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稻兼抗资源筛选及兼抗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05 13:41
【摘要】: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的16份,抗的68份,中抗的100份;对白叶枯病菌和至少1个以上细条病菌株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兼抗材料有9份。兼抗材料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2份材料含有兼抗基因xa5,其他7份不含该基因,属于另一类型的兼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与细条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细条病不同菌株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anti-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the anti-strip diseas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of 285 rice material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 parts of the resistant material were obtained, and 7 of the anti-bacterial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the virulent type B. The anti-bacterial strain JZ-8 was resistant to 2 and 31 parts, and the anti-virus was 50 parts; for the LZ-4 strain, the high anti-virus was 16, and the anti-virus was 100 parts. And 9 parts of a facultative resistant material resistant to the above-mentioned level in the resistance of the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the at least one fine-strip disease strain. And the two materials contain the anti-gene xa5, and the other 7 parts do not contain the gene, and belong to the other type of resistance. The resistance of the bacterial leaf blight is not related to the resistance of the fine stripe disease, and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istance of the different strains of the fine stripe disease.
【作者单位】: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329)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16YM59,桂农科2015YM10)
【分类号】:S43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叶枯病简易玻片鉴定法[J];江西农业科技;1977年04期

2 ;杂交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1978年04期

3 ;杂交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J];江西农业科技;1978年06期

4 夏景玉;李宪;刘建国;;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及其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9年01期

5 郑翔;周天豹;李海生;唐玉林;王超;王启发;李晓红;;2005~2006年白叶枯病在苏北地区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6 李友荣;侯小华;魏子生;;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吴云雨;王建飞;鲍永美;张红生;;6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2年02期

8 罗宏度;;杂交稻的白叶枯病[J];生物灾害科学;1983年04期

9 方中达 ,朱家琳 ,刘经芬;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病性测定的方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7年00期

10 ;水稻白叶枯病国外研究概况(二)[J];浙江农业科学;197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茂森;田峰;齐放军;何晨阳;;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差异表达新基因的识别[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2 程晓晖;田进山;李光亮;蔡丽;侯明生;;不同水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抗性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放军;高学文;何晨阳;王金生;;白叶枯病菌侵染对水稻叶绿素吸收光谱影响的初步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杨子贤;姜恭好;徐才国;何予卿;;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93-11对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邓其明;王世全;李双成;刘怀年;李平;;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基因多基因聚合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齐放军;高学文;何晨阳;王金生;;白叶枯病菌亲和及非亲和互作中水稻过氧化物酶表达特征的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吴茂森;田峰;齐放军;何晨阳;;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差异表达新基因的识别[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凯;潘晓飚;章禄标;张强;徐建龙;徐正进;黎志康;;3个中籼稻骨干恢复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抗性的分子改良[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何予卿;涂巨民;陈升;姜恭好;张进峰;杨子贤;李一博;高冠军;包亮;吴昌军;李信;刘士平;徐才国;张启发;;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潘静;何瑞峰;何光存;;农杆菌介导水稻的大片段DNA转化与多基因共转化[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范敬群;我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N];科技日报;2010年

2 抚宁县留守营镇农业站 秦继伟;种水稻注意防治白叶枯病[N];河北科技报;2007年

3 水清;寻找既抗“条”又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4 水清 于丹;高邮卸甲淮稻9号发生白叶枯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5 孙延生;水稻白枯病冬防效果好[N];山西科技报;2003年

6 新农;当前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7 曹涤环;水稻叶尖干枯未必是白叶枯病[N];农资导报;2007年

8 记者 胡其峰;我国科学家“弄清”水稻常“生病”原因[N];光明日报;2014年

9 水清;盐城淮安部分田块水稻雨后严重倒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顾晓昕 通讯员 范郁尔 潘长虹;抓住防治有利时机保丰收[N];连云港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红芳;硅对水稻倒伏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薛高峰;硅提高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徐俊英;三个水稻恢复系的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改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黄廷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蜀恢527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萍乡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5 储昭晖;水稻白叶枯病隐性抗病基因xa13的分离与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罗利军;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及杂种优势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禹彤;水稻中白叶枯病菌侵染和低氮胁迫应答的miRNAs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亚君;基因聚合改良水稻恢复系先恢207的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褐飞虱抗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朱元彬;Xrg1参与调控Xa21介导的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赵显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D];扬州大学;2006年

5 夏春;水稻白叶枯病抗源鉴定和杂交稻亲本白叶枯病抗性改良[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倪大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7 黄报;华恢1035的白叶枯病抗性改良和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光亮;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致病小种的抗性鉴定及其小种间互作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雨萌;水稻类钙调磷酸酶亚基B蛋白质在叶片生长和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中的表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刘丙新;水稻白叶枯病菌胁迫下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及水稻恢复系的白叶枯病抗性改良[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10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10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