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0-24 20:35
【摘要】:本研究将78例脑损伤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BNA、MDI、PDI评分,NSE、S-100B、BUN、Cr、SGPT、TBIL的水平变化,发现两组纠正胎龄40周时的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纠正胎龄3个月及6个月的MDI及PD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NSE和S-100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UN、Cr、SGPT、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hEPO对受损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在改善早产儿脑损伤预后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Abstract]:In this study, 78 premature infants with brain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ene erythropoietin. Comparing the NBNA,MDI,PDI score and NSE,S-100B,BUN,Cr,SGPT,TBIL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it was found that the NBNA score at 40 weeks of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i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DI and PD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3 and 6 months of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NSE and S-100B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BUN,Cr,SGPT,TBIL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 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hEPO can protect the injured brain cells, promote the repair of nervous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
【作者单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提供项目资助
【分类号】:R7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琴,李红,孙若鹏;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4期

2 王乐;李明霞;;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调查及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董玉玲;孔凤茹;;早产儿脑损伤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24期

4 曾美红;覃安志;黄日平;;132例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杨峰;任榕娜;;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02期

6 蔡丽萍;;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8期

7 王华萍;;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10年09期

8 田鸾英;;早产儿脑损伤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9 马晓丹;马坚;谭慧卿;王怡;付彦伟;;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检查临床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朱苏月;李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5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7 马晓丹;谭慧卿;王怡;付彦伟;;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检查临床分析[A];玉溪市医学会第十六届儿科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岑丽婷;刘振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曾绮丹;肖建军;虞培珍;;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价值探讨[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振岭;河北医大第一医院发现早产儿脑损伤CT诊断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鑫;脐血VCAM-1、E-选择素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文静;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3 陈英;早产儿脑损伤与母亲宫内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探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单继艳;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及安全性探讨[D];江苏大学;2016年

5 卢雨欣;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危险评估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虞大凡;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PI3K/Akt通路影响早产儿脑损伤模型血管新生反应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高燕敏;纠正胎龄36-40W早产儿脑损伤头颅核磁共振影像改变与远期影像学转归及神经行为评分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6年

8 杨峰;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乐;早产儿脑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10 耿琳琳;血液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的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92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292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