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子介导细胞质显微注射技术的基因转移效率比较
[Abstract]:To compare and explore the transgene efficiency of three transposon-mediated cytoplasmic microinjection methods (SB (sleeping beauty), PB (piggy Bac) and Tol2) on mouse (Mus musculus) and zebrafish (Danio rerio). In this study,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 T3-PST-CAG-GFP containing three transposons was mixed with three transposase expression vectors at 1:1 mass ratio and microinjected into the zygote cytoplasm of mouse and zebrafish fertilized eggs. The positive rate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after in vitro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was 4 Ed (96 h) (Ed:embryo day,) in vitro. The positive rate of PB transposon mediated GFP was the highest (5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B (47%) and Tol2 (36%) (P0.05). However, in zebrafish embryos at 36 and 60 h (hour past fertilization,hpf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positive rates of GFP in Tol2 were 36% (Nf677) and 37% (Nf685), respectively.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B (28%N=691 and 27%N=708) and PB (30%N=687 and 32%N=675) (P0.05). Transposon mediated cytoplasmic microinjection could obtain higher transgene efficiency, and the transposon activity was different in species, and the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PB transposon was the highest in mammalian embryos. Tol2 transposon has the highest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 in fish embryo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nsgenic animal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表观遗传学与表观基因组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课题子课题(No.2014ZX08006005-008) 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No.BY2013063-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00480371) 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No.KYLX_1357)
【分类号】:Q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元武;王冬梅;廉虹;王贵利;张连峰;;PiggyBac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正洪;姜恩泽;张杰明;陈龙邦;;PiggyBac转座子:人类基因编码研究的新工具[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2期
2 路迎冬;张旭;马婧;张连峰;高虹;马元武;;Sleeping Beauty转座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Perry B.Hackett;;Effective Expression-Independent Gene Trapping and Mutagenesis Mediated by Sleeping Beauty Transposon[J];遗传学报;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海霞;;转座子在基因组和基因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2 陆德如;细菌转座子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J];遗传工程;1983年03期
3 朱正歌,孙宗修;转座子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前景[J];中国水稻科学;2001年01期
4 阮红,Bernhard Eikmanns;转座子挽救法对转座子突变菌株中插入位点的定位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2年03期
5 缪云根;昆虫转座子及在家蚕中的应用[J];蚕桑通报;2004年02期
6 刘欣芳;高晓蓉;侯和胜;;“睡美人”转座子系统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2期
7 谢飞;高波;宋成义;陈国宏;;“睡美人”转座子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7年07期
8 刘冬;;转座子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J];中国牧业通讯;2008年07期
9 许红恩;张化浩;韩民锦;沈以红;黄先智;向仲怀;张泽;;真核生物转座子鉴定和分类计算方法[J];遗传;2012年08期
10 李宏;;果蝇转座子的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才华;肖美丽;任小东;Alice Hayward;殷家明;付东辉;李加纳;;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嵌合转座子的特征分析和功能注释[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2 严冰;曾庆韬;钱远槐;;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体中转座子分布的多样性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周祥;白林泉;邓子新;;井冈霉素产生菌的全基因组转座子突变[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逄晓阳;李晶;刘国文;王哲;;利用转座子诱变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关键酶基因缺失工程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瞿婷婷;俞云松;魏泽庆;陈亚岗;李兰娟;;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耐药转座子结构及MLST分型[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何泽;曹广力;薛仁宇;陈淼;陈文柱;王崇龙;郑小坚;沈卫德;贡成良;;用piggyBAC转座子进行家蚕转hGM-CSF基因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史金铭;黄磊;孙野青;;空间飞行对水稻DNA甲基化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冯卫东;转座子荣居自然界最丰富基因榜首位[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遗传基因中的“侵略者”[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多倍体鱼转座子的遗传变异和雌核发育鱼性腺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化浩;家蚕基因组中转座子的水平转移[D];重庆大学;2014年
3 陈勇;全基因组中网络缺失基因和微型转座子的发现及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马峇;桑树全基因组转座子的鉴定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5 丁f;piggyBac转座系统[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娜;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家蚕定向遗传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吴敏;鳞翅目昆虫中piggyBac转座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胡广东;piggyBac转座系统的改造及其介导的牛核移植转基因供体细胞生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韩民锦;家蚕MITE转座子的鉴定、进化和功能以及家蚕转座子的进化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竹红;用转座子与RNA/DNA嵌合寡核苷酸探讨靶向性基因治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雨t;多转座子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和胚胎中转座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2 刘玉博;利用转座子插入突变筛选高效产油菌株[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陆;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转座子的流行及其接合共转移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邓平;深红红螺菌高产氢突变株的筛选及转座子插入位点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5 唐江涛;细菌转座子Tn5gusA5在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中转座规律分析及生物学验证[D];广西大学;2003年
6 谢飞;“睡美人”转座子系统对于外源基因整合和表达促进作用[D];扬州大学;2008年
7 何姗;表达猪端粒酶反转录酶转座子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猪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4年
8 朱承刚;几种野生鼠4.5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政捷;毛竹Mariner-like转座子的转座特性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王常春;转座子PgPLE1种群插入多态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39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