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资源筛选及其抗病基因组成鉴定

发布时间:2020-06-07 02:51
【摘要】:晚疫病(Late blight)作为全球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的头号病害,每年因晚疫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马铃薯总产值的15%。大量化学杀菌剂不仅增加资金投入,还会严重污染环境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故防治晚疫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育成具有广谱且持久晚疫病抗性的品种。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性资源缺乏,现存的少数抗性资源的遗传背景、抗性来源不清楚,严重制约抗病育种。聚合马铃薯中具有NBS-LRR结构域的R基因育种仍是目前国内外最有成效的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方法。本研究基于本实验室十多年晚疫病抗病资源研究基础,旨在通过筛选得到一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材料,并利用植病互作机制,R基因诊断标记,效应子组学和dRenSeq相结合的策略,明确优异抗性材料中已知R组成,并探索材料中是否含有未知抗病基因。为聚合抗病基因,选育广谱且持久的马铃薯品种提供资源基础;为克隆未知R基因提供原始材料和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用16-2、3928A、14-2三个晚疫病强毒力小种接种鉴定收集自国内外的240余份马铃薯材料,最终筛选出抗性水平在中抗及以上的抗性材料为36份。使用采自云南GN51,武汉HTP-9,荷兰NL11564的三个晚疫病原菌接种36份抗性材料,了解材料抗病谱。绝大多数材料对GN51依旧保持较好的抗性;新采集的HTP-9菌株能克服14%的抗性材料;50%的抗性材料能被NL11564克服。2.R8基因PCR分子诊断结果表明:包含抗性对照材料‘加湘1号’共有20个抗性材料含有R8基因,说明R8基因在抗性材料中出现频率高。从7个晚疫病原菌生理小种中都能扩增出Avr8基因,尽管存在少数碱基差异,但都能与R8识别,推测这是R8具有广谱抗性的原因之一。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有R8基因的材料大多数能病原小种NL11564克服。3.选取了24个经过晚疫病抗性鉴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马铃薯材料,进行了抗病基因测序诊断(dRenseq),序列比对分析明确:这些材料中主要含有8个R基因,其中6个晚疫病抗性基因,分别是R8,R3a,R3b,R1,Rpi-blb1和Rpi-ptal,还有与病毒抗性相关的Rx,及抗线虫相关基因Gpa2。其中高代系抗晚疫病育种亲本06HE13-1含抗病基因多达6个。4.根据诊断结果从抗性材料06HE13-1中尝试扩增R1和R8基因,克隆的R1和R8都存在长短两种类型,符合预期长度的基因分别能与Avr1和Avr8识别,表明这个材料中含有R1和R8基因,证明了dRenseq诊断结果的准确性。5.利用PVX-agroinfection技术,在抗性材料叶片上用农杆菌进行牙签穿刺瞬时表达38个效应子。12个材料在单次穿刺表达效应子实验中有半数以上的穿刺点出现坏死斑,16个材料在穿刺实验中有少数效应子穿刺点出现坏死斑,表明抗性材料中可能存在与效应子识别的未知R基因。但仍然需要更多重复来验证。6.36份抗性材料进行倍性鉴定结果显示:这些材料包含6个二倍体,21个四倍体,1个五倍体,和4个六倍体;农艺性状调查显示,材料总体农艺性状较好,并且具有一定多样性。
【图文】:

