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油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草甘膦抗性基因EPSPs和BnGRF2的遗传转化

发布时间:2019-11-06 23:08
【摘要】: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油菜生产还面临许多挑战,高含油率油菜种植资源尤为稀缺。长调节因子生(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油菜生长调节因子BnGRF2可提高转化的拟南芥种子含油量,同时增加粒重,但BnGRF2调控油菜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此外,杂草危害是限制油菜产业发展的因子之一,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靠人工除草已不能满足油菜生产的需求,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手段将BnGRF2和草甘膦抗性基因EPSPs应用于油菜,对于确定BnGRF2在油菜种子发育和油脂合成中的作用、双价基因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为同时获得提高种子含油量和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新型油菜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5号”恢复系“1831R”(简称QZ-1831R)和白菜型油菜品种H165的下胚轴和叶片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6-BA和2,4-D,6-BA和GA3的正交试验,从中选择出适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下胚轴与叶片诱导愈伤和芽再生培养基。在此基础上,以8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对再生体系的影响。以筛选出的较优4种基因型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NAA/IAA的浓度梯度,选择适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生根的NAA/IAA浓度。此外,本研究在农杆菌介导法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时间处理的超声波法和不同真空渗透压力真空渗透法对转化的影响。同时,本研究使用了最适于转化过程中脱除农杆菌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四种抗生素(羧苄青霉素(Carb)、阿莫西林(Cav)、头孢霉素(Cef)、特美汀(Tim))。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高频再生体系影响要素的探究(1)最适于QZ-1831R下胚轴和叶片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中6-BA的浓度为2 mg·L~(-1),2,4-D的浓度为0.5 mg·L~(-1);最适于H165下胚轴和叶片的愈伤诱导中6-BA的浓度为2 mg·L~(-1),2,4-D的浓度为1.0 mg·L~(-1)。最佳的芽再生培养基中6-BA的浓度均为4 mg·L~(-1),GA3均的浓度为1.5 mg·L~(-1)。因此,可在甘蓝型油菜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加入2 mg·L~(-1) 6-BA,0.5 mg·L~(-1)2,4-D;在白菜型油菜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加入2 mg·L~(-1) 6-BA,1.5 mg·L~(-1) 2,4-D;在芽再生培养基中可加入4 mg·L~(-1) 6-BA,1.5 mg·L~(-1) GA3。(2)不同的基因型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不一。下胚轴愈伤诱导率由高到底依次为QZ-1831RH165LY-C20QZ-482RGZ-3219RH403-3H403-2;叶片愈伤诱导率依次为GZ-3219RH403-3QZ-1831R≥QZ-482RLY-C20≥H165H403-2。芽再生中,甘蓝型油菜品种的下胚轴及叶片的芽再生率均高于白菜型。表明基因型对油菜再生能力有很大影响,同时甘蓝型油菜中表现最好的为QZ-1831R和GZ-3219R,白菜型油菜中表现最好的为H165和H403-3。(3)最适于QZ-1831R、GZ-3219R的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 NAA(0.4mg·L~(-1) IAA);H165、H403-3的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NAA/IAA)。说明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油菜易生根。2.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分子检测(1)对农杆菌介导和超声波或真空渗透转化法以及抗生素脱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15 s为宜;真空渗透压力为0.05 Mpa,时间为2 min时,下胚轴及叶片的转化效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抗生素浓度在500-600 mg·L~(-1)下,均可有效抑制农杆菌的生长,抗生素浓度低于500 mg·L~(-1)时,Carb抑菌效果最好,但是芽再生阶段300 mg·L~(-1)的Cav处理下芽再生能力最强。(2)经草甘膦抗性筛选及PCR初步检测,甘蓝型油菜中QZ-1831R的下胚轴和叶片转化率最高,分别为4.83%、4.98%;白菜型油菜品种中H403-2的下胚轴及叶片转化率最高,分别为4.4%、4.2%。(3)对转基因油菜T1代植株进行qRT-PCR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除QZ-1831R外,其余6个品种中BnGRF2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研究BnGRF2对7个转基因品种含油量和千粒重的影响,发现除QZ-1831R外,甘蓝型品种GZ-3219R、QZ-482R、LY-C20,白菜型品种H165、H403-2、H403-3的含油量和千粒重显著高于WT。
【图文】:

