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OsSSSⅡ-2基因RNA干扰结构水稻的品质分析及其分子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8:46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世上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淀粉是稻米胚乳最主要的成分,决定着稻米的品质。因此,我们可通过调控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改良稻米的食味品质。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根据氨基酸同源性,可将SSS分为SSSⅠ、SSSⅡ、SSSⅢ以及SSSⅣ等4个亚家族,水稻中SSSⅡ有三种同工型,SSSⅡ-1、SSSⅡ-2和SSSⅡ-3。本研究是对本实验室已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转OsSSSⅡ-2基因RNA干扰结构水稻的中间试验,以进一步研究其品质性状及分子特性,结果如下: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OsSSSⅡ-2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量较受体亲本明显降低。2.通过对成熟稻米的品质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受体亲本都是极显著降低并与南粳46相当,其胶稠度也都是极显著增加,说明转基因水稻米质变软。3.通过淀粉粘滞性谱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糊化温度都有所降低,其中崩解值相对亲本都有所增加,消减值与回复值与亲本相比都要明显降低,说明米质与亲本相比变软、更易糊化、有弹性,与南粳46相近,表明稻米的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4.通过米饭食味计测定和蒸煮食味品尝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光泽、口感、外观以及粘度都有所提升并且适口性和冷饭质地均有所改善,与南粳46接近,说明转基因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良。5.对成熟水稻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除转基因水稻的千粒重及部分转基因株系的株高与受体亲本相比有极显著降低之外,其他农艺性状较受体亲本没有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影响了淀粉合成后对千粒重产生影响。同时转基因水稻的外观品质与受体亲本相比无明显变化,且优于南粳46。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五个独立转化子来源的转基因水稻目的基因插入均为单拷贝。7.通过反向PCR的方法确定了 SSSⅡ-2-5、SSSⅡ-2-13和SSSⅡ-2-23这三个转化子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其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分别在水稻第2、11和5号染色体上。
【图文】:

双元载体


徐志豪:无抗性选择标记转QsS怒//-2基因RNA干扰结构水稻的品质分析及其分子特性研宄逦17逡逑二、材料与方法逡逑2.1实验材料逡逑本研宄所用水稻材料为抗条武运粳8号、SSSII-2-5、SSSII-2-9、SSSII-2-13、SSSII-2-23、逡逑SSSn-2-16、以及两个软米品种南粳邋46邋(NJ46)。其中邋SSSII-2-5、SSSII-2-9、SSSII-2-13、逡逑SSSII-2-23和SSSII-2-16为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转M5//-2基因RNA干扰结构水稻,逡逑是以粳稻抗条武运粳8号为受体、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超双元载体法转化获得的共转化植株逡逑后代中筛选出的。本研宄使用这8个水稻材料进行小区种植,每个小区100苗,每个小区逡逑种植3个重复。图2.1.1为用于共转化的超双元载体的T-DNA区。逡逑

侧翼序列,特异序列


本实验是采用反向PCR和TAIL-PCR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扩增转基因水稻中T-DNA区逡逑的侧翼序列,在T-DNA的LB端酶切位点前设计三对巢式引物(SP1和SP2、SP3和SP4、逡逑SP5和SP6,引物序列的位置见图2.6),分别用这三对引物进行三轮PCR扩增外源片段。逡逑然后取适量扩增产物和水稻基因组DNA进行酶切,酶切体系为304,其中DNAdug/pl)逡逑2 ̄4nl,扩增产物4nl,l0xbuffer3jil,酶1?3nl,剩余用ddH20补足。反应条件为:温度逡逑依酶而定,3 ̄5h,邋72°C失活lOmin,取50酶切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然后将逡逑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和连接。纯化步骤为:①加入1/10体积的3M醋酸纳(PH5.2)和2逡逑倍体积的冷无水乙醇,一20°C,lh;②0°C,邋14000rpm,离心30min;③弃上清,,加lml逡逑乙醇(70%),0°C,12000rpm,离心lOmin;④弃上清,空气中干燥。⑤加10|Lil邋TE1.0溶逡逑解。酶切产物的连接体系为304,其中ddH20邋164,邋T4邋DNAligaselul,DNA邋1(^1,邋10逡逑xT4邋DNA邋ligase邋buffer邋3pl。反向邋PCR邋第一轮扩增引物为邋571-S1邋TCTAGTAACATA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霁晖;张昌泉;顾铭洪;刘巧泉;;水稻Wx基因的等位变异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5年04期

2 郭桂英;赵全志;王青林;余新春;马汉云;扶定;沈光辉;霍二伟;;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3 钱雪艳;杨向东;郭东全;赵桂兰;王丕武;;植物叶绿体遗传转化及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5期

4 李俊辉;朱智伟;谢黎虹;;我国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稻米;2008年02期

5 李轶女;孙丙耀;苏宁;孟祥勋;张志芳;沈桂芳;;水稻叶绿体表达体系的建立及抗PPT叶绿体转化植株的获得[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6 辜琼瑶;卢义宣;刘小利;李华慧;涂键;郭咏梅;;云南软米资源研究与利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何瑞锋;王媛媛;杜波;唐明;游艾青;祝莉莉;何光存;;水稻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系统转化体系的建立(英文)[J];遗传学报;2006年03期

8 王为民,赵倩,于静娟,朱登云,敖光明;水稻转高赖氨酸蛋白质基因(sb401)植株的获得及种子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分析[J];作物学报;2005年05期

9 周玲艳,姜大刚,吴豪,庄楚雄,刘耀光,梅曼彤;基于TAC载体的水稻转化系统的建立[J];遗传学报;2005年05期

10 朱昌兰,沈文飚,翟虎渠,万建民;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育种利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690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90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