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精氨酸酶基因ZmARG玉米后代株系的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功能验证

发布时间:2018-12-25 16:27
【摘要】:以T4、T5代转ZmARG基因玉米株系AKF65和受体自交系KF513为试材,对目标基因的整合表达、酶活性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R、Southern和RT-PCR检测证明,ZmARG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基因组,在转录水平上能够稳定表达,且两个世代中稳定遗传。转基因株系灌浆期叶片中的精氨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萌发种子和苗期根中极显著高于对照,种子萌发时酶活力最高。转基因株系百粒重、穗重和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穗长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各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expression, enzyme activity and yield relate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target gene were detected by using AKF65 and KF513, a maize line with ZmARG gene and a receptor inbred line KF513 in T4 / T5 generation. The results of PCR,Southern and RT-PCR showed that the ZmARG gene was inserted into the genome in the form of single copy and could be expressed stably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and was inherited stably in the two generations. The arginase activity in the leaves of transgenic lines at fill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and the activity of arginase in the germinated seeds and roots at seedl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The 100-grain weight, panicle weight and plot yield of transgenic li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and the ear leng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agronomic traits related to the yield of the transgenic lines.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2016ZX08003003-005)
【分类号】:S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洪强;高华君;;植物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年01期

2 杨洪强,接玉玲,黄天栋,柬怀瑞;苹果幼树根系越冬期氮代谢及覆膜效应研究[J];园艺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慧;水稻精氨酸酶基因启动子表达模式及精氨酸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马雪峰;水稻氮代谢相关基因OsARG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佩;玉米精氨酸酶基因ZmArg的克隆与遗传转化[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佳惠;陈贝莉;董欢欢;王向阳;;L-精氨酸对绿芦笋贮藏品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7年01期

2 段书延;吴玉森;高振;骆萌;王世平;宋士任;张才喜;许文平;;根域限制对‘巨峰’葡萄转色期和成熟期树体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6年03期

3 王慧飞;孙艳香;冯雪;张一名;杨江涛;马梅芳;陈光;;棉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基因GhASS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4 冯定邦;黄继川;彭智平;徐培智;张仁陟;;淹涝胁迫后施用不同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主要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12期

5 李芋萱;曾凯芳;邓丽莉;;外源L-Arg处理对蜜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年24期

6 张守仕;谢克英;石明生;张娜;;根系加温技术对温室观赏桃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年23期

7 王威;丑天胜;刘芳;严俊杰;吴塔菊;李少杰;谢宝贵;;金针菇单、双核菌丝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菌物学报;2015年04期

8 刁亚南;赵腊梅;金海如;;镉胁迫下豆科植物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9 韩雪颖;杨勇;余初浪;张文浩;叶胜海;陈斌;程晨;程晔;严成其;陈剑平;;一个抗病性增强的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4年06期

10 王逸筠;李晓云;王建;崔秀敏;;外源NO介导Cu~(2+)胁迫下番茄幼苗活性氧与内源NO代谢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耿玉珂;植物发育相关基因Tip41在小麦中的遗传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Nitric oxide mediates the fungal elicitor-induced puerarin biosynthesis in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suspension cells through a salicylic acid (SA)-dependent and a jasmonic acid (JA)-dependent signal pathway[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6年04期

2 张艳艳,刘俊,刘友良;一氧化氮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杨洪强,黄天栋;苹果新根内源多胺周年形成动态研究[J];园艺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桂春;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的基本特点[D];扬州大学;2007年

2 程建峰;水稻高效氮素营养的种质鉴定及生理基础[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亚丽;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评价与氮高效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刘立军;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D];扬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申强;过量表达ZmDWF4基因改良玉米产量性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伟强;玉米产量性状QTL定位与株型性状相关基因克隆[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罗旭;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在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的过量表达[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周羽;BcBCP1基因对玉米的遗传转化及耐碱性功能验证[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龚文彬;转延缓叶片衰老基因P_(SAG12)-IPT小麦安全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肖莉杰;抗冻蛋白基因对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文静;胡福良;;2010年国内外蜂王浆研究概况[J];蜜蜂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翔;林水生;;AHB-16-bit PC Card桥及其基于Bus Function Model的功能验证[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李翔;林水生;;AHB-16-bit PC Card桥及其基于Bus Function Model的功能验证[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杨s,

本文编号:2391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391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