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春季发芽期QTL验证与候选基因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71.1
【图文】:
生木本植物季节性芽发育中的休眠状态(Anderson et al. 2010)和茶树的生落酸,GA 赤霉素,IPT 异戊烯转移酶,SL 独脚金萌发素内酯(一种植物激素)。 →‖用, ┤‖表示抑制作用。mancy status during seasonal bud development in woody perennials (Anerson etand the budding development of tea plants.s: ABAabscisic acid, GAgibberellic acid, IPT isopentenyl transferase, SL strigolactone. →‖Promoting effect, ┤‖inhibitioneffectnderson 等(2010)的环境—生理—分子简化模型[36]:图 1.2 中短诱导 DAM(DOEMANCY ASSOCIATED MADS-BOX)基因上调表NS)下调表达,抑制 FT(FLOWERING LOCUS T)表达和诱导内的寒冷胁迫下会抑制部分 DAM 基因的表达,减少 ABA 的累积,并开始萌芽。图中 DAM、FT 基因处于整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核心表明由低温和光信号引导的信号通路集中在 FT 和 DAM 的表达上转录因子分支,DAM 基因共有 6 个基因(DAM1~DAM6)串联排等(2008)发现于一株桃树的突变体 EVG(evergrowing)上,该突 位点缺失一段 41746 bp 的片段,致使该突变体顶芽出现休眠障碍
年生植物休眠的环境、生理、遗传因子互作模型(Anderson et a被证明可以诱导和抑制植物休眠的路径,而黑色线示可能对植物休眠或休眠ed model of environmental,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factors impactintransitions in perennial buds.(Anerson et al. 2010)ars indicate genes, hormones, metabolites, orenvironmental condition that have proarrows/bars indicate suspected induction/inhibition on targets.眠和萌芽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休眠和萌发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杨树、桃树为茶树相关基因克隆提供了参考。从茶树中克隆出的H3组
全基因组序列初步分析了上述 QTL 位点附近的基因;为 8 个可能参与茶树休眠和发调控的基因开发 SSR 标记,并进行遗传连锁定位,分析它们与春季发芽期 QTL 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中 3 个基因的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发芽期差异显著。1.7 技术路线QTL 效应估计及稳定性验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茂贵;方潇;徐美君;;歙县茶树良种化发展进程与思考[J];茶业通报;2018年04期
2 李发云;;浅析茶树多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18年03期
3 韦锦坚;覃潇敏;韦持章;李金婷;陈远权;农玉琴;陈杏;骆妍妃;;茶树良种金牡丹引进及加工新工艺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7年01期
4 梅际平;唐茂贵;;省级茶树良种——翠绿1号的选育与应用[J];茶业通报;2017年02期
5 王海富;陈时伟;徐三勤;;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7期
6 朱海洋;;看浙江茶叶如何“减肥”[J];农业知识;2017年20期
7 胡增羽;;茶树良种特性及其主要繁殖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年14期
8 柏鑫;王奎武;尚本清;胡志丹;谭洁;;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体系构建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9 王碧林;俞焕敏;周海东;张献斌;;莲都区茶树良种的合理化布局[J];新农村;2008年04期
10 田智仁;;鹤峰县茶树良种发展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贤葆;;实施茶树良种工程 促进茶园升级换代[A];安徽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茶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静;孙海伟;丁兆堂;张虹;黄国山;阚君杰;;山东抗寒茶树良种——“罗汉1号”茶选育研究[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覃秀菊;陈佳;邱勇娟;;茶树良种扦插繁育新技术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春华;王云;罗凡;徐晓辉;段新友;喻长根;王迎春;;四川省“十五”茶树育种攻关研究进展及今后育种攻关方向[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登良;曹潘荣;陈文品;;加强产学研合作 科技与人才支撑广东茶业可持续发展[A];2011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专刊)[C];2011年
6 ;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风采[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蔡柳楠;漳州茶树良种覆盖率超90%[N];闽南日报;2018年
2 通讯员 邱天星;夷陵投资18亿建三峡茶谷[N];三峡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刘黎明;株株小茶树 百年大产业[N];巴中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李欣忆 游飞;这个茶园,为何引来数亿元投资[N];四川日报;2017年
5 记者 李艳;福建六个茶树良种通过国家级鉴定[N];福建日报;2010年
6 记者 占林涛 整理;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研究员龚自明: 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新鄂茶文化[N];湖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崔砺金 秦晴;云南:2700年古茶树“官司”缠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云南农业大学 蔡新;茶树良种选用及搭配[N];云南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周国勇;全省茶树良种选育鉴定基地落户绍兴[N];绍兴日报;2014年
10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张曙光;适合我省推广种植的茶树良种[N];湖南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有本;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及在其它生物体中的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2 黄建安;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涂良剑;茶树杂交F_1代儿茶素类、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敏;茶树春季发芽期QTL验证与候选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唐雨薇;CRISPR/Cas9介导的茶树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的构建[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松琳;茶树黄化品种‘白鸡冠’色素及游离氨基酸特异性状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谷星;茶树组培和扦插快繁体系的建立及扦插不定根发生相关因素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宗庆波;茶树良种无性系引繁利用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唐探;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镇沅县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2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62016.html