任顺祥;;胡瓜钝绥螨和花粉对天竺葵上西花蓟马的作用(英文)[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6 张友军;;危险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分布与应急控制技术[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王晓灵;张帆;;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控制能力的生命表方法评价[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8 杨现明;薛晓峰;洪晓月;;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入侵遗传学的研究[A];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岳臻;郅军锐;;西花蓟马与二斑叶螨种间关系研究概述[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10 张治军;吴青君;张友军;李学锋;徐宝云;吕要斌;;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分子鉴定[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防治西花蓟马重在早[N];农资导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宁钦广 通讯员 王鹏 安静;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取得新进展[N];山东科技报;2011年
3 ;病虫害防治指南[N];中国花卉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治科;西花蓟马嗅觉相关蛋白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吴圣勇;白僵菌、巴氏新小绥螨和西花蓟马间的互作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范凡;基于害虫—天敌关系的西花蓟马—东亚小花蝽趋光性的结构基础及其行为机理[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洪俊;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中华;常见蓟马的分子鉴定及中国3地区西花蓟马遗传差异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金平;北京地区植绥螨调查及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控制能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刘秋磊;多杀菌素抗性西花蓟马转录组测序及nAChRα5和α7亚基的克隆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李娟;防治西花蓟马的白僵菌耐热性及可湿性粉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汤云霞;西花蓟马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花蓟马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郑玉涛;高温胁迫对西花蓟马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CA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扬州大学;2015年
7 牟峰;不同处理菜豆植株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酶活性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5年
8 张骏;菜豆—西花蓟马—南方小花蝽相互关系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张璐璐;防治西花蓟马的球孢白僵菌液固双相发酵条件优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温娟;二斑叶螨为害番茄诱导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81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8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