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番茄中一个抗病基因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3 02:34
【摘要】:植物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R)编码的蛋白质含有卷曲螺旋结构(coiled-coil,CC)、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binding site,NBS)和富含亮氨基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结构域。R基因以抗病著称。文章通过酵母双杂筛选方式获得了DDI3基因,该基因与番茄中重要功能基因DDB1具有相互作用,而又含有CC-NBS-LRR结构,预测具有R基因抗病性,参与植物抗病。研究中构建了DDI3过表达载体并通过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化到野生型番茄中,筛选获得DDI3高表达的阳性转基因株系。通过病菌接种实验,观察植株发病情况和统计细菌菌落数,结果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明显高于野生型番茄。DDI3基因对提高番茄的抗病性有很高的价值,为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改良番茄植株抗病性做出新的尝试,同时又与番茄DDB1基因具有相互作用,对研究DDB1基因在参与植物抗病途径中的功能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图文】:

序列,表达载体,基因,转基因植株


基因与测序以番茄cDNA为模板,用DDI3-F1和DDI3-R1为外侧引物PCR扩增。再以PCR产物为模板,以DDI3-F2和DDI3-R2为内侧引物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扩增产物为一条特异条带,与预期的番茄DDI3基因片段2511bp大小一致。将其连接到pEASY-Blunt载体上,酶切鉴定正确,送测序。测序结果用DNAMAN和Chromas软件分析序列,与番茄DDI3基因在番茄基因组中序列一致。图1DDI3基因PCR扩增2.2表达载体鉴定用Sma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得到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2511bp的DDI3基因片段,证明DDI3基因已经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35S-pBI121上,如图2所示。图2pBI121-35S-DDI3载体双酶切鉴定结果2.3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番茄株系,从叶片中提取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利用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携带的NPTⅡ基因对植株进行阳性鉴定,预期扩增片段长度为857bp。共得到组培苗12株,其中6株经过鉴定为转基因番茄苗,结果如图3所示。图3表明,负对照野生型植株DNA未能扩增出857bp条带,而正对照35S-pBI121质粒和转基因株系DNA扩增出857bp条带,说明携带NPTⅡ基因的载体片段已整合于受体植株核染色体组中。图3转基因番茄植株的PCR鉴定2.4转基因植株的表型DDI3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生长状况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转基因植株果实颜色在成熟时期与

序列,转基因植株,载体,转基因番茄


一条特异条带,与预期的番茄DDI3基因片段2511bp大小一致。将其连接到pEASY-Blunt载体上,酶切鉴定正确,送测序。测序结果用DNAMAN和Chromas软件分析序列,与番茄DDI3基因在番茄基因组中序列一致。图1DDI3基因PCR扩增2.2表达载体鉴定用Sma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得到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2511bp的DDI3基因片段,证明DDI3基因已经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35S-pBI121上,如图2所示。图2pBI121-35S-DDI3载体双酶切鉴定结果2.3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番茄株系,从叶片中提取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利用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携带的NPTⅡ基因对植株进行阳性鉴定,预期扩增片段长度为857bp。共得到组培苗12株,其中6株经过鉴定为转基因番茄苗,结果如图3所示。图3表明,负对照野生型植株DNA未能扩增出857bp条带,而正对照35S-pBI121质粒和转基因株系DNA扩增出857bp条带,说明携带NPTⅡ基因的载体片段已整合于受体植株核染色体组中。图3转基因番茄植株的PCR鉴定2.4转基因植株的表型DDI3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生长状况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转基因植株果实颜色在成熟时期与野生型植株果实基本一致,虽然具有抗病CC-NBS-LRR结构,但未能改变番茄的表型性状。发苗实验中,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相同生长期内DDI3转基因种子萌发速率要慢于野生型AC番茄种子。2.5接种Pst.DC3000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1179)
【分类号】:Q943.2;S436.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转基因番茄出世[J];广州化工;1996年01期

2 赵淑珍,王昕,王革娇,张秀华,张春霞,杨希才,徐雷新,刘怡之,田波;由卫星互补DNA单体和双体基因构建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番茄[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年07期

3 魏玉凝,李曜东,马庆虎,宋艳茹;表达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RNA的转基因番茄分析[J];植物学报;1996年03期

4 高蓝,傅建熙,王建华;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杜景川;梁宏伟;陆海;陈发菊;李凤兰;;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葡激酶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6 陈瑛;丁海;付桂荣;黄永芬;汪清胤;;转基因番茄的花粉组织培养[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7 周琦;崔继哲;付畅;;番茄的耐盐性与耐盐转基因番茄[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1期

8 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管晓燕;顾瑜;白朋元;周皓琳;范繁;;防龋用转基因番茄农艺性状的变异[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张秀海,郭殿京,张利明,李文彬,孙勇如;兔防御素NP-1基因在转基因番茄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11期

10 麦荣嘉;陈敏芳;莫倩珍;胡良勇;黎事伦;唐敏然;顾晓敏;蔡永洪;周伦彬;周晓红;;转基因番茄Zeneca B,Da,F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克轩;林娟;赵凌侠;任薇薇;李维;王国丰;林玲;孙小芬;;利用转基因番茄和生菜表达鲑鱼降钙素的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夏;番茄SlAV2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潘丽;口蹄疫病毒免疫原基因在番茄和拟南芥中的表达及转基因番茄动物免疫试验[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展;苹果HMGR1基因克隆及在番茄中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梁彦君;转基因番茄外源基因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胡小然;反义表达Calnexin转基因番茄株系的获得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祁洋;转基因番茄叶绿体特征及其蛋白质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郭芝光;葡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番茄、酵母表达系统的建立[D];西北大学;2006年

6 孙秀玲;LeHSP84在番茄中的反义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彭洪雨;转il-4基因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及其杂交后代的il-4遗传与表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褚桂花;番茄SR/CAMTA转录因子家族基因SlSR4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慧;利用番茄表达人凝血IX因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5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35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