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抗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水稻育种新材料的创制

发布时间:2019-10-23 09:56
【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是重要的水稻病毒病,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由于缺乏高抗资源和高效的抗病鉴定方法,使得通过传统育种手段难以培育高抗病品种。本实验室之前证实在水稻中干涉黑条矮缩病毒基因S6(编码RNA沉默抑制子)可获得高抗病转基因水稻,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无标记转化策略,创制具有育种价值的抗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水稻新材料,主要进展如下:(1)构建了黑条矮缩病毒S6基因RNAi结构(S6RNAi)的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感病水稻品种武陵粳1号(WLJ1)中,分别获得携带S6RNAi基因的植株有164株,携带HPT基因植株171株,共转化率90%以上。通过Southern杂交实验,发现S6RNAi单拷贝转基因植株的比例不足5%,超过90%的转基因植株携带3个或以上拷贝。经过连续世代的分子检测,保留了 25个单拷贝和双拷贝转基因植株进行后续试验。Northern-Page杂交结果显示,不同转化子或同一转化子的不同株系间的小RNA表达水平差异明显。(2)通过对单拷贝、双拷贝及少量多拷贝转基因系的自然接种鉴定,发现感病对照的发病水平基本在30%-50%之间,重复间及年度间的总体差异不大;在先后测试的累计25个转化子后代株系中,分别发现9个抗病转基因系(发病率在10%以内,有的甚至在3%以内)、5个中等抗性的转基因系(发病率一般比对照发病率的低一半)。对部分系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感病对照的发病率均在80%以上,比较而言,测试的转基因系中有2个系的发病率低于3%,表现抗黑条矮缩病。小RNA表达水平高的系基本为较高抗性表型,表达较弱的系一般为中抗。结合分子检测信息,目前已获得4个抗、2个中抗黑条矮缩病无标记单拷贝转化系。(3)初步测定了 25个转化子的后代株系的株高、穗长和剑叶长,发现大多数株系与对照间存在1个或多个性状差异,且变异来源主要为转化过程中的组培变异。初步发现3个抗病单拷贝转基因株系与对照间的农艺表型几乎一致。(4)通过反向PCR方法对9个单拷贝转基因系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置进行了分析。共获得3个系的S6RNAi插入点的一侧旁邻序列,分别位于第6、8和12条染色体上。通过设计特异PCR引物证实11-5转基因系中的S6RNAi确实位于第6染色体的7.69Mb位置。其它单拷贝转化系中外源基因插入位置分析工作仍在进行中。
【图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感病,植株,基因组结构


逦邹捷抗黑条矮缩转基因水稻育种新材料的创制1.3.水稻黑条矮缩病逡逑1.3.1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逡逑水稻黑条矮缩病又被称为“矮稻病”,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色浓绿、新叶会出现扭曲皱缩@,叶背的叶脉、叶鞘上会有不同长度的短条状突为蜡白色,后期为黑褐色,不抽穗或很少抽穗。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感病的发病症同[9]:苗期感病病株叶片僵直,叶色深绿,根系短而少,生长发育停滞;分蘖期明显矮缩,部分病株早枯死亡;拔节期感病病株严重矮缩,高位分蘖,茎节倒生茎秆基部有纵向瘤状乳白色凸起;穗期感病病株全株矮缩丛生,,不抽穗或抽包颈颗粒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灌浆期感病发病较轻的植株株高比正常株低l0-15c茎基部,节间可见明显的蜡白色突起的短条脉肿,呈线状排列,但不能抽穗的病有这种典型的症状

灰飞虱,病害流行,防治方法,因素


逑1.3.3病毒传播介体及侵染循环特征逡逑灰飞虱(图1.2)是水稻炓条矮缩病主要的传播介体,属半翅目、飞虱科,主要分布逡逑在菲律宾至西伯利亚亚洲稻区和欧洲温带地区Pi],最适生长和繁殖的温度是25-28°C[22],逡逑温度高于35°C若虫则不能正常羽化,死亡率较高[23]。2-5龄若虫能正常越冬,其中以4龄逡逑为主,但是成虫不能正常越冬[24]。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成虫、若虫都可以直接吸食植株逡逑初皮部汁液,从而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分蘖推迟,更严重的会造成植株枯死,出现“虱烧逡逑状”[25]。灰飞虱成虫分雌雄和长短翅类型,若虫有5个龄期。灰飞虱在一年中可产5—6代,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祥;胡金龙;孙志广;宋兆强;卢百关;周振玲;樊继伟;秦德荣;刘裕强;江玲;徐大勇;万建民;;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方法及抗性资源筛选[J];作物学报;2014年09期

2 徐艳博;王孟伦;朱金生;韩兰芝;陈法军;;北方水稻和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带毒率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1期

3 陈扬勋;张治国;路铁刚;;无筛选标记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2年12期

4 ;Fine Mapping of qTGW3-1,a QTL for 1000-Grain Weight on Chromosome 3 in Rice[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2年06期

5 何海燕;周洁;李亚丽;赵建华;刘中来;;剔除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12年02期

6 刘延刚;颜莹洁;张春艳;赵玉涛;马宗国;刘德友;曹德强;宿刚爱;;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7 贺媛;朱宇波;侯洋e

本文编号:2552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52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