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非洲野生稻粒长和落粒性基因GL4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3 17:03
【摘要】:随着全球的人口增长,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是摆在农业科学家眼前的重要课题。种子大小是由粒长、粒宽、粒厚和谷粒充实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也是水稻产量决定因素中遗传率最高的。非洲野生稻(O.barthii)是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的野生祖先种,其籽粒较大,是改良非洲栽培稻和亚洲栽培稻(O.sativa)的重要种质资源。发掘非洲野生稻控制粒重的基因能对提高非洲稻和亚洲栽培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以非洲野生稻W1411为供体,非洲栽培稻IRGC102305为受体的渗入系中鉴定了一个籽粒变大的渗入系GIL25,在4号染色体长臂定位到一个控制粒长的QTL,将其命名为GL4(GrainLength4),并对GL4进行了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IRGC102305相比,渗入系GIL25籽粒粒长增加13.6%,千粒重增加16.8%,单株产量增加14.3%。组织细胞观察结果表明粒长增加是由颖壳的纵向细胞变长所致,而且GIL25表现出易落粒性。利用GIL25和IRGC102305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控制粒长的基因(Grain Lngth 4,GL4)定位到第4染色体长臂末端5.9 kb区间上。非洲栽培稻基因组该定位区间只有一个预测基因:ORGLA04G0254300。利用来自GIL25的等位基因构建互补载体,并转化到亲本IRGC102305,获得12株阳性单株,转基因植株籽粒显著增长,该研究结果表明ORGLA04G0254300就是控制粒长的GL4基因。2.GIL25与IRGC102305的GL4基因序列在编码区有4个SNP和一个6 bp的插入缺失。利用16份非洲野生稻和67份非洲栽培稻对这5个变异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SNP2与粒长的相关性最高。进一步构建SNP2的定点突变载体并转化IRGC102305,结果发现15个转基因株系的籽粒都显著增加,证明SNP2是引起非洲栽培稻IRGC102305籽粒变小的关键变异位点。3.对93份非洲栽培稻和94份非洲野生稻重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SNP2位点或GL4上下游5 kb区间主成分分析都可以将非洲栽培稻分为两类,其中SNP2为T的非洲栽培稻广泛分布于西非,且在驯化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选择。4.比较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基因组序列发现,GL4基因与亚洲栽培稻的落粒基因SH4等位,在以特青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IL-GL4or,NIL-GI4os和NIL-GIAog中发现,与OrGL4相比,OgGL4能够使栽培稻落粒性降低的同时减小籽粒长度;OsGL4能够降低栽培稻的落粒性,但是并不影响籽粒大小,说明OsGL4为更有利的等位变异。综上所述,在非洲栽培稻驯化过程中,选择GL4基因的一个SNP变异造成非洲栽培稻籽粒变小和落粒性丧失。GL4基因的克隆不仅为非洲栽培稻起源与驯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分子证据,同时揭示了非洲栽培稻驯化过程中籽粒变小的分子遗传基础,为进一步改良非洲栽培稻和亚洲栽培稻产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图文】:

相互作用,粒形,植物生长,籽粒


图2-1粒形基因的作用途径以及相互作用引自Zuoetal.邋2014逡逑植物生长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籽粒。目要途径,蛋白酶体的降解,植物激素和G蛋白途径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一个己知的大粒基因的粳稻品种N4】l的千粒重达到了惊人的70克,这五个基因包括逡逑

遗传组成,离层,比例尺,亲本


为了进一步研究观察导致籽粒大小和落粒性表型变化的细胞结构差异,对颖壳表面细胞和离逡逑层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徒手切片观察。取开花后35天的成熟籽粒颖壳,经过扫描电镜试验观逡逑察发现,与IRGC102305相比,GIL25的颖壳内外表面细胞长度增加(图3-3a-e),在体式显微镜下逡逑观察发现,IRGC102305外颖纵轴的细胞数目与GIL25无显著差异(图3-3f)。这些结果表明GIL25逡逑的籽粒变长是由于颖壳细胞增长所导致的,与细胞分裂无关。取开花当天的稻穗,徒手纵切籽粒逡逑与枝梗连接处,既离层所在部位,,经吖啶橙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GIL25的离层逡逑是连续完整的,而IRGC102305在维管束处并不形成离层细胞,整个离层处于不完整状态(图3-3g,逡逑h)。在籽粒成熟时,取籽粒与枝梗连接处的断面,经过扫描电镜观察到,GIL25的离层断面光滑,逡逑而IRGC102305的断面在外圈光滑,内圈则是凹凸不平的。离层细胞在籽粒成熟时会自动分离,逡逑而其他细胞则不会(图3-3i,邋j)。这种凹凸不平的表明正是由于离层细胞缺失,当发生外力作用逡逑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稻的落粒性[J];种子世界;1987年11期

2 朱立宏,顾铭洪;水稻落粒性的遗传[J];遗传;1979年04期

3 吴国灿;汤凯毅;程云铃;陈若平;;水稻落粒性的遗传进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08期

4 徐富贤;周兴兵;熊洪;张林;蒋鹏;朱永川;刘茂;郭晓艺;;籼型水稻亲本对其所配组合落粒性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7年03期

5 盛夏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汪雪峰;袁贵龙;袁定阳;段美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降低水稻落粒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8年14期

6 许旭明;;利用分子标记定位籼稻落粒性QTL[J];三明农业科技;2000年03期

7 朱文银;朱镇;杨德卫;林静;赵凌;张亚东;陈涛;王才林;;一个水稻落粒性基因SH1的SSR标记定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8 宋颖娉;宋立明;;水稻落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9 朱子超;王楚桃;何永歆;蒋刚;欧阳杰;黄乾龙;李贤勇;;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杂交水稻;2014年01期

10 盛夏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刘瑞芬;袁定阳;段美娟;;水稻落粒性基因qSH1调控区关键SNP的HRM检测体系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作峰;;非洲栽培稻落粒性驯化的分子机理[A];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2 李永霞;曹培;孔维玮;梁小娜;王玉龙;王春平;董普辉;胡玉欣;王黎明;;小麦硬壳基因TgX调控落粒性与籽粒相关品质[A];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赵丽君;严建兵;;玉米落粒性QTL的定位以及Zmshl-1.3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A];第一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贵州师范大学 李雪 陈庆富;作物落粒研究综述[N];山西青年报;2015年

2 林茹;盐优2号水稻[N];农民日报;2005年

3 ;优质水稻新品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4 省种子工作站 李全衡;水稻新品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问广;非洲野生稻粒长和落粒性基因GL4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2 姚南;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多态性的杂草稻起源以及杂草稻的落粒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张兰;小麦落粒性与产量性状相关基因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钟代斌;水稻抗白叶枯病和抗倒伏性的分子剖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君;玉米落粒性QTL的定位及落粒候选基因ZmSh1-1.3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雪;荞麦属植物落粒性相关基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7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37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