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盐芥RAV基因家族在拟南芥中的过量表达及功能验证

发布时间:2020-02-03 06:12
【摘要】:RAV(Related to ABI3/VP1)转录因子含有AP2结构域和B3结构域,是高等植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的一类转录因子。尽管RAV基因家族在棉花、大豆和拟南芥等多种植物中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对盐生模式植物盐芥RAV基因家族的研究尚且没有。本文分离得到了盐芥全基因组中的8个Ts RAV基因,并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其分成两组(A组,B组),A组成员为Ts RAV1-Ts RAV4,B组成员为Ts RAV5-Ts RAV8。实时定量分析发现盐芥种子播种后0 d到4 d过程中8个Ts RAV表达水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盐芥幼苗进行Na Cl和ABA胁迫处理,分别分析根和叶中的Ts RAV基因表达水平发现,A-Ts RAVs基因中Ts RAV2、Ts RAV3的表达受到Na Cl明显的抑制,B-Ts RAVs(Ts RAV5-Ts RAV8)的表达水平极低且对Na Cl胁迫不敏感;盐芥A-Ts RAVs基因和B-Ts RAVs基因对ABA胁迫的应答不同,外源ABA抑制了Ts RAV1、2、3基因的表达;而B-Ts RAVs基因虽然在无ABA胁迫时表达量极低,但是在叶中还是受到ABA短暂的诱导,表达量出现瞬时增长。对35S:Ts RAVs转基因拟南芥在Na Cl、ABA及干旱胁迫下的应答进行分析发现,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35S:Ts RAVs转基因株系受到的抑制越来越显著,且在不同盐浓度下35S:A-Ts RAVs(35S:Ts RAV1-Ts RAV4)株系发芽率均低于35S:B-Ts RAVs(35S:Ts RAV5-Ts RAV8)株系;外源ABA对35S:Ts RAVs株系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且35S:A-Ts RAVs株系受到的抑制程度较35S:B-Ts RAVs株系更强;野生型(WT)、35S:A-Ts RAVs及35S:B-Ts RAVs株系幼苗在根的生长方面受外源ABA的抑制程度无显著差异;由于35S:A-Ts RAVs株系在0.5μM ABA胁迫环境中黄子叶较WT和B-Ts RAVs株系多,推测A-Ts RAVs基因可能与ABA调控的光合作用和叶片衰老相关;35S:A-Ts RAVs株系在干旱条件下,影响气孔的关闭活动,因此推测A-Ts RAVs(Ts RAV1-Ts RAV4)基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负调节因子,且A-Ts RAVs较B-Ts RAVs(Ts RAV5-Ts RAV8)起到更强的负调节作用。本文首次对盐生模式植物盐芥的RAV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功能分析,是对RAV转录因子家族功能研究的重要补充。
【图文】:

序列,基因家族,氨基酸,位置


例如,在拟南芥及大豆中,TEM1 和 GmRAV 分别通过结合和抑制 FT基因的启动子而抑制开花[90]。从图 2-1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每个 A-TsRAVs( TsRAV1-TsRAV4 ) 基 因 都 含 有 核 定 位 序 列 ( NLS ) , 而 B-TsRAVs(TsRAV5-TsRAV8)不含该序列,因此推测核定位序列的有无对 RAV 转录因子的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 BRD 结构域外,对 A-TsRAVs 和 B-TsRAVs 进行蛋白序列比对,发现两组基因蛋白序列在高度保守区域出现个别氨基酸的变化,变化较显著的有:A-TsRAVs 在图中第一、二位为非极性的脯氨酸,第七位为非极性的缬氨酸,第九位非极性的苯丙氨酸,第十二位为极性谷氨酸,第十三位为非极性亮氨酸,第十四位为极性天冬酰胺,十八、十九位为极性络氨酸,二十一位为非极性丙氨酸。而 B-TsRAVs 依次为极性的谷氨酸,极性的天冬酰胺,极性的精氨酸,非极性缬氨酸,极性谷氨酸,非极性缬氨酸,非极性苯丙氨酸,极性谷氨酸;如图 2-2 所示,这种组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 RAV 蛋白二级结构及 DNA 结合能力和活性。

