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中干酪乳杆菌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图文】:
uscaseiFx中与c9,t11-CLA合成相关的LAI基因,以提取得到的该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得到一条大小约为1700bp的条带,经测序并与GenBank(CP002391.1)的序列进行比对,两者基因的同源性为98.0%,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5%,由此可见LactobacilluscaseiFx中的LAI基因与文献相一致。2.2LAI基因的克隆及鉴定将纯化后的LAI基因与pUCm-T(2773bp)载体进行连接反应,提取pUCm-T-LAI克隆质粒进行双酶切分析及PCR鉴定,进一步判断插入的片段是否为目的条带,结果如图2所示。泳道2得到约1700bp和2700bp左右的2个片段,与插入的LAI基因片段和质粒pUCm-T大小一致。以提取的克隆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泳道1出现一条约为1700bp的条带,与LAI基因相符。由此进一步证明重组质粒是pUCm-T载体和LAI基因重组后的阳性克隆子。4000bpM122000bp1000bpM.DNAMarker;1.PCR结果;2.双酶切结果。图2克隆质粒的PCR鉴定及酶切鉴定Fig.2PCRidentificationoftherecombinantclonedplasmidafterenzymaticdigestion2.3LAI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4000bp2000bp1000bpM12M.DNAMarker;1.双酶切结果;2.PCR结果。图3重组表达载体的PCR鉴定及酶切鉴定Fig.3PCRidentificationoftherecombinantexpressionvectorafterenzymaticdigestion将pUCm-T-LAI克隆质粒和pET-DsbA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经连接反应,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DsbA-LAI,对其进行PCR鉴定及酶切鉴定,结果如图3所示。用BamHⅠ、HindⅢ进行双酶切后,泳道1出现2个条带,,大小分别约为3600bp和1700bp,分别符合pET-DsbA表达载体(3600bp)和LAI基因大校以提取的重组表达载体为模板,特异性PCR扩增LAI基因,泳道2得到?
bp左右的2个片段,与插入的LAI基因片段和质粒pUCm-T大小一致。以提取的克隆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泳道1出现一条约为1700bp的条带,与LAI基因相符。由此进一步证明重组质粒是pUCm-T载体和LAI基因重组后的阳性克隆子。4000bpM122000bp1000bpM.DNAMarker;1.PCR结果;2.双酶切结果。图2克隆质粒的PCR鉴定及酶切鉴定Fig.2PCRidentificationoftherecombinantclonedplasmidafterenzymaticdigestion2.3LAI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4000bp2000bp1000bpM12M.DNAMarker;1.双酶切结果;2.PCR结果。图3重组表达载体的PCR鉴定及酶切鉴定Fig.3PCRidentificationoftherecombinantexpressionvectorafterenzymaticdigestion将pUCm-T-LAI克隆质粒和pET-DsbA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经连接反应,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DsbA-LAI,对其进行PCR鉴定及酶切鉴定,结果如图3所示。用BamHⅠ、HindⅢ进行双酶切后,泳道1出现2个条带,大小分别约为3600bp和1700bp,分别符合pET-DsbA表达载体(3600bp)和LAI基因大校以提取的重组表达载体为模板,特异性PCR扩增LAI基因,泳道2得到大小约为1700bp的单一条带,与LAI基因大小相符,说明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插入了目的条带。表明本研究不仅成功构建了pET-DsbA-LAI的重组载体,而且成功将其转化到DH5α中。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260373)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1BBF60094)
【分类号】:Q93;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海霁;雷虹;张铁丹;周东坡;平文祥;;副干酪乳杆菌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6期
2 邵伟;熊泽;胡滨;;几种保护剂对干酪乳杆菌代田株保护作用的比较[J];中国酿造;2006年12期
3 徐义刚;崔丽春;赵丽丽;唐丽杰;夏春丽;李一经;;重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生存性能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6期
4 王震;许丽娟;刘标;陈薇;贺月林;;培养条件对干酪乳杆菌生长及降氨能力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5 卜永士,郭本恒;一株干酪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6 乌日娜;张和平;孟和;包秋华;陈霞;武俊瑞;;干酪乳杆菌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及图谱建立[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7 高微娟;张富新;魏怡;吴月红;陈伟;;干酪乳杆菌对羊奶酸奶发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俊,周光宏,徐幸莲,黄明;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纯化与动力学性质[J];江苏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9 谭君;侯喜林;余丽芸;李剑华;王桂华;曹宁;;重组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周方方;吴正钧;郭本恒;;干酪乳杆菌LC2W抗菌物质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玉华;裴晓林;李岩;冯雁;;干酪乳杆菌的基因组改组及L-乳酸发酵工艺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欢;高世伟;徐龙权;刘滢;张丽莉;赵萧萧;王际辉;;干酪乳杆菌固定化对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王科岩;干酪乳杆菌自主研发填国家空白[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2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曹瑞博 汪建明;干酪乳杆菌功能性研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鲍志宁;干酪乳杆菌GBHM-21鉴定、中试制备及发酵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正军;干酪乳杆菌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邵玉宇;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重德;干酪乳杆菌抵御酸胁迫的生理机制解析[D];江南大学;2012年
5 艾连中;干酪乳杆菌LC2W胞外多糖制备、功能及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6 郭春锋;人源性益生菌降胆固醇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乌日娜;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蛋白质组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业霞;干酪乳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异源蛋白的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妍妍;体外评价副干酪乳杆菌NCU622的益生性能[D];南昌大学;2015年
3 丁海梅;干酪乳杆菌在老白干香型白酒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4 吴燕利;干酪乳杆菌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制剂的功能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周涛;产胞外多糖干酪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galU基因克隆与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马迎涛;微生态制剂副干酪乳杆菌素分离及理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郭志侯;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β_2-ε-β_1毒素的重组干酪乳杆菌的安全性评价及免疫效果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齐宇;干酪乳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炎模型鼠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伊淑帅;干酪乳杆菌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肉雏鸡生长性能及主要免疫机能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李阳;壳寡糖和干酪乳杆菌对肉鸡肉品质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552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5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