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毒力基因zot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ress virulence gene of Vibrio cholerae zot and to study the bioactivity of recombinant protein. Methods the whole gene sequence of zot was cloned from (Vibrio cholerae) MO45 of Vibrio cholerae.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ET-32a ()-zot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E.coli BL21 (DE3).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induction an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zot expression protein on apoptosis of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purified protein was 0.324 mg / mL.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as the target protein.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recombinant zot protein could induce early apoptosis of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Conclusion cloning and expressing virulence gene zot, recombinant protein of Vibrio cholerae can induce early apoptosis of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作者单位】: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
【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项目基金(No.20151BBG70106)~~
【分类号】:R37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昭斌;O139霍乱弧菌的由来[J];现代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2 蔡淑清;霍乱弧菌O_(139)感染与临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2期
3 王秋雁;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J];广西医学;2001年02期
4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与流行性研究进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贾力敏,杜雪飞,陈晓蔚,丁洁,徐景英,陆小军;某地区O_(139)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5期
6 周祖木,何浙生;霍乱弧菌的生态学及其检测[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7 李孝权,王鸣,易鸿,刘于飞,黄冰,周端华,莫自耀,欧忠辉,柴巧学,刘衡川,蒋力云,刘远;O139群霍乱弧菌地方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7期
8 俞彩娥;曹军;;霍乱弧菌培养分离及报告等问题的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04期
9 章乐怡;李小春;洪程基;;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4期
10 张树波;;霍乱弧菌生态学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守义;胡玉山;李孝权;邓志爱;庞杏林;;非可培养状态下霍乱弧菌01群稻叶型的蛋白质谱特征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孝权;邓小玲;邓志爱;张欣强;吴新伟;陈守义;王鸣;;广州地区小川型霍乱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潘劲草;叶榕;汪皓秋;张蔚;于新芬;孟冬梅;何浙生;;IncA/C质粒在多重耐药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中的发现[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杨彬;王国永;王梅;孙林;段玉芹;;山东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初步检测[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陈守义;胡玉山;李孝权;邓志爱;庞杏林;王明;;非可培养状态下霍乱弧菌o1群稻叶型的蛋白质谱特征分析[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春光;石优章;徐景野;;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O139霍乱弧菌分型的研究[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于福先;范泉水;李作生;邱薇;张富强;李丽红;郑颖;李刚山;黄勇;;霍乱弧菌OmpW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基因免疫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秀萍;海藻施万菌和霍乱弧菌应对高盐环境的耐盐机制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李柏生;广东省霍乱弧菌分子进化与变异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玉宁;影响霍乱弧菌在宿主体内定殖的生理调控因素的相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斌;霍乱弧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5 王洪敏;霍乱弧菌检测芯片的研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陈保立;霍乱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转录组及蛋白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7 徐潇;霍乱弧菌ToxR调控单元中毒力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8 张红芝;El Tor型霍乱弧菌中甘露醇和山梨醇代谢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9 芮浩鹏;从鱼到人:主要病原性弧菌的致病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谢婧;三株霍乱弧菌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鉴定及含ctxΦ阳性克隆子的筛选[D];郑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红艳;霍乱弧菌CRP的碳源利用与甘露醇发酵转录水平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龚丽;霍乱弧菌CHN108B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熊长辉;霍乱弧菌zot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人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4 吴睿;cAMP受体蛋白CRP对霍乱弧菌和河弧菌自然感受态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5 李凤娟;我国部分省份非01/0139群霍乱弧菌和气单胞菌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6 吴国辉;重庆市霍乱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建华;霍乱弧菌外膜蛋白W和U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8 屠丽红;上海市1962~2011年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9 周妍妍;O139群霍乱弧菌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株构建及初步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吴强松;霍乱弧菌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共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93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39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