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小麦品种东农冬麦2号根中TaEXPA7部分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01:46
【摘要】:膨胀素(expansin)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诱导细胞壁松弛和伸展的蛋白,包括EXPA、EXPB、EXLA、EXLB四个基因家族,对植物根系的形成及快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以寒地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2号两叶一心期的根为材料,克隆了TaEXPA7基因的3个CDS全长,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仅信号肽处有两个氨基酸不同,其核酸序列长度均为777bp,编码258个氨基酸,分别命名为TaEXPA7-A、TaEXPA7-B、TaEXPA7-D,且分别定位于2AL、2BL、2DL染色体。蛋白均含有DPBB-1和Pollen-allerg-1两个保守结构域,分子量为27 670.74Da,等电点为8.09,均为疏水性蛋白;与节节麦、二穗短柄草的相似性分别为99%和92%。采用两叶一心期的根进行qRT-PCR分析发现,TaEXPA7-A/B/D三个基因在根尖中的表达量均较高,伸长区和成熟区次之;对冬小麦根进行低温、干旱和激素处理后,这三个基因均下调表达,并且TaEXPA7-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TaEXPA7-D的相对表达量较低。由此可见,多倍体小麦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应对不同环境胁迫时,表达以及应答模式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的环境胁迫下,发挥主导作用的染色体也存在差异;此外,该基因在根中的表达可能与低温、干旱以及外源激素的胁迫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促进根系生长的重要基因。
【图文】:

样品,氨基酸序列,三级结构,系统进化树


1两个保守结构域,其三级结构没有明显差异(图3)。利用DNAMAN进行氨基酸同源比对结果(图4)表明,3条序列仅在信号肽处有两个氨基酸的编码存在差异。而冬小麦与春小麦中TaEXPA7-A/B/D仅在核苷酸序列中存在碱基差异,蛋白序列不存在差异。众所周知,一般的蛋白质都通过保守的结构域行使其功能,而本试验中的这3条氨基酸序列仅在信号肽处存在差异,其功能是否相似还有待研究。M为DL2000,1为样品M:DL2000,1:Sample图2TaEXPA7-A/B/DCDS的PCR扩增结果Fig.2PCRamplificationofTaEXPA7-A/B/DCDS图3TaEXPA7-A/B/D编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预测Fig.3PredictionofthetertiarystructureofproteinsencodedbyTaEXPA7-A/B/D2.3TaEXPA7-A/B/D基因的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检索,发现TaEXPA7-A/B/D基因序列与节节麦(XP_020162651.1)、二穗短柄草(XP_003580384.1)、水稻(XP_015636818.1)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同源性较高,表明TaEXPA7-A/B/D基因普遍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用ClustalX软件对这些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6.0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图5),并用BOXSHADE对这些氨基酸序列进行着色,分析其结构(图6)。结果表明

三级结构,氨基酸序列,节节麦


酸的编码存在差异。而冬小麦与春小麦中TaEXPA7-A/B/D仅在核苷酸序列中存在碱基差异,蛋白序列不存在差异。众所周知,一般的蛋白质都通过保守的结构域行使其功能,而本试验中的这3条氨基酸序列仅在信号肽处存在差异,其功能是否相似还有待研究。M为DL2000,1为样品M:DL2000,1:Sample图2TaEXPA7-A/B/DCDS的PCR扩增结果Fig.2PCRamplificationofTaEXPA7-A/B/DCDS图3TaEXPA7-A/B/D编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预测Fig.3PredictionofthetertiarystructureofproteinsencodedbyTaEXPA7-A/B/D2.3TaEXPA7-A/B/D基因的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检索,发现TaEXPA7-A/B/D基因序列与节节麦(XP_020162651.1)、二穗短柄草(XP_003580384.1)、水稻(XP_015636818.1)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同源性较高,表明TaEXPA7-A/B/D基因普遍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用ClustalX软件对这些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6.0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图5),,并用BOXSHADE对这些氨基酸序列进行着色,分析其结构(图6)。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序列均具有信号肽和两个保守结构域(DPBB-1和Pollen-allerg-1),小麦与节节麦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学院;
【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69) 中俄国际合作项目(2013DFR30270)
【分类号】:S5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冬小麦品种——陇鉴19[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11期

2 王斌,王文虎;徽县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现状及发展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3 ;冬小麦──庆农5号[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06期

4 赵登程;冬小麦──庆农6号[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06期

5 张坤普,杨秀风,张敏;耐盐高产冬小麦品种——德抗961[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12期

6 王刚,杨建功,刘德荣,陶卫新,杨自军,吴彦梅,王双喜;冬小麦不同时期机播旱追肥对其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3年04期

7 肖祖球 ,黄英;冬小麦品种——中优9507[J];中国农技推广;2003年01期

8 张国芹,魏树爱;优质冬小麦品种—中优9507[J];天津农林科技;2003年06期

9 俞钧山,杨春辉,王冰,杨君;早熟优质高产专用冬小麦品种中优9507的引进示范推广[J];作物杂志;2004年01期

10 索玉斌;;压种冬小麦的关键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华;刘强;冯立辉;刘亚;侯丽敏;侯大山;李辉利;;节水型冬小麦品种的分类、产量变化规律及应用研究[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高桂芹;董玉武;;冀东冬小麦安全越冬的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卫建;陈金;田云录;;冬小麦生产力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制[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陈楠;李汉浸;杜丽娅;许庆娥;;2010年濮阳市冬小麦生长状况与异常气象条件关系探究[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翟丙年;袁翠萍;李生秀;;黄土高原冬小麦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崔红;于晶;苍晶;;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测序[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刘延涛;于利华;王家仁;;井灌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指标化栽培实践与技术探讨[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8 黄玲;;不同年代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韩金玲;马春英;杨晴;李雁鸣;;施锌对冬小麦群体物质生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马玉平;王石立;张黎;侯英雨;庄立伟;王馥棠;;遥感与区域冬小麦生长模型结合方法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李刚;惠农千亩冬小麦示范成功[N];宁夏日报;2009年

2 杨琪;彩色冬小麦首次在青藏高原引种成功[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3 实习生 马晶晶 毛文婷 记者 陈星;冬小麦的播前准备工作[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4 刘加勇 孙仁昌;牡丹江市人工杂交冬小麦抗低温耐倒春寒[N];农民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刘荣彬;寒凝大地发春华[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6 范迎春;东农育出我国首个寒地冬小麦品种[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张丽 加那提;冬小麦“伊农20号”创亩产620公斤高产纪录[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8 通讯员 王祥峰 记者 魏东;“济麦22”创三项全国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王静 实习生 刘爽;为了大地的丰收[N];伊犁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基于天气预报信息解析的冬小麦灌溉预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兴;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拌种剂的研制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孙学成;钼提高冬小麦抗寒力的生理基础及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贾良良;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李青松;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钠、钾离子吸收及耐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聂兆君;两个冬小麦品种吸收利用土壤钼的差异及其调控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付雪丽;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性能动态特征及其主要栽培措施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张彬;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黄玲;河南中部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特性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李瑞奇;河北省冬小麦品种遗传分析和超高产特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强;黄淮海平原当代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特性差异及其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高明;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范梅凤;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叶片和土壤水反演模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房琴;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碳氮代谢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要世瑾;基于核磁共振的冬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和植株水分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吴冰;水杨酸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蔗糖代谢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孙蕊;寒地冬小麦抗氧化指标低温响应及GST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明芳;低温下冬小麦转录因子表达特性及部分生理指标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林奇;脱驯化对寒地冬小麦耐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涛;冬小麦水分状况及冷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3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