愈伤诱导,植物激素,下胚轴,配比


32由图 2A 所示,不同浓度和配比的 6-BA,2,4-D 对诱导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生愈伤的能力不同。对 QZ-1831R,当 6-BA 浓度为 1 mg L-1时,随着 2,4-D 浓度的增加愈伤诱导率6-BA 浓度为 2 mg L-1时,随着 2,4-D 浓度的增加愈伤诱导率先递增后降低;当 6-B3 mg L-1时,随着 2,4-D 浓度的增加愈伤诱导率趋于稳定但低于 2 mg L-16-BA 的处浓度配比为 2 mg L-16-BA+0.5 mg L-12,4-D 时,与其它处理下的愈伤诱导结果差异伤诱导率达到 96.7%,其次为 2 mg L-16-BA+1.0 mg L-12,4-D 处理、3 mg L-16-BA+2,4-D 处理,愈伤诱导率依次高出 4.8%、16.0%。说明 6-BA,2,4-D 浓度都较低时诱导效果不明显,最佳激素组合为 2 mg L-16-BA+0.5 mg L-12,4-D。对 H165,当 6-BA 浓度为 1 mg L-1时,,随着 2,4-D 浓度的增加愈伤诱导率递增浓度为 2 mg L-1时,随着 2,4-D 浓度的增加,愈伤诱导率无明显变化;当 6-BA 浓度为

芽再生,植物激素,下胚轴,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2017 届硕士毕业论文hghfgfedcbb baabbbbihggfedcdbcbabcde eee0.0%10.0%20.0%30.0%40.0%50.0%60.0%70.0%再生率(芽%)Shootergenearitonaret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下胚轴芽再生的影响Effects of different phytohormone combinations on Hypocotyl regeneration1831R H165A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甫,刘尊文,王惠明;优质油菜品种——“两优586”[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15期

2 ;麦后种油菜粮饲双赢[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0年09期

3 ;什么是优质油菜品种?[J];青海农技推广;2000年02期

4 张冬晓;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友华,程辉,严德远;国内外优质油菜品种引种鉴定初报[J];中国种业;2002年04期

6 曾珩,杨新笋,夏松波,袁道仁;短生育期油菜品种引种比较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7 刘雷,郭丽华,高艾兰,王维新;“史力丰”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10期

8 张海军,王庆南,童晓利,赵荷娟,周一波,吴紫鸢,陈润东;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品种评比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3年04期

9 ;国豪种业油菜品种简介[J];安徽农业;2004年03期

10 文方;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技术[J];现代农业;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伟丽;李伟;张爱香;陈怀谷;周益军;;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机理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傅廷栋;;油菜品种改良的现状与展望[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3 张毅;;油菜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4 牛静;曹燕红;耿明建;;硼对不同油菜品种镉吸收分配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邓平;吴明亮;官春云;罗海峰;汤楚宙;黄震;庞晓远;;测定油菜茎秆连接力的夹具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刚;熊双莲;涂书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上不同油菜品种生长及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魏芳;董绪燕;郭学兰;刘胜毅;陈洪;;油菜叶片受草酸侵染胁迫产生挥发物的富集及其生物学研究[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芳森;;油菜硼、磷、氮养分高效的生理机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铁梅;胡立勇;曹凑贵;刘铁芳;傅廷栋;;油菜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研究[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10 傅廷栋;;油菜的遗传改良与生物柴油[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曾楚禹 陈茶香;“油菜西进计划”起步维艰[N];湖南日报;2005年

2 ;湖北育出新型超高产油菜[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3 ;我省秋播油菜品种推选提前启动[N];湖北科技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杨成志;星光农机:研制油菜机械 降低损耗是关键[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杨杰;油菜机械化:平淡中蕴含惊喜[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年

6 唐兆权;高产油菜 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有风险[N];四川科技报;2011年

7 记者 贾明;“青杂5号”油菜品种在蒙古国落地生根[N];青海日报;2013年

8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柳达 杨祖荣 杨光军;全面提高油菜生产水平(下)[N];湖北科技报;2005年

9 余宏章;油菜引种及栽培面临新问题[N];湖北科技报;2005年

10 泰州市作栽站供稿;油菜集约化配套生产技术(上)[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亮;不同氮效率油菜NO_3~-长距离运输和短途分配差异及其对氮效率的影响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宗望远;油菜联合收获纵轴流脱离系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吴崇友;齿带式油菜捡拾收获机设计与参数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映皓;新疆野生油菜种皮纹饰的遗传分析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方球;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系)与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郑倩;油菜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基因分离及酶活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童晋;油菜柠檬酸合酶与柠檬酸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艾育芳;早晚熟油菜成花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刘雄伦;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薹属物种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地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石剑飞;品种和氮肥运筹对甘蓝型油菜氮素积累及精确施氮参数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改改;不同种油菜芽苗根系对广佳安胁迫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宋万朵;湖北省核盘菌多样性及田间油菜花朵带菌率与菌核病发生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杰;油菜BnSGS3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田真;高氮水平下γ-氨基丁酸对油菜和生菜硝酸盐代谢关键酶调控机理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杨海婧;小麦、油菜、蚕豆对秦艽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青海大学;2016年

6 李慧;油菜抗菌核病的蛋白表达分析及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何友铸;油菜生理生化参数、油菜籽含油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冀牧野;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设计与试验[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范海瑞;青贮油菜与微贮金针菇菌糠的营养价值评定及饲喂奶水牛效果[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夏凌君;干旱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期及苗期生理影响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D];扬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56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56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