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钾素吸收利用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8 19:57
【摘要】:【目的】水培条件下,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选择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辽棉18、冀棉958和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新棉99B为材料,在充分供钾(K+浓度为2.5mmol/L)或不充分供钾(K+浓度为0.02 mmol/L)条件下,研究两种氮素形态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钾含量、钾素积累量、利用指数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充分供钾可增加棉花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提高植物体内钾含量,增加钾积累量,促进根系发育;相比较硝态氮,铵态氮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钾含量和钾积累量,阻碍根系发育;相比新棉99B,辽棉18和冀棉958在铵态氮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钾含量、钾素积累量降低幅度较小。【结论】相比硝态氮,铵态氮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对钾素的吸收,钾低效基因型棉花品种对铵态氮更为敏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orms on potassium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cotton with different potassium efficiency genotypes under hydroponic conditions. Jimian 958 and Xinmian99B, a cotton cultivar with low potassium efficiency, were used as material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fficient potassium supply (K concentration was 2.5mmol/L) or inadequate potassium supply (K concentration was 0.02 mmol/L), The effect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nitrogen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otassium content, potassium accumulation, utilization index and root morphology of cotton were studied. Increase potassium content, increase potassium accumulation, promote root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nitrat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decrease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ecreased potassium content and potassium accumulation, and hindered root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Xinmian99B, Liaomian18 and Jimian 958 treated with ammonium nitroge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otassium content and potassium accumulation decreased slightl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nitrat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is unfavorable to cotton growth and absorption. Potassium inefficient cotton varieti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ammonium nitrogen.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高产栽培岗位"(CARS-18-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棉花高产液态肥技术的引进与成果应用"(2016ZX08010005) 农业部行业专项"旱地两熟区耕地培肥与合理农作制度"(201503121)~~
【分类号】:S5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翠玲,李生秀;氮素形态对作物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王宪泽,程炳嵩,张国珍;氮素形态与作物生育的关系及其影响因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3 王宪泽,陶福占,程炳嵩,张国珍;小麦对氮素形态适应性的生理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金松南;艾呈祥;姚峰君;张力思;刘庆忠;;氮素形态对新高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7年04期

5 马宗斌;何建国;王小纯;马新明;;氮素形态对两个小麦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6 曹翠玲,李生秀;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J];作物学报;2003年02期

7 程励励,文启孝;应用~(15)N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苯醌──蛋白质聚合物的氮素形态[J];土壤;1997年03期

8 范巧佳;张毅;杨世民;袁继超;郑顺林;周虹;马逾英;蒋桂华;;氮素形态对川芎生长、产量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3期

9 周克瑜,施书莲;我国几种主要土壤中氮素形态分布及其氨基酸组成[J];土壤;1992年06期

10 潘根生;;国外茶叶文献扎要(二)[J];茶叶;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友军;郅娟娟;牛凯丽;黄明;赵文峰;;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碳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淀粉含量的影响[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强;李友军;黄明;段有强;吕瑞珍;孙华尊;;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郑麦9023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赵海蓉;魏珉;李岩;杨凤娟;米庆华;王秀峰;;氮素形态对温室土壤性状及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A];2013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学术年会·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籍秀梅;彭新湘;;不同氮素形态调控水稻草酸积累的生理生化基础[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孙敏;郭文善;孙陶芳;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的影响[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A];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段有强;李友军;黄明;李强;孙华尊;吕瑞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质组分及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农世英;;氮素形态对烟草大田生长及产质量影响试验总结[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顾明华;区惠平;刘昔辉;黄景;黎晓峰;李柳霞;沈方科;江立庚;;稻草免耕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生理群特征[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邓胤;申鸿;罗文倩;郭涛;;不同氮素形态比例条件下接种AMF对玉米氮同化关键酶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苏亚拉其其格;氮素形态及其供应时期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的影响及机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杜旭华;氮素形态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Muhammad Jaffar Hassan;镉毒害对水稻生育与抗氧化酶的影响及其对锌、硫和氮素形态的反应[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秀霞;氮素形态和水分条件对水稻水分生理和氮素代谢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曹翠玲;氮素及形态对作物的生理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牛振明;化肥减量及氮素形态配比对甘蓝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冬梅;不同氮素形态及用量对三七生长、品质和生理特征的影响[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2 雷彬;氮素形态及钾肥品种对云烟97生长和品质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3 杨兵丽;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光合特性和根系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4 周箬涵;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产量、品质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录亚丹;豌豆根系生长及固氮性能对干旱胁迫和氮素形态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6 邢瑶;氮素形态对烟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李安亮;不同油茶品种对氮素形态的响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8 苑嫒;草石蚕营养特征及养分调控技术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9 许丽;氮素形态及氮磷钾配比对春、秋马铃薯养分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0 张雅洁;小麦—水稻连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及不同氮素形态含量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18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418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