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根腐平脐蠕孢假定分泌蛋白CsSP3及CsSP4基因的功能研究
【图文】: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病的小麦植株也会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刮风或者下雨的方式进行传播并侵染其麦植株,加重病害。当麦子成熟时,收获带有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种子和残留在病残、土壤中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将会继续对第二年的小麦造成侵染[17]。据报道,麦根蠕孢的分生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且在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存活时间不一,在巴西的麦根腐平脐蠕孢分生孢子甚至可在土壤中存活 37 个月[18]。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腐病已成为黑龙江省的第二大病害[9]。近年来,由于秸秆返田措施的的改变和气候条件的变化[28],小麦根腐病在我国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了小麦生产上的重要问题[29]。根腐平脐蠕孢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腐平脐蠕孢能侵染寄主植物的根、茎、叶、穗和籽粒等多个部位[30,31]。-2 中,分生孢子分泌粘液,粘附在小麦穗部内表面,并从分生孢子的两,,芽管延伸并产生多重分支,分支顶端分化出附着胞的侵染结构,大量侵染钉直接穿透寄主表面角质层,侵入菌丝在寄主细胞内和细胞间延长从气孔等自然孔口侵染的现象[32]。为进一步了解麦根腐平脐蠕孢侵染禾制,建立了二倍体短柄草—根腐平脐蠕孢病原菌的互作模型,麦根腐平的相互作用研究为探讨与六倍体小麦互作提供了方便的互作模式[33]。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121.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家慧;刘正兴;;阿克苏地区小麦根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J];农村科技;2015年04期
2 郑月琴;林艳;何燕华;陈松彪;王锋;;稻瘟菌效应蛋白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3年03期
3 李世东;缪作清;高卫东;;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怀;程素霞;王秀芬;;小麦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09年12期
5 张承胤;邢彦峰;代丽;甄文超;刘雪静;梁春启;;适应玉米秸秆还田的小麦根病拮抗细菌的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3期
6 于钦亮;马莉;刘林;杨静;苏源;王云月;朱有勇;李成云;;禾谷镰刀菌基因组中含寄主靶向模体分泌蛋白功能的初步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1期
7 孟英;陈岗;谭贺;冯延江;迟力勇;孟庆祥;;黑龙江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现代化农业;2007年03期
8 陈继圣;郑士琴;郑武;周洁;鲁国东;王宗华;;全基因组预测稻瘟菌的分泌蛋白[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9 李可凡,袁方;小麦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10 刘正坪,王立新,李荣禧,刘彩凤,李永杰;小麦根腐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J];华北农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玉杰;中国平脐蠕孢属和弯孢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陈键;稻瘟菌中富含半胱氨酸小分泌蛋白可视化定位与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5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1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