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表达载体构建及对甘薯的遗传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5 06:47
【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能源。杂草危害对甘薯生产影响较大,可使其减产5%-15%。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化学除草剂,可降低除草劳动强度、提高除草效率。将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转入甘薯,可以获得有草甘膦抗性的品种。本研究从抗草甘膦大豆中扩增了CP4-EPSPS基因,将其安装在载体pMD18-T上,并与载体pCAMBIA1301连接,成功构建了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CP4-EPSPS。以真空渗透辅助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转化甘薯品种广薯87号和福薯18号的茎段,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此方法免去了组培过程,转化后直接扦插,简化了转化程序,提高了转化效率。PCR检测结果表明,72个转化株中有5个呈现阳性,其中广薯87号1株,福薯18号4株。草甘膦耐受性鉴定结果显示,3株转基因福薯18号可以耐受0.12%的草甘膦。以上结果为抗草甘膦甘薯的选育及商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证明真空渗透辅助、农杆菌介导的茎段转化法在甘薯上是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新祥,王庆南,赵荷娟;江苏省甘薯育种进展和展望[J];南京农专学报;2000年03期

2 余华,黄敬浩,蔡南通;特用甘薯的开发与产业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卢新建,许朝辉,吕美琴,何文中;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4 陈越;陕西甘薯育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12期

5 郑小江,李求文;恩施州选育并经审(认)定的甘薯品种[J];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6 辛国胜,王建玲,韩俊杰;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J];北京农业;2004年01期

7 支勇平;彩色甘薯在陕西问世[J];农村百事通;2004年07期

8 ;彩色甘薯市场前景广阔[J];西北园艺;2004年03期

9 陈越;关于彩色甘薯[J];中国蔬菜;2004年01期

10 蒋梅巧,张尚法,孔向军;特色甘薯应用简介[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龙;高正良;;甘薯的新用途及在我国发展前景[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赵波;张青;张晓宇;谢皓;陈学珍;;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赵玖华;尚佑芬;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甘薯无毒苗的培育、检测及应用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4 崔广琴;杨中萃;林祖军;刘学庆;王建玲;辛国胜;孙纪霞;;甘薯太空诱变育种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李玉銮;;不同复混肥在甘薯上的肥效比较[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庆昌;翟红;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峰;毕瑞明;陈永文;林忠平;王小佳;;转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甘薯植株的获得及性状表现[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9 刘庆昌;翟红;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小丁;谢一芝;尹晴红;;甘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A];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朴;甘薯也时尚[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甜甜 通讯员 白继林;“甘薯之乡”走上腾飞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王选民;人类的产业“恩人”——甘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张波 罗远江;彭水 甘薯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N];重庆日报;2014年

5 外经贸部驻海南特办;海南甘薯首次打入国际市场[N];国际商报;2002年

6 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 郭恩才 韩继成 章德明;怎样选脱毒的甘薯品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7 刘保立;甘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N];河北科技报;2002年

8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张松树;甘薯专用品种介绍[N];河北科技报;2006年

9 程洪花;甘薯栽后巧管护[N];河南科技报;2007年

10 贾士龙;甘薯脯的制作[N];云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晋雅;紫心甘薯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梁婧婧;甘薯水溶性糖蛋白的提取纯化及降血脂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孙敏杰;甘薯蛋白的营养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柳哲胜;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程瑞锋;水培甘薯连续生产系统构建及根系功能分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蒋盛军;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再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陈观水;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陆国权;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张超凡;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袁照年;甘薯抗蔓割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及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家磊;基于甘薯徐781和徐薯18转录组测序的SNP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寇旭超;甘薯育苗技术与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孔昆;Bt cry3Aα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甘薯茎段遗传转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4 卢鑫;新湖农场滴灌条件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5 陈晓丽;过表达IbOr和IbMYB基因甘薯增强抗逆性的生理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司成成;甘薯不同品种块根萌芽性差异及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江燕;氮钾互作对甘薯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韩俊杰;烟薯22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任国博;钾肥运筹对甘薯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莲莲;甘薯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9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69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