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广西特色香稻地方品种香味及其香味基因型的鉴定

发布时间:2020-02-10 23:53
【摘要】:【目的】鉴定广西地方香稻品种的香味及其香味基因型,为开发和利用广西香稻地方种质资源及选育优质特色香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传统香味鉴定方法(KOH浸泡法和籽粒咀嚼法)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对179份广西地方香稻种质资源的香味及其香味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179份供试材料中,KOH浸泡法检测到具有香味的材料167份,籽粒咀嚼法检测到具有香味的材料124份。籽粒咀嚼法鉴定为香稻的品种中97.58%能用KOH浸泡法鉴定出香味,但KOH浸泡法鉴定为香稻的品种中仅72.46%能用籽粒咀嚼法鉴定出香味。利用分子标记法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有71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39.66%,主要以InDel7和InDel4-5等位基因为主,其中仅1份检测到InDel2等位基因,40份检测到InDel7等位基因,37份检测到InDel4-5等位基因,未检测到InDel13等位基因,但有7份同时检测到InDel7等位基因和InDel4-5等位基因。71份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材料中有69份被籽粒咀嚼法和/或KOH浸泡法鉴定为香稻品种,正确率达97.18%。在籽粒咀嚼法和KOH浸泡法均鉴定为香稻的121个品种中,香味表型明确,但仅有55个品种能检测到等位基因,检出率为45.45%。来自百色市的供试材料中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品种占该市香稻品种总数的53.19%,含有InDel2、InDel7和InDel4-5等位基因型,但以Indel7等位基因型为主;来自河池市的供试材料中能检测到等位基因品种占该市香稻品种总数的比例最高,达64.10%,但只检测到2种基因型,以Indel4-5等位基因型为主;柳州市及其他市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比例远低于百色市和河池市。【结论】广西香稻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香稻香味等位基因存在明显差异,且可能存在已报道的等位基因之外的香味基因或香味等位基因,仅用4个已报道的等位基因不足以检测出全部的香稻品种,应将分子标记法与传统鉴定方法相结合,才可更准确鉴定出香稻品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清海,张石头,陈荣,焦焕立;高产优质特异香稻新品种获香2号[J];中国种业;2000年04期

2 ;香稻新品种获香2号[J];河南农业;2000年05期

3 陆贤军;优质杂交香稻——香优1号[J];四川农业科技;2000年06期

4 ;特优香稻[J];技术与市场;2001年06期

5 ;优质杂交香稻——香优1号[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10期

6 ;优质杂交香稻——香优1号[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11期

7 ;优质杂交香稻——香优1号[J];种子;2004年01期

8 ;优质杂交香稻——香优1号[J];种子;2004年02期

9 谢黎虹 ,段斌伍 ,孙成效;泰国的香稻[J];中国农业信息;2004年08期

10 钟修合;;超级香稻——鄂香1号[J];农技服务;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白德朗;魏薇;李容柏;陈英之;李孟辉;;杂交香稻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季益龙;李强;梁建萍;;泰香稻耐淹再生栽培中的气候条件与高产措施[A];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程在全;黄兴奇;白现广;蔺忠龙;殷富有;孙一丁;钟巧芳;郭怡卿;王玲仙;;云南地方香稻与非香稻遗传多样性比较[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我国专家育出优质香稻[N];陕西科技报;2000年

2 通讯员舒月平 李彤文;孝南“优质香稻高产”示范推广项目正式启动[N];孝感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应涛;做大做强“孝感香稻”品牌[N];孝感日报;2009年

4 石川;我国育出优质香稻[N];湖北科技报;2002年

5 通讯员 刘艳 陈思;湖北诞生一超级香稻[N];湖北日报;2012年

6 记者 柏彬;海南火山香米挑战泰国香米[N];海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董想明;“农民局长”汤俭民一科研成果填补省内空白[N];孝感日报;2006年

8 程译墨;选育籼型优质香稻 提高稻农经济效益[N];农民日报;2011年

9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周少川;优质香稻新品种——美香占2号[N];广东科技报;2006年

10 农业部新闻处提供;“万里香”稻米 香飘万里[N];市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远孟;香稻遗传多样性与香味基因定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陈明亮;人工miRNA干扰共转化法获得无筛选标记转基因香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郑家奎;香型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余亚莹;国内外香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梦兴;喷施亚硒酸钠对香稻香气和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宇;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的遗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赵国超;香稻分子育种及香味形成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鄄胜;几个香稻保持系研究和香味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金花;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国内外香稻的香味及其遗传特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涛;香稻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8 顾海华;水稻香味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王晓焰;水稻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57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7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