示意图,盐芥,基因家族,拟南芥


图 2-5 盐芥和拟南芥 RAV 基因家族 Motif 分析示意图Fig.2-5 Schematic illustrations of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s of motifs for each TsRAV familymembers and AtRAVs with a same group符合筛选条件(e-value<1e-7)的有 17 个保守的 Motif。位于 AP2 结构域前的 Motif5、Motif12,,位于 B3 结构域内部的 Motif 9 以及在 C 端的 Motif8 都A组基因特有的保守结构,AP2结构域内部的Motif 10、B3结构域内部的Mot、Motif 16 及在 BRD 结构域前端的 Motif 14 只存在于 B 组基因结构中。由上比较可见 Motif的种类和分布出现明显的分组现象。2.3.5 拟南芥和盐芥 RAV 基因家族信号肽分析信号肽可以引导分泌性蛋白质穿过其合成所在的细胞,进入到其他细胞中发作用,因此信号肽对蛋白分泌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号肽位于外分泌蛋的 N 端,当新合成的含有信号肽的多肽通过转运途径进入到糙面内质网上继合成蛋白的时候,其 N 端的信号肽结构被切除。信号肽的长度一般是 10-4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荣;张远兵;陈登科;;盐胁迫对盐芥(Thel lungiella halophila)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6年02期

2 李妍;;耐盐研究模式植物——盐芥[J];生物学通报;2007年02期

3 蔡小宁;杨阳;杨平;贲爱玲;续晨;;盐芥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韦善君;周宜君;徐小静;冯金朝;;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DREB1E基因的克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宋晓峰;;盐逆境条件下盐芥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变化情况[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6 王臻;扈玉婷;孙靖;;卡那霉素对盐芥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7 王荣;韩旭思;高飞;周宜君;姜双林;;盐芥叶片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03期

8 刘爱荣,赵可夫;盐胁迫对盐芥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5期

9 王莹;任大明;;盐芥—新型耐盐模式植物及其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10 高飞;杨欣壮;刘冉;周宜君;张桂芳;张根发;;盐芥根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守金;赵遵田;;盐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高飞;朱卫娉;周宜君;张根发;;盐芥耐受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A];第二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樊守金;张颖颖;李法曾;;中国盐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高峰;岳桂东;张举仁;;盐芥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蔡小宁;杨平;贲爱玲;续晨;;盐芥ThHKT1基因的克隆[A];2006年拟南芥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昕;吴雨霞;何建新;丁楠;;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功能调节机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陈志强;陈文利;;延迟荧光检测,光谱分析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比较研究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杨平;蔡小宁;贲爱玲;续晨;王敏;Wu Yajun;;盐芥ThNHX1基因克隆和cre/lox植物表达载体构建[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夏春皎;马亢;王卓;刘学群;王春台;;水稻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相关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党卫;陈世龙;刘建全;陈凡;;十字花科ICE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A];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科闻;中科院遗传所成功解析盐芥基因组序列[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华;盐芥重要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志宾;盐芥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增兰;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耐盐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荃;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作为耐盐模式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秀华;盐芥耐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峰;盐芥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7 樊守金;盐芥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子进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伟;盐胁迫下拟南芥与盐芥显微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庞秋颖;盐胁迫盐芥和拟南芥的芥子油苷和蛋白质组比较[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赵吉强;盐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的建立及过量表达YAP1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翠;盐芥RAV基因家族在拟南芥中的过量表达及功能验证[D];天津大学;2016年

2 张弓长;耐盐植物盐芥吸钾排钠的生理机制及基因调控网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慧;盐芥响应重金属铬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阜阳师范学院;2017年

4 谢全喜;盐芥在低磷胁迫下的基础生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营;盐芥生长与盐芥耐盐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亚平;盐芥磷高效利用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爱荣;盐生植物盐芥基础生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柳夙宏;用叶圆盘法建立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的遗传转化体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贾文娟;镉胁迫对盐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石大川;盐芥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5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75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