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甘肃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发布时间:2018-11-09 16:57
【摘要】:为了明确甘肃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利用STS标记对96份品种的主要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存在11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A1/Vrn-B1/Ppd-D1a次之。在春麦生态区存在11种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Ppd-D1a频率最高,Ppd-D1a次之。在河西灌溉春麦区、中部干旱春麦区与洮岷高寒春麦区频率最高的组合类型分别为Vrn-A1/Vrn-B1/Ppd-D1a、Vrn-A1/Vrn-B1和Ppd-D1a。与春麦生态区相比,冬麦生态区不存在春化基因显性变异Vrn-A1,且仅存在Ppd-D1a、Vrn-B1/Ppd-D1a、Vrn-D1/Pp-D1a三种类型的等位变异组合,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B1/Ppd-D1a次之。在陇南冬麦区、渭河上游冬麦区、泾河上游冬麦区中,基因组合类型Ppd-D1a均占主导地位,分布频率依次为46.2%、93.6%和100%。
[Abstract]: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 genes in Gansu wheat, VRN-A1,VRN-B1,VRN-D1,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major vernalization gene loci of 96 cultivars using STS markers. The allelic variation composition of VRN-B3 and photoperiod gene PPD-D1 locus was dete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1 types of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 allelic variation combinations in Gansu wheat varie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each type was different. Among them, Ppd-D1a type frequency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Vrn-A1/Vrn-B1/Ppd-D1a. There are 11 combination types in spring wheat ecological region, in which VrnA1/Vrn-B1/Ppd-D1a frequency is the highest and Ppd-D1a is the second. In Hexi irrigated spring wheat area, Vrn-A1/Vrn-B1/Ppd-D1a,Vrn-A1/Vrn-B1 and Ppd-D1a. are the most frequent combination types in central arid spring wheat area and Tao Min alpine spring wheat region. Compared with the spring wheat ecological region, winter wheat ecological region did not exist the vernalization gene dominant variation Vrn-A1, and only existed three types of allelic variation combinations of Ppd-D1a,Vrn-B1/Ppd-D1a,Vrn-D1/Pp-D1a, among which, the Ppd-D1a type frequency was the highest. Vrn-B1/Ppd-D1a took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winter wheat regions of Longnan, Weihe River and Jing River, gene combination type Ppd-D1a was dominant, and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was 46.2% and 100%,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138102)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14KCT-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项目
【分类号】:S5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东;张雪婷;王世红;王东霞;赖勇;孟亚雄;王化俊;杨文雄;;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4期

2 魏添梅;昌小平;闵东红;景蕊莲;;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作物学报;2010年06期

3 李玮瑜;张斌;张嘉楠;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自然群体旗叶叶绿素含量的优异等位变异[J];作物学报;2012年06期

4 王洋;陈兰;洪德林;;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年05期

5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作物学报;2011年11期

6 张军;赵团结;盖钧镒;;我国黄淮和南方主要大豆育成品种家族产量和品质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遗传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9年02期

7 邓彪;屈国胜;王茹;张晓科;孙道杰;杨松杰;;陕西省地方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分布[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3期

8 芦静;李建疆;梁晓东;吴新元;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周安定;曹俊梅;;新疆部分春小麦品种(系)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牛付安;陈兰;张红;袁勤;程灿;周继华;洪德林;;粳稻穗角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J];中国水稻科学;2013年04期

10 杨芳萍;何心尧;何中虎;尚勋武;杨文雄;夏先春;;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黎明;董普辉;袁国印;马飞;袁建国;;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丽;于亚雄;胡银星;程耿;;我国秋播麦区小麦Glu-1和Glu-3位点等位变异分析[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3 王文辉;邱丽娟;常汝镇;马凤鸣;谢华;林凡云;;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宗云;刘仙俊;张义正;凌宏清;;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大麦的遗传多样性[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范建;小麦的“身份”到底是怎样确定的?[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海旺;我国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油脂性状的遗传变异、QTL定位和优异等位变异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洋;适于直播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彩洁;中国大豆主产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性状演变规律研究及优异等位变异发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李俊;川麦42产量性状QTL定位及其等位变异对衍生后代的遗传贡献[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杨德光;小麦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6 张玲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异质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程;小麦粒重基因TaGW2等位变异的组成分析及育种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璐;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等位变异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芳军;三种抗旱相关基因在宁夏小麦中多态性及其分子标记有效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扬;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等位变异与抗旱性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莉;普通小麦Glu-1位点等位变异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政;VRN1及Ppd-D1等位变异对小麦光合效率的效应及引进冬小麦种质的光合效率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杜登峰;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系灌浆特性、转录水平及蛋白组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樊文强;烟草钾含量遗传变异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孟令志;小麦品种抗倒伏相关性状研究及春化基因等位变异Vrn-D1b对农艺性状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冯旭东;利用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千粒重优异等位变异[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21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321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