晚疫病,侵染


需一周便可能面临毁灭(Brylińskaetal2016)。晚疫病菌的侵染过程分为两个常典型的营半腐生生活的病原菌:初始阶段为活体营养侵染阶段,植物在该症并不明显;第二阶段营寄主死体腐生生活,且伴随病原菌丝生长和孢子产me et al 2011)。晚疫病菌侵染时细胞形态发生的完整过程如图 1 所示:游动萌发侵染或丢弃鞭毛形成侵染囊→侵染囊萌发通过气孔或伤口入侵→形成于表皮细胞处入侵形成侵染小泡→胞间菌丝生长→形成手指状吸器进行分导致被侵染组织坏死→形成新的孢子囊,,完成一轮生活史(Whissonetal201侵染马铃薯时,一旦温度适宜湿度较高,其侵染进程愈加迅速。侵染早期叶叶缘微焦,进而多呈现多角水渍状病斑,病斑持续褐化。从深褐色的病斑上菌丝,到菌丝通过叶片蔓延到整个植株,该过程中叶背面会有大量孢子产生通过空气流动向更远的植株传播。当感染叶片腐烂,菌丝及孢子数目增多,快速扩散,孢子可以通过土壤传播,也能在土壤中生存充当第二季度的病灶期,田间呈现出一片焦枯状(Kandel 2014)。

表型,抗性,材料,高抗


图 2 抗性对照及部分材料接种 3928A5 d 发病表型Fig 2 The phenotype of the materials 5 days after inoculation using 3928A‘华薯 1 号’、‘Yungay’、 ‘Amrilis 和‘加湘 1’加湘 1 号分别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四个对照,而 IVP196-2、08HE171-1、93013、‘合作 88’为在该评价体系里分别被评定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的代表性材料。自然光和紫外下拍照。’Huashu 1’, ‘Yungay’, ‘Amrilis’ and ‘Jiaxiang 1’ were high susceptible, medium susceptible, mediumresistant and high resistant, respectively, while IVP196-2, 08HE171-1, 93013, ‘Hezuo 88’ represented thephenotypes of the materials to be tested respectively as immune, high resistant, medium resistant andmedium susceptible in this evaluation system. Expanding area was taken picture under normal light andUV light.表 21 接种 3928A 三个重复中不同抗性等级材料分布Table 21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 in three replicates抗性水平 免疫 高抗 中抗 中感 高感 合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巨才,刘慧平,闫秀琴,高俊明;灰霉病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分布及稳定性测定[J];农药学学报;2004年03期

2 И.А.Федъко;А.А.Морщацкий;张兴海;谭成君;;关于玉米对黑穗病的抗性[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年06期

3 余毓君,廖玉才;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类型抗性组分的探索分析[J];作物学报;1988年03期

4 周祖铭;水稻品种抗螟性鉴定方法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88年04期

5 李又芳,余毓君;七个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指标的双列杂交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6 刘惕若 ,薛国兴 ,张匀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 陈全庆;陈德明;黄振兴;彭远祥;张繁琴;高铸九;;水稻品种资源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评定[J];上海农业学报;1989年02期

8 FREDERICKW.PLAPP;JR;赵勇;;节肢动物对杀虫剂抗性的遗传学及生物化学:对未来的展望[J];医学动物防制;1989年02期

9 崔继哲;;甘蓝抗病毒病遗传的研究[J];北方园艺;1989年06期

10 汪真;;1986—1988年水稻品种(系)抗稻瘟鉴定结果和评价[J];福建稻麦科技;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勇;许美玲;黄昌军;于海芹;李永平;;抗马铃薯Y病毒的烟草种质资源抗性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2 马燕斌;李燕娥;孙璇;吴霞;沈志成;林朝阳;王新胜;张树伟;张林水;;转G10evo-EPSPS基因棉花对除草剂草甘膦的抗性表现[A];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莱阳农学院植保系教授 张振芳;果树清园选择福星的三大理由[N];陕西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晓梅;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的分子遗传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孙黛珍;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琚铭;玉米种子对轮枝镰孢菌抗性的遗传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江洋;转Bt基因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其抗性表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杨立军;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性评价及其抗性QTL定位[D];武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靖;水稻Xa5和ROS1a基因在控制细菌性条斑病抗性中的作用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2 陈渊;水稻纹枯病抗性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何欢;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资源筛选及其抗病基因组成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刘存;利用回交导入和MAS技术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改良与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5 吴立群;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的稻瘟病抗性研究及遗传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傅慧珍;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7 刘佳;转MdSPDS1基因柑橘在低、高温下抗性表现[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0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00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